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编排的,因此,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笔者看来,如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聚焦在教学重点,从单篇课文到整本语文课本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由点到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大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部编教材
从表面来看,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涵盖层面非常广泛,让人难以与小学部编教材结合在一起。但是如果尝试着分解教学和深入立体挖掘,我们不难发现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这两个主题是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灵魂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把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教学过程和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部编教材的灵魂作用,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和培养,在相关专业的培养和指导以及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下,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专业品质以及专业素质能力。宽泛地来说,主要包括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身心健康、实践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分解教学内容,全方位引导学生全面创新发展
使用部编教材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是教师要把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把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八个字不仅是部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也是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在实际生活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审视自己,审视社会,不断提醒自己找到自身的不足,养成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和习惯,不要墨守成规,脑子里时刻存在创新的理念和想法。学习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要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步骤。我们学习知识最终是要运用知识,而不是知识量的简单累积。
(二)通过基础教学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着“讲得多、读得少”的现实情况。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讲解分析上,留给学生的自我阅读和自我体会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不仅无形中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大缩减,更重要的是错过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最好时机。如果这种陈旧的方法得不到及时的修正,就会错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最佳时机,并且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体会,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强调快乐第一、兴趣为先的引导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导致其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学习热情的持续度,更是对学生养成核心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在快乐的、主动的氛围下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劲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兴趣的激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素养打下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善学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通常都是着眼于教材知识的学习,而教材知识则是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的只有课本内容的讲解、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结论性知识的灌输以及应试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耗时低效,更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会造成学生阅读量少、积累不足,素养不高。很难培养学生的閱读素养。因此,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善学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正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不仅是国家新体制发展的基础,更是现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部编教材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基础,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慧玲.浅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新变化[J].亚太教育,2016(11).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赵亚姝,女,本科,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