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戈兴成,王曦,贾倩
(1.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指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时,如产业结构单一、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破坏等,重新规划城市发展路径、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更加生态化、多元化、合理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转型三者之间的互动融合。在我国,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该规划强调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制定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分类引导培育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的指导意见》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转型基础,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也重点强调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前提,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功不可没。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探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城市的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经过梳理,这些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其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和制约性问题研究。Bradbury等分析了资源型城市、政府以及跨国公司等资源型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姚睿等总结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处理工矿城市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资源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3]。Newton等认为,资源型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依赖关系[4]。Matthew Tonts等研究了资源型城镇的经济发展与资源依赖的耦合关系[5]。张生玲等证明了资源型城市存在路径依赖,并分析了路径依赖效应阻碍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6]。其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机制研究。Gill等研究了矿产城市社区生活的互动机制[7]。Hayter等对加拿大资源型城镇的社区发展、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进行了研究[8]。Parker Paul等认为,新型资源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不会降低产业依存度,也不会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发展[9]。Slocombe等提出,技术创新在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向规模化、资本化方向发展[10]。Tony等构建了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型来描述资源型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机制[11]。Stewart Lockie等根据资源型城镇的研究发现,应尽早寻求接续替代产业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2]。Nevzat等发现随着资源型产业的衰竭,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也会随之变化,并探究了其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13]。徐君等以制度改革为保障、要素创新为手段、产业转型为核心,构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综合机制[14]。这些研究成果以描述性的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城市转型发展以及路径研究等方面。部分学者是从供给侧视角展开研究的,而从需求侧视角展开研究的较少,更鲜有学者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本文研究将丰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内容,也为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研究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提供新思路。
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拟从需求侧、供给侧视角分别探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机制,然后从需求侧问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个方面构建双轮驱动视角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耦合机制,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着供需结构错配的难题。同样,供需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也是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难题。从需求侧视角来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机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资源型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能反映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而且是驱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发展基础条件差。一方面,从资源型城市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地处偏远的山区,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运输不发达。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其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缓慢。另一方面,部分资源型城市中存在着产业设备陈旧老化、制造工艺落后、产业组织老化等问题,使得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经济增长缓慢,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第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是依靠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而逐渐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因此,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部分资源型城市由于发展理念不当,只注重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将开采出的原产品不做加工或者仅做简单处理就直接投入市场。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以取得巨额利润,加快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一旦进入资源的枯竭期,不及时实施产业转型,将使得资源型城市不得不付出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给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带来阻碍。据伊春市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伊春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9297万元,下降6.1%。分门类看,采矿业同比下降25%,制造业同比下降1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4.8%。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下降5.5%,小型企业下降6.7%[15]。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将驱动资源型城市通过高质量转型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社会问题突出,不仅制约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保障机制不健全。资源型城市中的劳动人员以从事采掘业和制造业为主,由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些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资源型城市的保障机制不健全,资源型城市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的投入资金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这仍然很难满足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需求。其二,失业问题突出。随着资源型城市可开采资源耗竭,资源开采和加工企业将不得不缩小企业发展规模,而企业规模的缩小或生产能力的减弱必然导致部分员工失业,提高失业率,况且这些员工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技能比较单一,文化层次也比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结果产生了再就业难的问题,自主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员工再就业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其三,贫困问题突出。由于长期频繁地开采资源以及开采方式不规范,许多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出现枯竭的情况,地表的土地资源也被严重破坏,占用了居民的住房用地,居民没有固定的生活住所,贫困问题和棚户区问题较为突出。社会问题突出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造成阻碍,促使资源型城市通过转型解决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土地资源破坏等问题。
总体上说,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承载力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城市发展不容乐观。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由于掠夺式开采资源,使得城市人口、资源储量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6]。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进程中都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对城市高质量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力,而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阻力远超过其他城市:其一,城市地理位置限制。与一般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明显处于被动选择地位,部分资源型城市建设条件较差,资源的开采又往往在一些偏远地区,如高山、荒漠等地理位置较差的区位,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比较恶劣。其二,资源开采方式不当。资源型城市掠夺式的资源开采方式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城市居民健康和生产部门工作人员造成了损害,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又会造成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其三,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我国早期不少资源型城市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受此影响,资源型城市承受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导致后期一直在治理环境污染且效果不佳。而且,借鉴国外治理环境的经验发现,我国对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全球产能过剩,导致资源价格下降、资源的开采量下滑,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出现衰退,对环境治理的投资也就十分有限。
