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评价时机构建有效课堂

2020-04-09 08:14徐洪华
黑河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即时评价小学语文

徐洪华

[摘 要]即时评价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内容进行实时评价。即时评价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对学生深入思考和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课堂教学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要想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精准把握即时评价时机,将评价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即时评价;把握时机

小学阶段,学生个性存在很大差异,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时,要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活动就是即时评价。评价时机、评价手段和评价效果等内容都是即时评价的内容,教师要格外关注评价时机,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一、预习检查评价,矫正即时评价态度

1.端正评价意识

课堂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课堂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在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学习效果最大化。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矫正。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教师具备很强的评价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能够按照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但也要看到即时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缺乏对预习环节进行评价的意识。部分教师布置完预习任务后,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但教师的检查只是对学生预习完成情况的考量,根本没有对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这样的预习效率比较低,难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2.丰富评价语言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语言构思,评价语言不能固定化、模式化。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常常使用“好”“真好”“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是太棒了!”等评价语言。这些语言虽然具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使用频率过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即时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妨注意改变语言形式,丰富表扬语言。“在你的预习作业中,老师能看到你用笔勾画过的痕迹,读书时拿着笔,将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勾画出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些评价语言虽然看起来有些繁杂,但其作用一定比传统评价语言更具有激励作用。

《难忘的一课》教学伊始,教师检查课下布置的预习任务:“请大家拿出课本和练习本,你是否在课本中勾画出了你不认识的字词?有没有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文本中的字词呢?”学生纷纷打开课本和练习本。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一名学生预习非常认真,教师抓住评价时机:“我发现你在预习文本时,不仅将文中的生字词勾画出来了,还将不懂的词语意思也查出来,写在了课本上,由此可见,你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为你点赞!”预习环节的评价格外重要,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根据学生性格差异,丰富评价语言。

二、初读感知评价,丰富即时评价手段

1.教师主导评价

新课改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重要,不能忽视。对学生开展评价既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质,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很不起眼的小进步也是极其珍贵的,教师要注意把握,以此为切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适当评价。

2.学生之间互评

将学生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丰富评价形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理念。学生之间互评是即时评价最重要的评价手段。互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让学生发现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矫正,构建学生学习认知。在初读文本内容时,学生阅读后,很容易受到文字触动,产生表达需要。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朗读活动,同时,引导學生之间开展互评。

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开展朗读,感知文本。在朗读展示环节,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最能激发感情的句子进行朗读。有的学生朗读了文中介绍圆明园景象的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学生读完后,教师首先让其他学生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一名学生评价道:“从他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他的骄傲与自豪,在朗读时,他重读了‘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等词,重读后更能体现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的美丽、独一无二。”

三、重点突破评价,切准即时评价角度

1.开展启迪评价

语文学习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教学内容,重点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突破,促使学生完全掌握重点知识。在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对相关词语、句子、文本内容、情感主旨进行赏析和理解。小学阶段,学生学力基础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而有的学生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体现启迪性。教师可以借助反问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文本内容重新思考,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纠正。这样学生能够明确错误原因,思维得到发展,再改正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适时点拨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既要成为一个旁听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问题的认知比较浅。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基础,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开展点拨引导,理顺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重要作用。

学习《金色的草地》时,在分析“我”的品质时,教师引导道:“‘我是如何发现的草地的变化的,弟弟发现这一变化了吗?”学生深入思考:“好像弟弟没有发现草地的这一变化,这说明‘我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当看到草地的这一变化时,‘我专门走近草地,耐心观察。”教师赞赏地说道:“真是一点就通呀!”

四、训练反饋评价,提升即时评价品质

1.自我总结评价

自我总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在自我总结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我总结进行及时调控和评价。在语文训练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评价做题情况,即自我总结性评价。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总结能力尚未发展到一定水平,做题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了解自身存在的短板。如学生做完练习题后,教师先不要关注学生做得正确与否,而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做题态度、卷面情况、做题技巧等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总结性评价,自我总结性评价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是良性的。

2.自我反馈评价

学生做完题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学生完全解决好训练题后,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我反馈性评价,突破传统教学训练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反馈性评价。受学力基础的制约,语文认知难以形成“齐步走”,学生很难完全找出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用正确的评价语言,及时点出学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后,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做完练习后,教师对练习题进行检查时发现了很多问题。教师认真检查学生的习题后评价道:“‘陨石这个词要求注音的,可是你没有看到,‘大坑中的‘坑字你的偏旁写错了,这些都说明在做题过程中你不够认真,需要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在教师的评价中,学生对自身知识认知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自我反馈评价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更高效。

课堂评价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从预习检查、初读感知文本、重难点突破、训练反馈等方面着手,充分把握评价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即时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为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明霞.从即时评价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学刊,2015,(12).

[2]范晓晨.即时评价:语文课堂的智慧引领[J].小学教学参考,2016,(08).

[3]林丽芳.灵活运用即时评价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05).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即时评价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即时评价的实施策略
注重情感评价,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健康成长
让课堂即时评价成为学海领航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