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阈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互动研究

2020-04-08 08:54莫小兰曹仕燕韦宏霞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团体辅导中职学生

莫小兰 曹仕燕 韦宏霞

【摘 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论述团体辅导中的师生互动社会关系网、互动模式与互动方法,总结该模式中的领导者要求、常用的技术,提出“准备阶段—导入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的实施步骤,认为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网中“中介人物”的“枢纽”作用,提高灵活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注意处理好上、下次团体辅导的时间间隔问题,充分发挥长辈在督导评估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网络 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101-04

中职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表现为观察力、自觉性较强,抽象逻辑思维活跃,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意志力更加果断、持久,但容易轻率,道德观念正在建立,体现了既丰富又矛盾的不稳定特征。中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很少,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社区等领域。团体辅导在学校的应用,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笔者在多年的团体辅导实践基础上,试图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视角分析团体辅导中的师生互动社会关系网、互动模式与互动方法以及教学实施步骤,以期为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一、团体辅导概述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形成特定心理品质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高个人素质的过程。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有很多种,如领导式的互动(教师命令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等。真正意义上的团体辅导,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协助团体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健康的态度和行为的专业工作。

团体辅导是一种学生深度体验式的课堂互动方式,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并通过多个专题的团体辅导,提高自身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一般能力,有效预防心理问题严重化。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与团体格格不入或有严重冲突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更多的关注或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二、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团体辅导社会关系网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之间关系的集合,它是由行动者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行动者间的相互交互关系,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学。社会网络分析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研究领域中。社会网络包括自我中心社会网和整体社会网,个体在自我中心社会网络中的作用会影响整体社会网的效果,整体社会网的稳定与否、发展是否良好也会影响个体在自我中心社会网络中的行为,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联系到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团体辅导,笔者认为团体辅导的社会关系网包含三个社会关系网结构:小团体内部的社会关系网、小团体间的社会关系网、大团体的整体社会关系网。每层社会关系网都会受一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成员的互动程度、互动效果。如表 1 所示。

三、团体辅导的互动模式与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使用的互动方式多为“提问—回答”式或小组讨论式,这种课堂风格属于控制型,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属于被动地位,互动效果不一定好。而团体辅导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五个层次的互动: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实现教师与全班学生(称为大团体)的互动、教师与各小团体组长的互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互动,能够实现小团体组长与其所在团体成员的互动、小团体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大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一般是通过教师,即大团体的领导者,在与全班学生充分互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引导各小团体组长开展内部成员的交流、分享等活动,接着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总结、分享自己小组成员的内容,从而实现全班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下面以1个拥有 5 个小团体的 25 人大团体为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如图 1 所示。

团体辅导被称为“神奇的圆圈”,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经过几次密集的互动,每个团体成员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改变,更适应、更快乐、更健康、更和谐。教师,被视为大团体中的“中心人物”,发挥类似“总部”的作用,他领导、组织、协调、控制大团体、各小团体;各小团体组长,被视为大团体的“中介人物”,由学生担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枢纽”或是“桥”的作用,他们在小团中发挥协助“中心人物”组织、协调小团体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如分享、交流、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活动,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在情绪、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困惑,教师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引导,通过学生间平等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纠正不正确的偏差与行为,实现知识重构。互动过程如图 2 所示。

四、团体辅导的领导者要求及常用技术

团体辅导领导者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团体辅导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健康的人格品质和较高的素养,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观察力。面对中职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学教师、专业团体辅导教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即资深教师对资质较浅的教师进行指导与督导,帮助资质较浅的教师获得成长。而资质较浅的教师则通过自学、参加专业培训考试等方式提升自己。

與教学方法相类似,团体辅导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技术,目的是促进成员自我探索,促进成员间互动,控制教学秩序,实现团体目标。技术使用讲究对象、时机与效果。兼职教师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技术,如倾听、复述、反映、澄清、提问、自我表露、解释等。专业教师,可以在团体辅导中使用较高级的技术,如对质、阻止、建议等。

五、教学实施步骤

参照美国心理学家 Gerald Corey(克里)提出的团体心理咨询的阶段,各学校可以对中职学生开展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谈情说爱、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生命教育六个专题的结构式团体辅导,每个专题的团体辅导为 90 分钟,按照准备、导入、过渡、工作、结束五个阶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挥社会关系网中“中介人物”的作用,在活动中经常提醒“中介人物”的职责,鼓励他们协助教师开展活动,还要充分考虑影响团体辅导三个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因素,思考如何分组、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具体实施步骤为以下。

(一)准备阶段

此阶段教师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二是了解学生的特点。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要包含名称、目标、对象、地点、实施过程、物资准备、理论依据等内容。由于有的学校团体辅导的场地有限,无法都在规范、宽敞、舒适的理想场所进行,因此大多数教师选择在桌椅可移动的且能容纳 45 人以内的教室或宽阔的室外场地进行。教师在上一次课结束时,需要布置学生(通常是班干部或是男生)做好桌椅等物资准备。在第一次团体辅导开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谈谈自身的心理状态,也可以使用卡氏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测试、90 项症状清单、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