由于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不规范,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资源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其一,资源利用不充分。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未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产业链长度不够,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在资源型城市中,大部分的资源型产业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尤其是那些适合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对资源的不充分利用而造成资源利用率低。据榆林市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榆林市生产的18种工业产品中有14种产品与煤有关,主要有原煤、兰炭、电石、金属镁、水泥、氮肥、火电等[17],这些产品大多数都属于原材料产品或者是上游生产的产品,从名称就可以看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呈现出产品初级化特征。其二,产业发展模式不当。资源型城市粗放型的产业经营和发展模式也造成了资源的利用率低,这些产业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加大对资源的开采力度,无节制地摄取有限的自然资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开采方式,加速资源的枯竭。对于以资源作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来说,资源枯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衰退的危险,而经济的衰退会严重阻碍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还会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影响社会稳定。资源利用率低严重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步,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造成阻碍,需要资源型城市通过转型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综上,需求侧以问题为导向,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问题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是一种阻力,资源型城市需要通过高质量转型发展来解决需求侧问题,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基于需求侧视角构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机制(见图1)。
图1 基于需求侧视角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机制
需求和供给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从供给侧角度来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机制主要表现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要素创新等三个方面。
制度创新能够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提供决策支撑,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制度创新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起到一种推力作用,其主要从制度结构优化和外部性效应两个方面展开[18]。
1.制度结构优化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形成合力,对资源型城市的城市管理和行政职能进行变革。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法律法规,对资源型城市的管理和企业发展提出规范要求,构建城市和企业发展协调机制,杜绝和防范阻碍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问题出现,如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矛盾激化等。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扶持和保障中小型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可以解决资源型城市管理和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行政僵化的矛盾,推动资源型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提升资源型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2.外部性效应方面。通常来讲,一些大型的资源型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比中小型企业更胜一筹,而中小型企业由于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则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大型的资源型企业凭借自身优势,更容易进行多元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进而实现规模经济;中小企业由于处在发展的初期或中期阶段,管制较少、体制机制较为灵活、模仿能力也较强,因此其发展的积极性更高,技术创新的速度也更快。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资源型城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建立联动发展机制,扩大资源的溢出效应,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核心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这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产业升级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其一,优化产业发展新环境。一方面,在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将逐渐上升,而第二产业中的传统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效果显著。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通过产业升级,焕发产业发展新活力,扩大市场空间的开放度,吸收外来的优势企业,制定高效的产业制度,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创新潜力,促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其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以市场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产业升级不仅能够化解过剩产能、减少库存,减小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而且能够调整劳动力、资本、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向,使得生产要素向效益好的产业流动,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升级转型。
从供给侧视角来看,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注重要素质量,这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主要手段。要素创新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推力,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资金供给来驱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首先是人才培养方面。人才是人力资源的精华和企业发展的支柱,是科学技术进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保障:一是不断提高城市职工的知识素质,创新生产观念,更好地服务资源型城市基础性产业;二是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提供后劲保障。其次是技术创新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此不断提升资源型城市的创新驱动能力。企业能够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注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在“双创”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现代科技,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再次是资金供给方面。资金供给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离不开资金供给的支持,通过资金供给能够解决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给资源型城市实现顺利转型提供完备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资金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第三产业发展,使得资源型城市不断调整三大产业所占比重,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变,顺利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
综上,供给侧以措施为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为支撑、产业升级为核心、要素创新为手段,共同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因此,本文基于供给侧视角构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机制(见图2)。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耦合机制以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和枢纽,以产能过剩、生产效率低、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而引发的“矿竭城衰”为触发点,以需求侧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四个领域的措施为阻力,以供给侧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要素创新等三个领域的措施为推力,全力驱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本文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构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耦合机制(见图3)。
图3 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耦合机制
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运行机理如下:
从需求侧视角来说,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的不规范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社会问题突出、环境承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等。经济问题影响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社会问题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稳定发展;环境问题牵制着资源型城市的人居环境;资源问题阻碍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步。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造成了巨大的阻力,驱使资源型城市通过高质量转型来解决需求侧的问题。
从供给侧视角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业升级、制度创新和要素创新推动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19]。产业升级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前提。产业升级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激发资源型产业的创新潜力,稳步提升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质量。制度创新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基础。制度创新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造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要素创新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保障。要素创新给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人才、技术和资金,保障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对要素的需求。制度、产业和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
