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主干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运用习惯、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积极的提高对该学科以及该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视力度,并全面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法使用,真正的解决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全面的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助力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言、运用汉语言。本文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率的?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思考方向,只有进一步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能、全面的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教就语文有效教学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教学的基本需要,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升。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如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美好教育理念、个性化发展理念,并积极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全面的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工作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积极的钻研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进行有效化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宿建德江》古诗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如让学生分成若干个朗诵活动小组,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才可以高质量的进行朗诵、如何正确的进行诗句识读、如何在朗诵中抒发情感等,之后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进行朗诵,其他小组的学生则可以给予评价,帮助学生纠正朗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最后则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朗诵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梳理,从而助力学生朗诵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合理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具体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来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然采用板书+口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生机不足、活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语文教师积极的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进一步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自然无法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中进一步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诗歌内容时,语文教师不妨改变教学模式,有效的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诗歌中所包含的生字词、诗歌的基本内容组成、诗歌的所传达出的作者情感、诗歌的主旨等等,在讨论中进行提问和质疑,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较为自主和深刻的对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其二,趣味性要强。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激发课堂的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练结合法、问题教学法等开展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
三、及时组织灵活复习
高质量的复习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重视起复习环节,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化和灵活性的课堂复习,进一步通过复习来补足学生短板,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例如,在学习《宿建德江》古诗内容时,语文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复习需要,合理的为学生定制各类型的复习资源,如复习讲解视频、复习讲解课件、复习检查题目等,引导学生学习对应的语文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设计线上复习空间,将以上的各种复习资源放置在网络平台上,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灵活有效的复习,从而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复习来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化的学习和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重视起对该学科的课堂教学,并积极地强化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合理的对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及时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化的课堂复习,从而真正的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全面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更加有效的语文知识内容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參考文献
[1]丁晓芸.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126.
[2]李晶雪.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