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归因理论论述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师要正确认识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提出培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利用教师的期望,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利用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学生 英语 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151-02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对老师来说,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其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巩固其良好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学习进程以及学习状态。那么该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呢?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地归因,认识问题。同时,通过利用教师的期望、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和及时反馈方式,激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习目标。
一、正确认识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笔者基于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学生英语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英语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看法主观片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因此在学习行动上也比较抵触;二是英语基础薄弱,小部分学生无法正确书写和认读 26 个字母,大部分学生无法认读 48 个国际音标,对英语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英语学习方法不合理,对英语学习有畏难心理,上课不积极主动,课后不愿意多读、多背、多练;四是在进入职校前的学习阶段受到的批评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少,因此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缺乏自信心;五是受到不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而轻视文化课学习。
面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根据归因理论,英语教师在了解了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归因。
(一)引导学生意识到归因的重要性
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比如,英语基础相同的 A、B 两位学生,A 同学因为受到长期以来对英语学科抵触的情绪影响,不太愿意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单一地把学习不理想原因归结为英语太难学,不愿意尝试其他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处在抵触情绪中,所以英语学习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但是,B 学生愿意配合老师分析自己的原因,并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加强学习动机,经过努力,英语学习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归因的重要性,因此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十分重要。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归因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成败归因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认为人们通常将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为六种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原因是(不)可控的,哪些原因是(不)稳定的,哪些原因是内(外)部的,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因素后,才能引起内心对英语学科的心理变化,改变对英语学习的期望和情感反应,进而影响英语学习的后继行为。比如,有些学生说学不好英语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处于偏远农村学校,当地英语教学水平落后,这就属于外界环境原因;有的学生说自己学习不努力导致基础不扎实,成绩下降,这属于内部原因、努力程度的原因。但是,教师要避免学生过多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否则会使学生容易放弃努力,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三)促进学生积极地归因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
在学生有了正确的归因意识和认知后,老师要利用多种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地对完成任务后的结果进行归因。比如,这次英语作业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单词默写成绩较好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反复练习如何归因,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归因习惯。老师根据学生的归因给出合理建议,督促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二、培养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利用教师的期望,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教师的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期望的进步。教师的期望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學习动机,但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给予合理的期望值。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积极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及学生学习英语结果的归因为依据,引导每位学生都建立适当高于已有水平的积极合理的期望,相信自己具有发展潜力。比如,对记忆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布置背诵英语单词任务时,可以给他略增加一些难度;对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布置口语练习时可以对他提出较高要求,让他多朗读一两个句子。当然,前提是需要教师对他们有信心,以积极的期望不断地暗示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鼓舞,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于是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
2.关注、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期望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做到关注、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位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老师在期望中要注意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多一些积极的期望,避免出现消极的期望。比如,在布置给记忆力较好的学生多背一两个单词任务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根据长处来完成任务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而对于达不到背诵要求的学生,教师应该用鼓励代替批评,建议和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背诵任务,慢慢进步。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1.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根据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中职英语课堂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让学生齐心协力地达到一个任务目标,既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尊心,又可以增强归因中的内部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以便在小组内交流互动时或在教师为每个成员提供自我展示机会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2.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有所得。
第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想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教师会发现,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关心的民主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活动就能够保持流畅性,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能够更善于发现问题和表达学习体验。课堂中如果教师积极响应学生的合理需求、体谅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学生也会积极体会到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出色。比如,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合理,也不要急于打断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思考、认识说出来,然后进行合适的点评,这样的课堂互动让师生都感觉到一种和谐。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体现在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过多地布置没有任何检查和反馈的任务,或者是让学生持续较长时间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增加有趣的课堂互动环节,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层次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这样學生对课堂学习的投入就会大大提高,学习动机会更积极。
第二,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需要教师课前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提取具有一定挑战性而又不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素材及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学习内容难易程度适中,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强。例如,在《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 Unit 4 What do you think of fashion?这个单元的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课前教师把阅读课文中的与时尚相关的8个关键英文词组配上相应的图片资料,放到资源库中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设置头脑风暴让学生课前讨论“What is fashion”课中教师就这个问题给学生观看国际名模关于时尚穿搭的一段英文采访报道,让学生把自己在头脑风暴中讨论的时尚与名模认为的时尚进行对比,从而挑起学生的讨论热情,顺利地进入教学主题。接着,教师通过几个时装表演的视频检查学生的课前关键词组预习情况并加固关键词组的学习,让学生在视觉素材中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由于有了较好的铺垫,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课文阅读理解任务。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没有提取关键词和讨论话题并配以生动贴切的教学素材,而是按照传统的阅读理解授课模式,那么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由于词汇量的有限无法理解课文,找不到课文重点,也就没有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习反馈是将学习活动结果的有关信息提供给学习者的活动。反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心理学家罗斯的实验结果表明,及时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当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时,就会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就不会得到进步。因此,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活动及时做出反馈,课后要及时批阅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测试、考查内容,并及时地讲评,给学生有效的反馈信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活动哪些做得比较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哪些方面不足,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尽量避免错误的出现。及时反馈的信息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活动,改进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多组学生不能按照任务要求及时完成活动时,老师就要根据小组活动的反馈信息调整任务量或降低任务难度或强化活动信息源等,而学生小组内部就要做出人员分工的调整或活动思路的改变,等等。这些调整及改变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秦素琼,杨小青,苏思慧.高等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肖瑞芬(1974— ),汉族,籍贯广西宾阳,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就职于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