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翠
摘要: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创设民主、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动手,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分享,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在于课堂上老师能否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讨论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分享的空间。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操作实践 交流合作 展示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实践、合作交流、汇报分享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討论合作交流的空间、展示汇报分享的空间。通过营造以上教学环境氛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助力学生自主发展。
一、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老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
1.设疑激趣,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设计一个好的开始,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伊始,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小故事、小视频或做一个小游戏。 还可以是对课题的质疑,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节课,我让学生看着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有的学生就问: “百分数”和“分数”一字只差,它们有什么异同? 有的学生还会问: 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呀?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能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
2.制定目标,为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教师在上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细分成几个小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前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例如: 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确定学习小目标为:第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好处;第二: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第三: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就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自学,在书中,在动手实践中,在与同伴交流互学中,在老师引导中,在同学汇报展示中,寻找答案。
3.设计探索问题,让自主学习有纲可循
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学习预设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目的地自主学习。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比一比,三杯糖水哪杯最甜?”的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我让学生思考:“要科学地解决哪杯最甜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数据?”。这个问题的设计很有针对性,能让学生感悟到是需要用糖的质量和糖水的质量,这两个数量相比较,从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到百分数方便比较的好处。
二、营造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这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倒水实验。我准备4组圆锥和圆柱容器,分别是: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说明要求:分别用4组圆锥和圆柱容器进行倒水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填好实验单。然后对比实验结果,找出在什么情况下圆柱容器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容器的水?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轻易地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的这一组容器,用圆锥装水倒进圆柱,刚好三次倒满。反过来,从装满水的圆柱中把水倒进圆锥中,要倒三次才能倒完。从而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这几组容器的倒水实验,学生明确了符合等底等高条件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固定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再例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我先让学生知道如何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给每组准备4个大小不同的圆形,让学生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来测量出每个圆形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观察数据,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长度之间的固定的倍数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这样,通过操作,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圆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三、营造互学讨论交流合作的空间
学会合作,善于表达是新时代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在学生独学后,再安排合作互学。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由小组长牵头,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言,在全组成员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归纳总结。这样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开拓思路的作用。
四、营造展示汇报分享成功的空间
在学生完成了独学和互学后,引导学生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分享自主探究的成果,并让学生谈发现,总结规律。 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按要求动手剪拼后,各个组都汇报自己的拼法。 有的是分成两个一样的梯形。有的是分成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 有的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各组代表汇报展示后,同学们发现:不管怎么拼,只要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剪开后的两个图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在这个面向全体,展示汇报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剪拼,都能顺利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体会到数学转化的思想,成功地为后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做好铺垫。孩子们能从展示汇报中享受到“做”数学的喜悦。同时,通过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能挖掘数学能手,是培养数学“小老师”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积极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讨论合作交流的空间、展示汇报分享的空间,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助力学生自主发展,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自主学习》张捷《教育界》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