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思想和人格是万古不没的

2020-04-09 08:37李醒民
民主与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

皮埃尔·迪昂[1]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在这里,定语“著名的”绝不是时下学术界滥用的套语——不管头上的“桂冠”和“光环”是真是假,统统都是“著名的”。迪昂的著名(或闻名或知名)是名副其实的著名,货真价实的著名。也就是说,所谓著名,必须具有开创性的科学成就或学术成就,必须具有超越于前人的科学贡献或学术贡献。否则,冠以“著名的”只是扯淡,只能遭到行家的哂笑,只能被慧眼明目者嗤之以鼻。可悲的是,现今不仅在学界,而且在整个社会,都是胡吹成风,乱捧横流:只要是高官,其指示就英明;只要是上级,其讲话就正确;只要是母的,就是美女;只要是公的,就是帅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迪昂的著名是名不虚传的,是名垂青史的。无论是他的学问,还是他的人格,都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迪昂是物理学家,这是他自认的“主业”和自视的身份——为此他甚至不愿走科学史的“后门”到巴黎教书。他在物理学上的卓著业绩有目共睹,自不待言[2]。即使在他的“副业”科学哲学和科学史方面,迪昂的贡献也是卓尔不群、史无前例的,的确使人匪夷所思。他的经典名著《物理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3](这是在先前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是科学哲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他的颇有特色的哲学创造即理论整体论和不充分决定论[4]就包含在其中。

在科学史研究中,迪昂的业绩简直使人难以置信:他从一开始的历史批判研究进路,很快步入到发掘史料、考证真伪、辨析事理、提炼思想的典型史学家的进路。此后,卷帙浩繁的著作接踵而来,尤其是十卷皇皇巨著《宇宙体系:从柏拉图到哥白尼宇宙学说的历史》,更是一座流芳千古的纪念碑。没有深邃的物理学养、明锐的哲学头脑、扎实的史学功底、娴熟的语言才能(迪昂对众多的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乃至古方言都十分娴熟)、高超的写作技巧、坚忍的意志毅力,根本无法完成涉猎如此广泛、数量如此众多、钻研如此深透的学术成果。难怪有人评论说,与迪昂相比,他的同时代的科学史家似乎有点外行人的味道。在具体的科学史研究过程中,迪昂也形成了他的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史理论(如科学进化观[5]、科学史的意义和价值[6]等)和编史学纲领[7]。迪昂不愧是一位实至名归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完全值得哲人科学家[8]的崇高稱号。

除了彪炳千古科学和学术勋业外,迪昂的人格也不能不让人钦佩。他对信仰的至诚,他对真理的追求,他对正义的坚守,他对强权的抵制,他对邪气的抨击,他对世人的博爱,他对敌手的宽容,无不使人动容,自然而然萌生见贤思齐之意愿。当然,作为人的迪昂也有人的弱点,但是他依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大写的人。相形之下,那些争权夺利者、沽名钓誉者、为虎作伥者、落井下石者、谄上傲下者、狐假虎威者、拍马溜须者、阿谀逢迎者、卑躬屈节者、见风使舵者、画眉入时者以及形形色色的乡愿之流,显得何其卑劣、何其猥琐!现今的不少学子和学人,不仅与迪昂的人格和品行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且也与自己的先辈有云泥之别。试看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总的来说有气度、有气势、有气魄、有气概、有气质、有气节、有气量、有气派、有气宇、有气象、有气候,这一切盖出于他们有才气、有心气、有志气、有意气、有硬气、有骨气、有胆气、有勇气、有豪气、有英气、有狂气、有锐气、有血气、有义气,一言以蔽之,有底气和元气再加正气和浩气。如今,这种“魏晋遗风”的狂狷和风骨几近荡然无存。反观眼下的知识人,争权者熙熙,夺利者攘攘;邀宠于权势,取悦于富豪;既是权力的阉人,也是金钱的奴隶。这不禁使人怅然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与中外先贤相比,他们若是还有一点点良知,早该无地自容了。人之为人,总该有起码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才是,敢爱且敢恨——对真善美极其酷爱,对假恶丑无比愤恨。我的两首近作《自强》《上小龙山福乡地晨练》,多少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现顺手摭拾,不妨附载于此:

人生在世当自强,独立意识扛大梁。

不藉秋风声仍远,无求美人花本香。

桑那过后天朗清,载欣载奔疾如风。

撕破蛛网探幽趣,拨开荒草觅侣朋。

每每迫同恶蚊斗,时时幸与香草逢。

此生阅尽沧桑事,岂效乡愿无爱憎!

