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
201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指出“要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也明确指出,要抓住音乐表现能力的测评体系建设,要测试学生是否具备初级的识谱能力,是否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姿势等等。这些文件的出台,使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薄弱地位的音乐学科得到了重视。
识谱是学生打开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可却不会唱谱。但“读谱训练”和“视唱练习”是很枯燥的,单一且冗长的讲授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很难被他们接受。《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学生学会读谱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下面就如何在低段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谈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几点做法。
一、巧玩节奏,为识读乐谱打下基础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骼”,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但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引导低年级学生练习,效果肯定不佳。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第一册第6课《爷爷、爸爸和我》歌曲中走(X)与跑(XX)节奏的转换时,笔者按如下程序组织教学。
①带领学生听歌曲伴奏走恒拍。
②在学生完整体验歌曲之后出示新的节奏型:“X XX | X X | XX XX | XX XX | X X | X - |”。
③引导学生加入声势动作:“我们的身体里藏着许多‘小乐器,我们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打响舌等方式奏响它们,你能用这些‘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吗?”
④将学生创编的动作整合起来:“刚才大家用身体小乐器演奏得真好,但如果我们把这一串动作统一起来就会更整齐、更好听!”(X拍手、XX拍腿、X-跺脚)
⑤引导学生在二分音符(X-)处加入叹息声“唉!唉!”然后围成圈走,接着变换队形,走出长蛇等各种队形。
⑥最后学习儿歌,将本课所学节奏知识进行总结:八分音符(XX)个子小,两人挤着一条凳;四分音符(X)守本分,一人坐了一条凳;二分音符(X-)块头大,一人要坐两条凳。
在以上这样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活动中,笔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此外,节奏也是音乐诸要素中与人的生理、心理感知关系最密切的,它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人体的呼吸、脉搏,火车运行、屋檐滴水、马儿奔跑、钟表行走等等都有节奏。我们可以捕捉生活中的节奏进行教学。如用知了的叫声感受附点节奏,用体育课老师的口令感受切分节奏,用“母鸡下蛋咯咯哒”感受前十六后八的节奏。还可以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帮助记忆,如:“四分音符爱小鸭,嘎嘎乐哈哈; 八分音符是小鸡,叽叽叽叽真淘气;十六分音符爱跳舞,踢踏踢踏踢踏踢踏真神气。”这样,就会将枯燥的节奏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和“唱名宝宝”交朋友
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学习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的身心特点,从兴趣出发,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感知音乐,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
例如,在教学认识“mi、sol、la”三个音时笔者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的。
①用一个故事引入音高概念的学习。分别出示写着mi(熊爸爸)、sol(熊妈妈)、la(小熊)的头饰,讲述自编的“小熊的一家”故事之后,问学生:“小熊问候‘你好时怎么说呀?”学生用细、高的声音说出“你好”。笔者又问:“熊爸爸怎么问候‘你好呢?”学生则用粗、低的声音说出“你好”。以此让学生区分很高和很低的声音。
②在钢琴上把这两种声音表现出来。在很高的和很低的音区分别弹奏“mi-la”音级表示问候“你好”,然后引导:“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小熊的声音,还是熊爸爸的声音?如果听到是小熊的声音请你举起手,如果听到熊爸爸的声音就把手放在腿上。”
③在或高或低的音区上,结合速度变化弹奏。“现在熊爸爸和小熊要开始走路啦!”笔者即兴在琴上弹奏单音旋律,把不同时值的律动和音的高低结合起来,仍然是让学生听到小熊的声音举手,听到熊爸爸的声音把手放下。
④熟悉两种声音之后邀请熊妈妈回来。让学生闭上眼睛,把熊妈妈的中间音区区分出来。
⑤配合相应的动作听辨。例如,听到熊爸爸的声音时双手拍腿,听到熊妈妈的声音时双手拍肩,听到小熊的声音时双手拍头。
⑥戴上头饰做游戏。学生分组戴上写有mi(熊爸爸)、sol(熊妈妈)、la(小熊)的头饰,自由行走。当听到mi时扮演熊爸爸的学生双手拍腿,当听到sol时扮熊妈妈的学生双手拍肩,听到la时扮演小熊的学生双手拍头。
本节课笔者将有关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游戏活动自然地引入到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亲切和自然,同时也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倾听,树立正确的音高概念
音准训练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备技能,可以通过多记、多听、多唱、多奏等方法加以训练。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多唱多聽是主要的途径和方法,而注重倾听是进行音准训练的重要途径,效果有时比多唱更好。如巩固认识“mi、sol、la”这三个音,笔者按以下4个步骤完成。
①教授mi、sol、la三个音的手势位置来训练音准。
②笔者慢唱,学生做手势,训练音高听觉。
③学生闭目起立,专注倾听,进一步识别音符。“请大家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老师哼唱,当你听到la这个音的时候,就伸出手指来表示你听到了。听错的同学老师会在他的肩上轻轻拍一下,你就坐下,其余的同学继续听。”(除了听la音级还可以听sol、mi)
④笔者唱一句歌词,学生唱一句曲调,用唱名歌唱,用听觉训练识谱。
总之,我们要立足音乐课堂,把识谱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地识谱,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得到培养,从而全面发展艺术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