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孙兴兰 万佳 胡菊兰
【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74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分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主体分为两组,其中,37例进行基础日常生活活动作为对比组,37例采取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作为研究组,对比干预2个月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比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应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慢性穩定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稳定的心力衰竭,发生该病以后会损害患者呼吸、消化等系统功能,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改善患者心功能,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74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分组后,分别让其进行基础日常生活活动和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比干预2个月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74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分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主体分为两组,其中,37例为对比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45~74岁,均值数(61.5±5.9)岁,病程2~8年,均值数(5.8±1.1)年;37例为研究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4~73岁,均值数(62.1±5.3)岁,病程2~9年,均值数(5.6±1.3)年;纳入主体均具有运动耐受性,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信息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差异较小,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
37例进行基础日常生活活动(对比组),包括自主洗漱、进食、穿衣、以及功能性移动等。
37例采取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研究组),(1)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身体承受能力、以及爱好习惯制定有氧运动计划,包括:慢跑、疾走、自行车、游泳、打太极等,运动时间保持30min左右,心率在150次/min,运动可以采取交替方式,比如:今天慢跑,明天游泳,或者慢跑与疾走结合等.运动量过大会损伤身体,加重疾病,因此,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疾病情况、身体耐受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时间。(2)抗阻运动,抗组训练常见方式包括:直立、躬身提拉,杠铃弯举、提踵,深蹲起,仰卧起坐等,具体运动方式、次数、时间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开始先以不负重训练方式为主,逐步过渡为负重训练。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有氧运动可控制在每周5天左右,抗组运动每周3天左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分析对比组、研究组运动2个月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其中,心功能指标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生活质量采取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定,共包括21个条目,总分为105分,评定分值高提升生活质量差。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资料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比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心力衰竭是因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出现异常损害,导致心室充盈、射血能力降低引起疲乏、呼吸困难等一些列症状。近年来,心力衰竭发病率在持续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能够缓解疾病进展,但是预后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死亡率较高,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运动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比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分析原因在于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心肺耐力,锻炼心、肺等器官,长时间就能够改善其功能,同时,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帮助体能恢复;抗阻运动则能够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受力,两种运动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使得心肌细胞供氧、需氧达到平衡状态。目前,临床关于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应用于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较少,未来需要进行更多、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应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