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进红
【摘 要】本文论述在整本小说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种策略:问题切入,寻找与学生生命成长的相关点;设计“一线串珠”的问题,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抓住细节赏析人物设置问题,提高审美素养;解读背景重视环境,延展文化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整本小说教学 问题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068-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了众多的学习任务群,并首次把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提到了课程的层面,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需要老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形式和要求有所突破。问题是整本小说阅读教学的“牛鼻子”,对整本书阅读而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从整本书的内容或者学生整体参加的角度探讨、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整本小说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呢?这需要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索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整本小说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问题切入,寻找与学生生命成长的相关点
经典是历史文化的积淀,青少年以现有的经验去阅读,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遥远的距离,因此理解经典是有一定困难的。语文老师如何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呢?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找出与学生生命成长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素养点,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小说深层表达的含义,而不仅仅是表层含义,从而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奠定基础。
例如,在开展《堂吉诃德》这整本小说教学时,一方面,老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这部小说不仅创造了堂吉诃德和商丘这两个经典人物形象,而且还真实地反映了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期处于封建社会的西班牙正在走向衰落,各个阶层矛盾重重,小说谴责荒淫无耻的贵族,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另一方面,老师还要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学习堂吉诃德身上的优秀品质。学生在跟随他们主仆二人的游历中,感悟到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被主人公的品质打动,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堂吉诃德形象从人道主义角度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与人为善是他传递给读者的精神道义。他忠于自己的理想,最可贵的是有一种经历万难而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勇于献身、智慧博学而充满理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整本小说阅读教学时应将问题设置为“伪善与执着”。缺少执着精神的学生,应该通过“伪善与执着”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堂吉诃德的优秀品质,让自己得到鞭策与成长。
又如开展《红楼梦》这本小说的整本阅读,由于这部巨著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不少人在这部高深的古典文学面前望而却步。那么,教师在阅读任务单中如何寻找符合学生的切入点来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去阅读呢?《蒋勋说红楼梦》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世界文学书写青春的一绝,将青春的所有繁华都写尽了。这是青少年的一本书,是一本描写“青春”的书,大观园就是他们的青春王国。这座青春王国的主角就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王熙凤大概 17 岁,林黛玉进贾府时大约 12 岁,宝玉大黛玉 1 岁,宝钗又大一点,他们享受青春的美好,没事就逛逛花园、作作诗、听听戏等。根据这一观点,结合中学时代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问题:青春的赞曲与挽歌。如此一来,便拉近了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阅读中飞扬青春,启迪智慧。
二、设计“一线串珠”的问题,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一线串珠”的问题往往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在教学中能体现线索之美,能整体地理解品读整篇文章或者文章的片段,可以把散落在各章节的知识串起来,体现整本小说的整体思路。小说有其故事发展脉络,叙事性强,因此首要关注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假如教师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设置成一条线索,就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本内容,简化教学程序,在单纯之中表现出教学内容蕴藏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语言梳理与整合,提升了逻辑思维,更是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磨炼。
比如,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追风筝的人》是全球畅销书,2006 年到 2016 年中译本发行的 10 年间,在我国的销售量超过了 500 万册。小说主要讲述了 12 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由于阿米尔紧张的父子关系以及当时社会观念的压制,阿米尔对哈桑的友谊产生了裂痕,在一场风筝大赛后,阿米尔残忍地背叛了哈桑,同时逼走了他,不久自己也跟随着父亲流亡到了美国。阿米尔成年后,知道了哈桑的不幸,想起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为了赎罪,阿米尔回到了阔别 20 多年的故乡,想为不幸的哈桑做最后一点努力,无意发现了一个惊天的谎言,再次重现儿时的噩梦,阿米尔该如何抉择呢?这是一个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的作品,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也是一个关于父与子、关于人性的弱点、关于罪与罚的经典文学作品,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父与子、罪与罚这两条线索是如何超越了人物的生死,彼此交织成网贯穿了本书的?
小说的故事内容或繁或简都有鲜明的发展主线,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抓住这条主线,从整体着眼,开展整体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梳理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整体的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梳理、整合语言。显而易见,设置“一线串珠”的问题,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抓住细节赏析人物设置问题,提高审美素养
赏析人物形象是整本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走进人物或悲或喜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阅读的体验,真正读懂小说的人物,这是整本小说教学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可以抓住人物反复出现的某句话或者某个动作等细节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单品读文本,思考体会鲜活的人物形象,加深对小说内涵的把握,丰富爱憎分明的情感,开展审美性的解读,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
比如《追风筝的人》整本小说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在小说中一共被几个人说过?这句话在书中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从小说人物的语言切入设置问题,可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跳读、回读阅读小说,提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深度解读小说,增强学生的阅读乐趣。
比如在开展《平凡的世界》整本小说教学时,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实施话题式教学:阅读相关章节,以宿舍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精选或者自己归纳三个关键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评价人物性格特点。具体如图 1 所示。
如何让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寻找关键词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找关键词,不管是考验学生把握细节,还是对文本的品读审美的体验,都需要提炼以往的阅读经验。教师与学生共读文本,练就一双慧眼,善于从平淡的语言叙述中挖掘細节,然后聚焦学生的关注力,提升紧紧抓住细节赏析人物的能力,从而真正读懂小说。反复品味语言,紧扣细节,体验、分析、评价甚至再创造人物形象,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四、解读背景重视环境,延展文化素养
小说的故事情节产生于一定的环境背景,烘云托月是环境描写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高中阶段的小说有一定的深度,其中的环境描写暗含了很多时代的背景,社会环境的描写凸显了人文特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活动的时空特点,更好地体察人物的心理活动。
比如,《平凡的世界》中反映的是黄土高原的陕北文化。小说有很多的信天游,可以这样设置主问题:“少平在黄原揽工时,揽工汉们在正月十五晚上的热闹便是喝酒唱信天游、小调、酒歌等陕北民歌,少平听完‘萝卜花的信天游后,‘他真惊叹过去那些不识字的农民,编出这样美妙而深情的歌。这是少平的感叹,也是路遥自己的感叹,他通过少平的认识表达出了自己的态度:‘这不是歌,是劳动者痛苦而深沉的叹息。请总结小说中歌曲存在的意义。”
这些信天游是陕北文化的因子,苍凉、宏壮而沉郁,具有陕北特色,并能反映陕北地质风貌和人们生活,塑造着特点鲜明的高原文化。语文教师在开展《平凡的世界》整本小说阅读时,可以以黄土高原为环境背景设计“信天游存在的意义”这样的问题。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设置主问题深挖环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了解作品的时间空间的特点,让学生对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蕴藏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提升文化素养。
问题是整本小说教学的牛鼻子,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问题设计是高中整本小说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从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文本实际出发,优化阅读,不断提升和强化高中语文整本小说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李凌云.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策略探寻[J].中学语文教学,2020(5).
[3]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徐 鹏.整本书阅读:机遇与挑战——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2017(1).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