(二)导入阶段

学校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通过军训、班会等形式,学生之间已经建立一种相对信任、放松、友好的关系。因而,此阶段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二是构建学生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由于学生聚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面对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教师,他们不了解教师的风格,对教师感觉陌生、缺乏信任感;又由于学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教师布置的任务,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融入集体等,也许有的学生处于一种焦虑、陌生、逃避的状态。因此,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团体辅导的基本知识,接着创建大团体的规则,再接着以身示范的组织开展 1~2 个放松的活动,最后再通过喊号等各种方式分组,组织学生创建各小团体的规则。此阶段要注意发挥社会网络在分组方式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选取共同兴趣爱好、同乡等同质性的方式分组,以发挥小团体社会网络紧密的联结关系,促使学生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几个活动,教师树立了权威,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学生放松了自己的戒备,建立了自己的信心,对活动充满兴趣,整个大团体形成了一种轻松、有所期待、愉快的氛围。

(三)过渡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促使成员间更有效地磨合,鼓励成员表达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接受他人的不同,并在适当时机导入团体辅导的主题;二是解决出现的矛盾冲突,创建更加团结紧密的团体氛围。教师可以开展如“盲人与拐杖”“信任之旅”等 1~2 个活动,增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与认识;同时,教师还需解决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抗拒、冷漠、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被贴标签”、防卫、拒绝等冲突矛盾。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接受情绪、冲突矛盾的客观存在,其次是引导学生接纳他人的不同,形成“求同存异”的意识,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更强的信任感、归属感。

(四)工作阶段

工作阶段是团体辅导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围绕主题,在信任的氛围中自我表露,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分享自己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倾听团体成员真实的分享,吸收他人给予的建议,从而纠正自身不正确的认知,重新认识自己。教师可以使用引导參与、及时介入、协助解决问题等技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小团体树立更强的信心。此阶段开展的活动数量以 2~3 个为好,活动可采取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

(五)结束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组织学生总结个人收获,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二是帮助学生处理离别情绪。总结课程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采取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等方式。结束阶段,整个大团体已经形成相互依赖、充满美好憧憬、团结友好的氛围。面对分离,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教师可以开展“唱歌”、给组员写一封信、赠送小卡片、赠送小礼物、拥抱等活动帮助学生接受分离,回归现实。

六、总结与启发

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是一种较好的互动教学方式。对于缺乏经验的班主任、辅导员或行政兼职教师,熟练掌握团体辅导不容易,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恰当的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班级活动组织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注重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团体辅导中的社会关系网。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网中“中介人物”的“枢纽”作用。在大团体中,教师在传播过程中充当了信息传播、信息接收、总结提升的作用;“中介人物”,即各小团体的组长,则充当任务接收、组织开展任务、信息整理、反馈任务结果,以及与其他小团体竞争的作用。“中介人物”在大团体中的作用发挥程度,与整个大团体的学习效果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团体辅导中,不仅要注意发挥“中介人物”与其本组成员的紧密联结关系,与其他组的竞争关系,还要控制他们与自己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第二,教师要提高灵活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掌握团体辅导的准备、导入、过渡等五个阶段的任务,预测不同阶段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在团体辅导计划书中设计应急预案,灵活解决教学中因突发情况而影响教学秩序的问题。如在开展“盲人与拐杖”活动中,因 1 名学生请假,导致 1 名学生没有搭档而出现沮丧、抗拒情绪的问题等。

第三,教师要注意处理好上、下次团体辅导的时间间隔问题。因每个教师的课程教学计划都是在教研室规定的大纲下,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设置的,有的班级团体辅导时间间隔为 1 周,有的为 2 周或是更长,因此会出现因间隔时间过长、学生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导入新课程花费时间多影响团体效果的问题。笔者建议,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在设计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因间隔时间太长而引起的不良教学效果,引导教师安排固定几周的时间,连续开展团体辅导。

第四,教师要充分发挥长辈在督导评估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观察近年来广西幼师团体辅导的实践过程,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评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教师从未开展团体辅导的评估工作。教师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对课程满意、对教师的方法满意、对其他学生有好的评价,对整个团体辅导的改进建议、自身是否有所成长、有哪些成长等内容。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有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学生总结、团体督导、教师自查、观察者观察等。笔者建议,各学校应该充分发挥“长辈”,即资深心理学专业教师或具备一定团体辅导经验教师的在团体辅导的传帮带作用,给每一位教师配备一名督导员,在资历较浅教师开展团体辅导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何 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李文昊,祝智庭.班级社会网分析:一种观察课堂学习的新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5]徐丹丹.初中生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6]贺安祁.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案例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9.

[7]朱 菲,陈祖满.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与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9(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中职)“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课堂互动研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师范学校为例”(2015JGYZ02)。

【作者简介】莫小兰(1987— ),女,汉族,籍贯广西贺州,硕士研究生,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曹仕燕(1985— ),女,侗族,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籍贯广西三江,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韦宏霞(1983— ),女,壮族,籍贯广西河池,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室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团体辅导中职学生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