扶茂华
【摘要】教学生活化就是把生活元素融合到教育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课程标准的生活性,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教材;教学目标要调整细化,要与具体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要引入乡土资源补充,变成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教学方式要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增强实效;教学实践要向课后延伸,道德修养通过实践得到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策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一、生活教学两概念,融会贯通有内涵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于生活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阐述。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罗素则主张“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虽然生活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育能促进人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激发思维,进而不断建构新知,提高人们感受生活的能力,提升人的品味和价值。
教学生活化就是把生活元素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生活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践来设计、引导、组织课堂,把学校变成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学生能在丰富的课堂生活中感同身受,获得充盈的情感体验,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生活化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到有用的知识,也能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懂得更好地把握人生。
二、课程标准生活化,解读教材重依据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活是学生品德和行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可见课程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活性”,以学生生活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道德与法治》从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一是健康安全地生活;二是愉快积极地生活;三是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四是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例如,《干点家务活》这篇课文是根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课程标准而编写的,它作为“我爱我家”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我做过的家务活”“做点家务很不错”“再来学一招”“这时怎么办”四个栏目,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理解了课程目标的生活性,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
三、教学目标生活化,调整细化要具体
老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把教学目标有效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求老师了解教学目标涉及的理论,并对理论充分理解和深入分析,找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然后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生活化不仅是单纯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用书》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懂得没有规则的危害,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严重后果。”我把教学目标进行了生活化处理,修改为“通过学习《西山小学高新区学校学生校园公约》(以下简称《学生校园公约》),懂得没有公约的危害,不遵守公约会带来严重后果”。把教学目标与具体的《学生校园公约》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把教学目标生活化,取得了更好的教育实效。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乡土资源来充实
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教材的内容具体化,把空泛的教材内容变成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时,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我以杏坛的旅游景区逢简水乡作为教学内容,请两位在逢简居住的学生,拍摄逢简水乡的美景照片,并附上文字介绍,制作成PPT,做小导游,在全班学生面前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班上大部分学生去过逢简水乡,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强了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责任感。
五、教学方式生活化,感受体验增实效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低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例如,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时,我先播放课室搞卫生之前脏乱不堪的照片,接着播放课室搞好卫生后干净整洁的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的重要性。然后我对班级学生做出明确分工,每人负责不同的工作,责任到人。最后,我让学生马上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让课室变成干净整洁的状态,让学生体验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就把教学和学生的班级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让班级生活真正成为了道德品质培养的阵地。
六、教学实践生活化,道德修养真落实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更应该在课后拓展延伸,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中实践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加强社会体验,提升道德修养的有效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提升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校园公约》,但上完课不代表教育的终结,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履行《学生校园公约》是重点问题。我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把《学生校园公约》落实到学生生活实践中。学校组建校园公约督查队,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公约督查活动,督查队员在课间、课后进行巡查,对违反校园公约的学生,要求派发100张校园公约宣传单,呼吁学生遵守《学生校园公约》,通过宣传公约来弥补自己的行为过错,让课堂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践落实。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策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探索生活与教学结合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提高道德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蒋海莲.“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19.12(1):288.
[2]刘芸.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8(8):154.
[3]林容妹.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19(6):126.
[4]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