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扩容术及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对比研究

2020-04-09 07:55:42王启祥余朝阳鲍柏林潘甫军敖强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矫正术偏曲鼻甲

王启祥 余朝阳 鲍柏林 潘甫军 敖强勇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深圳 518105

鼻中隔偏曲即鼻中隔向单侧或双侧突起或弯曲,导致患者鼻窦及鼻腔等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使患者出现鼻塞、鼻出血及头痛等症状,进而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1],有调查表明[2],患者出现该类症状主要与儿童时期伴有鼻息肉等症状及鼻部外伤史有关。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采用手术矫正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为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但临床经验表明[3],该治疗方法仅能够对鼻中隔进行矫正,但对其他鼻腔异常结构的矫正效果不明显,导致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学者指出[4],对该类患者进行鼻腔扩容术治疗,能够通过对鼻腔结构及功能进行调整,纠正其病理性结构,使两侧呼吸气流逐渐对称,使患者鼻中隔及鼻腔侧壁等结构恢复正常,其效果更为显著,为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选取2017 年7 月~2018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的94 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8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的94 例患者,其中男55 例,女39 例,年龄33 ~59 岁,平均(46.6±4.4)岁,病程1 ~ 6 年,平均(3.51±1.56)年,偏曲部位:前部29 例,中部40 例,下部25 例。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时伴有鼻塞、头晕及鼻出血等症状,经冠状位CT 检测,确诊为鼻中隔偏曲;(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患者合并鼻炎、鼻息肉及鼻窦炎等症状;(3)患者心、肝、肾等内脏功能出现严重异常;(4)患者对本次手术治疗不耐受或无法配合治疗。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扩容组及内镜组,每组患者47 例,其中扩容组男28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46.2±4.8)岁,平均病程(3.64±1.35)年,偏曲部位:前部15 例,中部19 例,下部13 例;内镜组男27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46.9±4.1)岁,平均病程(3.37±1.71)年,偏曲部位:前部14 例,中部21 例,下部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鼻中隔偏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内镜组患者进行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即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并将其头部垫高,在鼻内镜(CAEMS;U-550)引导下,弧形切入患者鼻中隔左侧黏膜交界处,分离黏骨膜,并切开其切口后方鼻中隔软骨,之后分离其对侧黏骨膜,该时期注意对患者黏膜进行保护[5],之后,对发生偏曲的软骨进行切除,对偏曲部位为骨及后方软骨限界处的患者,对其偏曲软骨进行完全游离斌进行分段剪除;对偏曲位置在鼻中隔骨嵴处的患者,在其棘突前部作切口,对黏骨膜进行分离后,将偏曲骨性支架进行切除,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患者鼻腔黏膜,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发生[6],同时,在切除其偏曲结构后,应对患者鼻腔进行清洗,并将鼻腔黏膜进行复位处理,并对中隔软骨进行修正,最后,对切口进行间断缝合,并对其鼻腔进行填塞处理3d。

对扩容组患者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基础上行鼻腔扩容术治疗,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即对下鼻甲的处理可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等;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的患者进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泡状中鼻甲患者,采用泡状中鼻甲泡切除术治疗,而对于中鼻甲反向弯曲的患者,则采用中鼻甲骨折内移术进行治疗,对合并钩突、筛泡肥大的患者,对其钩突进行切除,并开放其筛泡,以达到扩宽鼻腔的效果。

1.3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将其疗效分为:(1)显效:患者鼻塞、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其双侧鼻腔结构均无偏曲,且黏膜光滑;(2)有效:患者鼻塞及头痛等症状显著改善,双臂侧结构基本对称,但其黏膜表面呈暗红色,且光滑度稍差;(3)无效:患者仍存在鼻腔结构异常,通气仍伴有一定障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在患者术后对其进行3 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评分法(VAS)[7]对患者鼻塞、鼻出血及头痛等症状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相应症状越严重,另外,对其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扩容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3.19%及95.74%,均显著优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鼻塞、鼻出血及头痛等症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相应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扩容组患者鼻塞、鼻出血及头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51±0.71)分、(1.76±0.67)分及(1.08±0.64)分,均显著优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症状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症状评分比较

组别 鼻塞 鼻出血 头痛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内镜组 6.54±1.68 3.38±0.75 4.32±2.05 3.51±0.74 6.27±1.23 4.11±0.82扩容组 6.37±1.72 1.51±0.71 4.41±1.97 1.76±0.67 6.34±1.15 1.08±0.64 t 0.982 10.983 2.092 8.874 1.873 8.64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内镜组发生率为3 例(6.38%),显著高于扩容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6,P=0.018 <0.05)。

3 讨论

由于鼻中隔偏曲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临床经验表明[8],由于多数该类患者在患有鼻中隔偏曲症状的同时,还伴有鼻腔侧壁结构异常等情况,而单独采用以上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由于对鼻腔结构代偿性变化认知的缺乏[9],常导致疗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加之该类患者常伴有鼻腔炎及鼻窦炎等症状,进一步影响其治疗效果[10],近些年,虽然该方法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其疗效仍不理想,且术后可导致患者出现鼻漏、鼻塌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鼻腔扩容术作为鼻中隔偏曲个体化治疗方式应运而生。目前,鼻腔扩容术已成为处理上呼吸道阻塞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治疗因鼻腔或鼻中隔结构障碍而造成的鼻腔阻塞方面具有显著价值[11]。

针对以上情况,目前逐步采用鼻腔扩容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能够对鼻腔及鼻中隔结构异常等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其主要原因为,对患者进行鼻腔扩容术治疗,能够根据患者鼻腔内结构、功能及临床表现等情况的变化对治疗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12],通过对患者鼻腔内病理结构进行纠正,对鼻腔两侧气流的分布进行有效调节,仅为保证其通气正常,达到改善鼻中隔偏曲及通气困难等症状的目的[13],同时,采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对患者鼻腔黏膜的损伤程度,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扩容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3.19%及95.74%,均显著优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其鼻塞、鼻出血及头痛等症状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相应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扩容组患者鼻塞、鼻出血及头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51±0.71)分、(1.76±0.67)分及(1.08±0.64)分,均显著优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考虑其原因为鼻腔扩容术将鼻腔结构、功能及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充分考虑在手术方案中,通过对鼻腔内病理性变化进行纠正,调节两侧气流分布,保持通气正常功能,从而起到减轻因鼻中隔结构异常而造成的通气困难以及临床症状的作用[14]。另外,该术式经矫正术优化后,能够明显减少损伤鼻腔黏膜,预防并发症[15]。而传统手术局限于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未同步处理其他异常结构,进而导致双侧通气对称性欠佳,易形成鼻中隔结节、肥大的下鼻甲等并发症。同时,采用鼻腔扩容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单独使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时,因纠正部位存在局限性而导致的双侧通气对称性较差等情况,且能够避免患者因继发鼻中隔结节及下鼻甲肥大等情况导致的通气障碍。另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内镜组发生率为3 例(6.38%),显著高于扩容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实了该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鼻腔黏膜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相比,采用鼻腔扩容术能够进一步提高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该类患者鼻通气功能,改善其相应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矫正术偏曲鼻甲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2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0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