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背景下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策略

2020-04-08 09:36黄小蕾
人文天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文创

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是重要的文化资产。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与推进,民俗文化在传承发展及产业开发方面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民俗文化文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对民俗文化产业支撑不够。因此,梳理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及人才需求,探索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背景下文创人才的培养途径,对促进民俗文化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民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对产业开发的影响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民俗生活习惯。其种类和内容众多,其固有的特征对民俗文化的发展及产业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一)民俗文化内容及受众的群体性

民俗文化种类丰富,除了有诸如民间手工艺等技艺性项目以外,还包含很多文明、风俗、精神等方面的项目,如民俗节庆、民间神话、民间文学等。这类民俗并非由单一人群传承,而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随社会发展衍生出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群体习得性。因此,对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既要深挖民俗文化内涵,提高民俗文化的开发广度,又要适应大众的需求,提高民俗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群体参与度。

(二)民俗文化观念及形式的变异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变化,产生于农耕社会的民俗逐渐脱离了现有的生活环境,民俗文化的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民俗文化的產生与传承,离不开大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与传播。任何时代的民俗文化,脱离了当下群众的生活环境及认知,就会变成无源之水。这就对民俗文化开发的时代性以及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有效传播和受众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民俗文化技艺传承的单一性

从民俗文化技艺传承的角度来看,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单一性。由于传统手工技艺实践性强、工艺流程复杂、学习周期长,技艺的形成基本都是在“教授—实践—反思”这一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技艺及经验的传承具有单一习得性。传统民俗文化技艺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多采用师徒制,这就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模及形式较为单一。因此,现代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要依据产业需求和市场规律、生产流程,丰富人才培养形式,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现状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各层次人才匮乏,从业人员质量不高。

(一)产业开发程度较低,产品市场性差

1.民俗文化开发时代性较差,与市场接轨程度低

民俗文化具有变异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异。目前,市场上的民俗文化产品大多以保留传统功能及样式为主,体现的多为与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相关的文化及风俗,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关联性较差。民俗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判,对市场的把控能力较差,导致产品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的对接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市场正常的文化消费需求。

2.民俗文化产品结构单一,创新意识差

目前,市场上的民俗文化产品以传统手工艺品商品化开发为主,而对日常生产生活民俗、民间游艺民俗、信仰民俗、语言民俗等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组成和结构相对单一。同时,民俗文化产品在功能及定位上也以旅游纪念品为主,而实用功能强、贴近现代生活的产品相对较少,产品实用性较差。产品雷同和抄袭现象严重,不重视对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创新意识。

3.缺乏专业的管理与策划,企业整体效益低

目前,民俗文化生产企业以民营或个体手工作坊为主,企业发展缺少专业的管理及长期发展规划,企业定位不明确,产品特色不明显,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由于缺少良好的市场引导和机制,企业片面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价格混乱、互相抄袭等问题,最终致使民俗文化产品市场不规范,产业链条不完善,企业整体效益较差。

(二)行业人才缺失严重,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1.管理和营销策划人才不足,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欠缺

由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完善性,没有形成完整的“政府—行业—企业”多层级发展机制,民俗文化产业缺乏政府及行业层面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引导。企业管理人才缺乏市场观念,对企业经营和营销的知识欠缺,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同时,民俗文化产业过于注重产品生产,而对现代技术、营销策划、媒介传播、后续服务等的关注较少,生产和管理环节不完善,企业普遍欠缺懂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的人才,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2.技术骨干断层明显,从业人员提升路径单一

由于民俗文化技艺传承的单一性,民俗文化技艺无法采用依托学校教育规模化培养人才的模式,只能采用典型的师徒制来进行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才培养口径较小,培养周期较长。再加上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效益差,手艺人社会地位不高,大众认知偏差,传统工艺学习周期长等因素,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出现了传承人老龄化,人才断层明显的问题。同时,企业就业人员多为当地农民,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企业和社会缺少对就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机制和技能提升途径。

3.创新创意人才匮乏,创意人才培养实践性差

随着国内近几年对传统文化和创新创意产业的政策导向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对创新创意人才的需求量变大,而市场上现有的创新创意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人才支撑力度不够。目前,创新创意人才主要依靠高校艺术类专业输出,高校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性较差的问题,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设计与产业的关联性学习及实践较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意设计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设计实践能力。

三、民俗文化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强化人才培养顶层引导,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1.加强顶层干预,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从政府及行业的层面,制定相应的行业发展引导策略,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搭建行業发展及人才交流平台,发挥行业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政策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创业及发展环境,引进并培养综合管理型人才。地方上,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制定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定期向企业和高校派驻专业辅导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政策宣传与专业辅导,引导企业、高校等进行民俗文化人才联合培养。

2.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集策划、创意、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文创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市场洞察力、销售能力,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而反观目前的文创人才培养机制,企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联动性较差,不成体系,人才的综合性不强。这就需要企业及高校充分了解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现状,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形式,采用“多方联动、丰富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拉长人才培养链条,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1.建立终身学习机制,解决人才断层问题

人才断层问题是民俗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的解决办法很多时候都是靠外来人才的引进,但是经常出现外来人才“水土不服”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民俗文化产业是对文化元素的开发与利用,其文化属性和技能属性都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这就需要就业人员结合地域特色和企业发展,从文化、技能、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提升。从企业制度方面来说,建立企业自有人才持续培养和提升机制。只有加强对企业自有人才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断层问题。

2.整合社会资源,丰富从业人员进修途径

鼓励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等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再提升教育。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企业管理、调研策划、传统文化素养、专业知识、设计思维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工作,让民俗工作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及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能力。支持行业平台与非遗传承人采用民俗文化技艺传承培训、大师工作坊等形式,开展民俗文化知识及技能的传承与培训,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与开发技术骨干人才。鼓励高校及培训机构更新学习模式,丰富学习资源,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民俗文化网络教育课程,拓宽大众及就业人员学习民俗文化的途径。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意人才培养,丰富实践教学体系

1.强化文化及基础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同质化和单一化问题严重,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业人员对民俗文化的内涵把握不准,对文化元素的运用流于表面。民俗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抓住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只有将民俗文化的核心思想及价值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才能开发出具有文化附加值且被市场接纳的好产品。所以,只有具备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且掌握民俗文化核心价值的设计人才,才是民俗文化传承和产业开发的关键性人才。可见,在文创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文创人才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与认知,提高文化素养,强化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的能力。

2.加强创新思维培养,丰富实践教学体系

文创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专业的理论和教育体系支撑。相较于行业和企业而言,高校专业教育体系在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但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文创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以高校专业教育认知体系为载体,加强策划、设计、服务、销售等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系统学习。同时,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文创人才创新思维培养的落地性与时代性。鼓励高校采用设计工作室、高校工坊、现代学徒制等形式,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项目,采用校企双导师制,丰富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配置,加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衔接。

结语

民俗文化在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因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和社会特征,要求企业和从业者在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市场的因素,还要深挖民俗文化背后的内涵,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民俗文化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是既懂市场又懂设计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协调行业、企业和高校资源,从文化和市场两个维度采用多方联动的形式来进行文创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张  玙]

[项目简介] 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18RB244)、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海洋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与设计实现研究”(项目编号:ZD201906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小蕾,青岛滨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环境设计与品牌塑造。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文创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