正是出于对迪昂思想的叹服,对迪昂人格的称赏——唯有思想和人格是万古不没的[10],加之迪昂作为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长期研究的对象,所以我才不揣冒昧,厕身翻译被中国学界无视百余年《力学的进化》。要知道,这本著作展示了古代力学、经典力学和广义力学进化的全过程,揭示了观念在力学发展中的脉络,显示了迪昂起初进行科学史研究的历史批判风格——与马赫[11]的风格完全契合。我坚信,潜心阅读本书的读者肯定会从中受益,获得启迪。在本书中,迪昂引用了一句古老的格言——翻译即背叛。因此,译者的使命是,尽可能使这种背叛少一些;若有可能,则尽量向原文靠拢——译者明知这种做法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12]。我觉得,从积极一面看问题,也许有助于敦促译者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至于效果如何,读者心中自有一杆秤,译者无须过多置喙,专心致志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才是正主意。

写了一些纯学术话题,然意犹未慊。作为一位退休教授,我眼下的闲居生活十分单纯:读书、翻译和写作。这是我的典型的生活形式,也是我的精神漫游的憩园和自得其乐的温柔乡。[13]

关于读书,有人说得好:“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14]——这也是我多年的人生体验。进而,我把读书视为天下第一乐事,当然就不至于“头悬梁、锥刺股”了——那不是苦役和酷刑吗?我读书虽然没有达到韦编三绝的地步,无论如何见到好书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我好像从未把读书作为获取“黄金屋”和“颜如玉”的手段,但是我与书的关系确实有些接近与热恋的爱人的关系——精神的和肉体的爱人。人这个万物之灵,不仅长了要吃食物的肠胃,也拥有能够思想的大脑。肠胃的饥渴需要物质的东西填补,大脑的空虚需要精神的东西充实,而读书则是最佳充实大脑的办法。在读书时,你可以与逝去的先贤和先哲进行无形的交流,与现时的大家和智者进行有趣的对话,从而汲取思想营养,获得智慧启迪。在书籍的浸淫、濡染下,你肯定会确立自己的价值坐标,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鹄立光风霁月的人格,清清白白地做人,老老实实地做事,绝不至于成为无所事事者、游手好闲者、无事生非者,更不为沦为纨绔子弟乃至混世魔王。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许多人读书只读实用书(诸如外语、计算机、考试之类的书)。这些书当然要读一些,但是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要多读“无用”之书。要知道,无用之用,乃是大用。遗憾的是,眼下知识人过于急功近利,汲汲于货物崇拜,营营于感官刺激,故“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5]呜呼,弃身殉物,岂不悲哉!

关于翻译。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1999年下半年,我启动了科学文化和科学论研究,最终撰写了两部长篇著作[16]。从2009年底起,我开始译写并重:一方面翻译批判学派[17]代表人物的著作,一方面就科学的第四维——科学的社会维度或与科学内论(科学元论、科学通论、科学个论)相对的科学外论,尤其是就科学与伦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宗教——以及中国现代科学思潮撰写论文。截至目前,已经翻译了七本书,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多篇学术短论、著译序跋或针砭时弊的文章。现在,只剩下马赫和皮尔逊的各一本书未及翻译。待翻译完这二书后,我即履行了自己的使命,从此将金盆洗手,不再从事译事,一心一意读书和写作,安度晚年。

关于写作。我写作向来不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完成任务,也不是为了得奖和获利,更不是把它当作加官进爵的敲门砖和捞取外快的摇钱树。写作是我的生命欲求,是我的生存根基,是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生气体现,是我的生性癖好,是我的生平乐趣。我写作,是有感触而发,有积累而言,从不轻易搦管操觚、无病呻吟——这有我的“四项基本原则”[18]为证。对于所写的论文或文章,我从来不给收钱敛财的杂志投稿(并不是舍不得那点可怜的稿费),后来也不再给学术机构无端追捧的、学人趋之若鹜杂志投稿(据说,不少院校规定,只要在那几家杂志发表一篇东西,就可以奖励数万元钞票,一跃而升迁为教授、博导)。我向来坚持认为,作者写出的论著,一定要对学术有所创造,对文化有所增进,对社会有所补漏,对读者有所裨益。柏拉图言微旨远,值得人们铭记在心:“好书所起的作用无非就是提醒,让他们明白自己知道什么。唯一真正有价值的写作方式是把真善美刻在灵魂上。”[19]

