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占嫦 苏清华 沈海丹 蔡鲁锋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黄江医院药剂科,广东东莞 523750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肾结石下行至输尿管造成堵塞而引起输尿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肾绞痛,常伴随肾脏积水的情况,输尿管结石严重者常导致尿路梗阻、休克[1]。目前对于输尿管结石多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进行治疗,但碎石后,其剩余的微小结石不得完全的排出体外,故在临床中需予以药物辅助治疗,以此将结石排出体外[2],盐酸坦洛新为α1 受体拮抗类药物,尿石通丸可通淋化淤、清热利湿且可达到扶正排石的功效,两者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排石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3]。本研究为探讨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分析,选取本院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78 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计算机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各39 例,具体如下:纳入标准:(1)符合输尿管下段结石诊断标准者;(2)肾功能正常,经IVP、KUB 或B 超诊断可显示单侧输尿管下段结石者[4];(3)结石直径为0.4 ~0.9cm 者;(4)对于药物治疗耐受度较好者;(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实验,且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对于坦洛新缓释片、尿石通丸任一成分过敏者;(3)先天性输尿管畸形者;(4)输尿管手术史者;(5)慢性前列腺炎、增生者;(6)治疗依从性不佳者。
观察组:男28 例,女11 例,年龄25 ~56 岁,平均(40.2±11.0)岁;结石直径0.4 ~0.8cm,平均(0.59±0.07)cm。对照组:男29 例,女10 例,年龄24 ~58 岁,平均(40.6±10.8)岁;结石直径0.4 ~0.9cm,平均(0.67±0.1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嘱咐多喝水,尽量多活动,若有炎症者则行药物消炎服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厂商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33922,规格:0.2×6 片×2 板),每日2 次,每次0.2g。
对照组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坦洛新缓释片治疗(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1461,规 格:0.2mg×14 片),每 天1 次,1 次0.2mg。
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石通丸(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Z10980086,规格:4g×6 包)治疗,每天2 次,1 次4g。
观察两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相应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石排出时间、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止痛药物使用率、肾绞痛再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水平、复发率。
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5]:最高分值为10分,最低分为0 分,若患者疼痛感越强,分数越低。
不良反应包括[6]:头晕不适、腹痛、胃肠道反应。
本研究依据两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相应方案治疗的临床表现对于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显效:结石完全排除,其临床病症完全消失,于KUB 及B超诊断下结石阴影消失,其肾积水、尿道梗阻的情况消除。好转:患者的临床体征显著改善,其KUB片及B 超诊断下有结石位置下移的情况出现。无效:未达到显效、好转指标,甚至更严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水平、VAS 评分、结石排出时间采用t 检验,以()表示,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止痛药物使用率、肾绞痛再发生率、临床效果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3d 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结石排除时间短于对照组。见表2。
观察组患者止痛药物再使用率、肾绞痛再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2 两组的结石排出时间、用药后3d的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的结石排出时间、用药后3d的VAS评分比较
组别 n 结石排出时间(d) 用药后3d的VAS评分(分)观察组 39 5.44±1.25 3.64±1.02对照组 39 9.26±1.34 5.91±1.56 t 13.02 7.61 P 0.000 0.011
表3 两组止痛药物再使用率、肾绞痛再发生率、复发率比较[n(%)]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比较[n(%)]
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水平恢复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比较
表5 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比较
血尿素(mmol/L)观察组 39 5.63±0.63 95.51±7.81 5.26±1.63对照组 39 10.09±0.41 168.69±4.52 19.19±4.52 t 37.0547 50.6456 48.1049 P 0.000 0.000 0.000组别 n 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µmol/L)
输尿管结石为临床中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于上尿路结石的占比可超过60%,因输尿管远端存在生理性狭窄,70%以上的输尿管结石位于输尿管的下段,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可在输尿管下段,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临床中可采取自然排石、体外冲击碎石及药物排石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输尿管的狭窄度、结石的大小、结石的周围黏膜水肿情况及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情况为导致结石排处的主要因素[8]。随着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可发现影响治疗效果因素较多,包括:(1)输尿管梗阻:感染、疼痛、周围黏膜水肿、输尿管平滑肌痉挛、输尿管狭窄;(2)结石在下段输尿管内停留时间:有研究表明,结石在体内停留时间越长,排出几率越小;(3)结石形状和大小:经研究统计,结石直径超过5mm的患者,排出率为45%;结石<5mm 的患者,排出率为94%[9]。
盐酸坦洛新为a 受体阻断类药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对α1 受体进行高度的阻断,可提高排石的概率,因机体输尿管平滑肌中具有α1、β 胆碱能受体,且α1 的胆碱能受体的浓度较β 更高[10],当输尿管结石由上至下移动时可对输尿管、膀胱的肾上腺能予以刺激,使得输尿管平滑肌持续性痉挛,且伴随疼痛,导致结石排除的难度增大[11],本研究中,α1 受体阻断类药物可对平滑肌的痉挛进行抑制,以此降低输尿管的压力和蠕动的频率及幅度,故可将输尿管的压力降低,使得尿液的传输能力提高,以此促进结石排出,但单一治疗的效果受限,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
中医学将泌尿系统结石归类为“淋证”范畴,可包括石淋、热淋、血淋等,其湿热之邪、饮食不节、息怒不时、房事过度可诱发淋证,使得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使得膀胱气化及水液调节功能受损,虚热内生或湿热下注,诱使尿液中有结晶析出,沉积于输尿管、肾脏、膀胱。肾虚诱导膀胱生热为主要致病机,可出现湿热内阻,血气不畅,血瘀气滞,严重可出现积水、绞痛,湿热淫邪损坏血脉经络,促使尿血生成,临床中可行通淋化淤、清热利湿且可达到扶正排石进行治疗[12]。本研究拟定尿石通丸,于ESWL 术后进行治疗,方中金钱草、海金砂可排石通淋、利湿清热,可稀释尿液,抑制尿液中的盐类生成结晶,可促进输尿管蠕动,且可发挥利尿作用,其中金钱草可发挥排石、利尿、清热效用,可显著抑制草酸钙结晶的生长、聚集;鸡内金可化坚消石,与海金砂、金钱草联合作用可产生溶石效果。于现代药理学可改善血运,强化抗利尿、抗感染效用,并对于促进输尿管蠕动,增大波幅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结石排出体外[13-15]。
有研究表明,膀胱逼尿肌和输尿管下段平滑肌均是以α-1D 受体为主,膀胱三角区、前列腺部尿道、前列腺以α-1A 为主。而盐酸坦洛新作为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具有高选择性,能够阻滞输尿管下段平滑肌上的α-1D 受体,阻断α-1D 和α-1A 两种受体,从而降低结石下方输尿管阻力,促使输尿管下段平滑肌松弛,增加结石上方压力,进而形成一种推助力,方便结石排出。同时通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还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阻滞疼痛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缓解疼痛感。通过分析本次实验结果,可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痛药物再使用率、肾绞痛再发生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结石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水平恢复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将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能够加快患者肾功能恢复,从而促进结石排出,提高治疗安全性,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日后复发率,加速病情恢复时间[16-18]。
综上所述, 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缓解疼痛,提高临床效果,可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