需求和供给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没有需求,哪来供给;没有供给,谈何需求[20]。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需求侧问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推动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方面,需求侧问题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警示器”,当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提醒资源型城市通过高质量转型来解决经济增长缓慢、社会问题突出、环境承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促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助推剂”,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升级、要素创新助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加快转型步伐。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探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发展机制既离不开需求侧问题,也难以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问题是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力,需求侧问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耦合,“一阻一推”,全力推动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要以需求侧问题为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前提,通过合理规划、政策支持,统筹推进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提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路径(见图4)。
图4 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发展路径图
资源型城市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21]。一是改造传统产业。资源型城市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要有全局眼光,应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升级仍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资源产业,使传统产业加快向中高端产业迈进的步伐,实现转型升级。二是发展新兴产业。资源型城市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适合城市发展的新的支柱型产业,提高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资源型城市应大力培育和发展环保、绿色的新型产业,并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激发区域产业发展新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三是发展多元化产业。资源型城市应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的弹性。例如,综合资源型城市白山市,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煤炭资源枯竭、林木采伐量下降等问题,因地制宜,走发展接续产业道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木制品精深加工产业、矿产新材料产业等,实现了由单一主导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发展;美国的休斯敦原本是以石油开采作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其在高质量转型中既改造了传统部门的技术,也实现了传统产业生产的现代化,成功转型为科技综合性城市。因此,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实现顺利转型。
生态环境问题是资源型城市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严重阻碍着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因此,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应借助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22],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从点上来说,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应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保护利用”的原则,逐步强化生态保护和解决环境整治问题,对被采矿区实行生态恢复,尽力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低,对一些存在地质结构复杂、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环境问题的地区给予重点关注。资源型城市应促进资源节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可以通过改进资源开采、加工技术和合理布局资源型产业园区,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从面上来说,资源型城市应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改造,着力打造资源型生态城市,切实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鼓励居民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出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生态城市绿色发展、城市高质量转型的社会环境。如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在进行城市转型的同时,充分利用阳光和花卉两大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来建设阳光花城,极大改善了环境,并发展为综合性城市。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将使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充分集聚,这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有力保障。
人才是人力资源的精华和企业发展的支柱,同样也是集群发展的主线,更是科学进步、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应实施人才战略,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提高普通工人的知识素质,转变其传统的生产观念,提高劳动技能,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二是重视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制定诱人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给予其丰厚的物质保障和发展空间。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基层特别是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互动融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此外,也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创新能力。三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由于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以资源产业发展为主导,对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要求较低,因此造成了许多居民对教育的忽视。对于这一问题,政府要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积极宣传义务教育,转变居民教育观念,为不同层次的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机会。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的同时,也应围绕产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和一些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创建更多培训基地,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驱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要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融合机制,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点燃整个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其一,改善城市创新环境,完善城市创新体系[23]。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对技术创新经费投入的力度,加强资源开采技术、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其二,推进“互联网+”建设,促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要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形成资源型产业新业态,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24]。其三,坚持绿色技术创新导向,构建资源型生态城市。在资源型产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应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导向,强化对绿色创新的需求。在产业布局上,应发挥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改善产业集群的成长环境,形成创新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鼓励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技术创新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资源型城市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社会问题突出也是制约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障碍因素,这些问题关乎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能否顺利进行,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使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5]。其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凝聚能力。资源型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落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足。因此,资源型城市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交通状况,提高要素质量,增强资源型城市对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的集聚能力,吸引外资,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其二,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规划。资源型城市可通过“以城促乡”等发展举措,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给农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应抓住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扩大乡镇企业就业规模,带动乡镇共同富裕。其三,发挥政府投资和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资源型城市通过一定的政策保障,鼓励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吸引创新型人才通过自主创业推动城市发展。应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着力解决失业人员、因公残疾人员、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等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转型发展新活力,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不仅关系到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发展进步,也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既是一个产业生命周期规律的结果,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必须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资源型城市在需求侧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社会问题突出、环境承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供给侧以制度创新为支撑、产业升级为核心、要素创新为手段,推动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在国家及社会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重视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要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努力抓住机遇,从产业多元、生态治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保障等层面进行转型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