写到此处,我想起拉美特利言之凿凿的话语:“征服全世界也抵不上一个哲学家在他的书房里所尝到的那种快乐,他周围环绕着一些哑巴朋友,然而他们却向他说尽了他想听的话。但愿上帝不要剥夺我的需要和健康,这就是我向他要求的一切。有了健康,我就会不厌地喜爱生命,有了需要,我的愉快的精神就会不断地钻研智慧。”[20]我除了在“侵山抱月堂”尽享的读书、翻译、写作之乐外,还每天与大自然保持密切接触,“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21],观天地之变幻,揽四时之美景。幸喜晚年幽居西山之畔,周围有自然山丘田村山、八宝山、老山、玉泉山,又有人造山丘东小龙山、西小龙山(我将其西边的山包命名为望桃山)、南平庄山以及数个未名山包;老山之北有两个偌大的天坑,小龙山下有旱河和永定河引水渠,还有我命名为镜湖的无名湖。站在望桃山,可以东迎国贸、央视、火炬诸楼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观光塔,西揽戒台寺、定都阁、石景山亭阁、金顶山高压铁塔、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香山琉璃塔和鬼见愁,南望永定塔,北瞻玉峰塔、妙高塔、佛香阁。这里的山坡和原野有一片一片的森林,生长着银杏、白蜡、悬铃木、松、柏、槐、柳、椿、楸、榆、楊、枫、栾、火炬、马褂(鹅掌楸)等树木,还有梅花、迎春、山桃、连翘、玉兰、丁香、榆叶梅、紫荆、海棠、碧桃、紫薇等花木。每逢阳春,繁花似锦,林木翠绿,漫山遍野的二月兰阵阵飘香,沁人心脾。每逢金秋,天朗气清,和风飒爽,满眼色彩斑斓,胜景美不胜收。每当朝阳欲出时晨练,夜幕降临时散步,或佳日出游,我都静心聆听大自然的脉搏,感受大自然的情怀,憬悟大自然的灵感。每有兴会,必降诗作。现不妨抄录一二——《比早》《望桃山四时》,聊贡刍荛之献。

欲与朝阳试比早,夜色朦胧大寒巧。

天光一抹红云现,催醒京城万家晓。

山不在高因我名,风光四时甚不同。

春来繁花争烂漫,夏至密叶竞葱茏。

金风劲吹色尽妍,银雪普降籁俱空。

更喜骚人频登临,诗媒醉魂情独钟。

结束本书翻译之际,正是“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22]的清明时节。此时此刻,我想起远在彼岸世界的家严李济生(生于1908年10月13日,卒于1981年7月9日)和家慈姚玉洁(生于1909年1月30日,卒于1991年8月10日)。在此,我愿以此译著和《忆2013年4月自京返秦祭扫》一诗敬献二老,铭感他们的养育之恩,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区区寸草之心,难报三春生鞠之晖。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正是人间花开时,千里回乡吊严慈。

连片田地新麦秀,孤独坟茔宿草稀。

栩栩音容历历在,潸潸歔泪惨惨凄。

研译编诗四美具,难酬游子身上衣。

注释:

[1]李醒民:皮埃尔.迪昂: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自然辩证法通讯》,第11卷(1989),第2期,第67-78页。李醒民:《迪昂》,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第1版,xiii+510页;李醒民:迪昂——在坎坷中走向逻辑永恒,《科学巨星》丛书7,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21-191页。

[2]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上述迪昂传记资料的相关部分。

[3]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版,ix+375页;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版,xxx+434页。

[4]李醒民:《迪昂》,第323-377页;李醒民:从理论整体论到意义整体论,《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8-15页;李平、陈向主编:《科学和推理的认知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73-223页。

[5]李醒民:迪昂的科学进化观,《科技导报》,1996年第11期,第14-17页。

[6]李醒民:科学史的意义和价值:迪昂的观点,《民主与科学》,1997年第4期,第26-27页。

[7]参见本书中文版序言。

[8]李醒民:论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求索》,1990年第5期,第51-57页;李醒民:哲人科学家问答,《世界科学》,第42-44页;李醒民:哲人科学家:站在时代哲学思想的峰巅,《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1卷(1999年),第6期,第2-3页;李醒民:迪昂的科学成就与哲学思想,《哲学动态》,1999年第1期,第42-45页;李醒民:哲人科学家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9页。

[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0]李醒民:思想和道德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3日,第15版。

[11]李醒民:《马赫》,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第1版,xvii+412页。

[12]《论语·宪问》。

[13]这里有《退休三年有半》(2013年1月3日)一诗为证:“弃案肩头轻,绝丝心扉宁。操觚凉炎夏,吟咏暖寒冬。披月听林涛,迎旭览丘峰。有旧载酒来,醉美肉与灵。”

[14]有说清代大书家梁同书先生的,有说翁同龢为南浔张静江故居撰写的对联。还有说是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所写。

[15]《庄子·人世间》。

[16]李醒民:《科学的文化意蕴——科学文化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x+565页;李醒民:《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上卷、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xiii+1354页。

[17]李醒民:论批判学派,《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第99-107页。李醒民:关于“批判学派”的由来和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第5卷(2003),第1期,第100-106页。李醒民:批判学派科学哲学的后现代意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79-84页。

[18]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绝不趋时应景发表论文,绝不轻易应约发表论文,绝不用金钱开路买发表权,绝不在他人论文上署名。李醒民:我为什么从来不……?《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3卷(2011),第2期,第115-119页。

[19]《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版,第135页。

[20]拉梅特里:《人是机器》,顾寿观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版,第7页。

[21]陶渊明:《归去来辞》。

[22]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教授)

责任编辑:尚国敏

猜你喜欢
科学史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科学史在初中科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HPS教育融入科学史的校本课程开发
利用生物学史组织探究性学习的案例及反思
科学史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教学中挖掘科学史的有效途径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