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近年来,岱岳区紧紧围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针对目前农村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不强的现状,坚持文化服务与文化需求“精准”对接,开展公共文化“菜单式”服务,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
一、做好“送戏下乡”“大众菜”
围绕建立和完善繁荣农村地区文化演出活动的长效机制,实现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目标,岱岳区探索建立了公益演出补贴、送戏演出双清单和文化酵母培训制度,促使送戏下乡的质量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
(一)建立公益演出补贴制度
庄户剧团是送戏下乡的主角,其作为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民间组织,积极融入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奔走在大街小巷,活跃在城镇乡村,演群众身边的事,宣传群众身边的人,节目带着“农家味”、演出接地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提高庄户剧团的演出积极性,岱岳区设立了“一村一年一场戏”专项扶持资金,根据补贴村镇实际情况设立不同补助标准,通过政府采购、经费补贴等形式,组织有资质的优秀庄户剧团参与送戏演出。近年来累计发放演出补贴150多万元,为演出质量高、效果好的庄户剧团配送价值70多万元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各镇街在演出场所、器材配备、服装道具更新等方面也都加大投入,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同时,积极对上争取,从省里争取到价值30万元的文化舞台车和价值20万元的文化流动车各一辆,分别配送到岱岳艺术团和道朗艺术团,供其无偿使用。截至目前,岱岳区常年演出的庄户剧团有11个,演职人员约500人,每年演出超过1000场次,观众达到30万人次。其中,岱岳艺术团作为泰安市第一家老年民间艺术团,17年来累计演出1900余场次,观众达到200多万人次,成为岱岳区乃至泰安市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二)建立送戏演出雙清单制度
建立“两级配送,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形成“区级配送一部分、镇街组织一部分,村居参演一部分”的演出格局,筛选资质较好的剧团,列入送戏演出名单。采取岱岳艺术团与镇街庄户剧团“双轮送戏”、互补提高的方式,由各镇街具体负责人制订演出安排,设计具体活动方案。区里采取电话采访、实地调查暗访等形式督导,凡是弄虚作假、演出效果差的列入送戏演出负面清单,剔除送戏演出队伍;受欢迎的剧团则列入正面清单,作为次年演出的首选对象。同时,为了使节目更接地气,增强演出的互动性,要求送戏下乡至少要有两个当地农民的节目参与,使农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庄户剧团的演出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三)建立文化酵母培训制度
为提升庄户剧团的造血能力,岱岳区研究出台了《优秀庄户剧团、优秀文化带头人评选办法》《关于促进民办文艺表演团体和庄户剧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将“乡村文化振兴·基层文化人才千人工程”写入人才工作重点工程;实施“102030”工程,每年打造10家龙头剧团、20个精品剧目、30个庄户明星;组建文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对庄户剧团原创节目进行辅导,并通过庄户剧团原创节目展演活动予以反馈,进行奖励;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汶河大鼓、御道渔鼓等一批传统曲艺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九女峰片区搭建了“老葛戏台”,让游客领略了岱岳特色风土人情,为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增添了新的活力。开办岱岳文化大讲堂,邀请孔庆霞、葛业森、张敬东、刘传录等知名专家学者,以艺术创作、剧团管理、非遗保护等为主题,举办系列讲座,让庄户剧团享受到“特殊订制服务”,促进了演出水平和创编能力的双提升。
二、做好“文化品牌”“招牌菜”
围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岱岳区探索建立了区级品牌活动引领、镇街特色文化活动布局、基层农民文化活动织网的金字塔式文化活动链,实现了文化活动数量和的质量的同步提升。
(一)品牌化培育
以“群众文化体育艺术年”活动为统揽,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将区直部门、各镇街举办的全年重大文化活动纳入到艺术年活动中,统一安排,统一调度,统一组织,统一打造,确保各镇街文体广场基本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群众文化体育艺术年”活动现已举办6届,逐渐朝规模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活动中的消夏晚会、广场舞大赛、舞蹈大赛、器乐大赛等的参与者都以农民为主体,成为全区覆盖面大、参与面广、持续时间长、影响较大的集群文化品牌。在这一品牌的引领下,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秧歌、腰鼓和太极等体育活动也得到了广泛普及。
(二)立体化参与
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立体化的文化活动体系,创造农民展示才艺的机会。区里每年举办的庄户剧团原创节目展演、故事队大拜年、广场舞比赛、舞蹈大赛、器乐大赛等活动,普遍采取“切割”模式,经过镇街初赛、东西南三大片区复赛、区级决赛三个环节,大赛事变成了小活动,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受众面。11个镇街每年都举办具有镇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更为农民搭建了参与文化的平台。全区各村也纷纷举办秧歌表演、书画展览、健身舞蹈等,农民群众亲身参与其中,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三)多样化供给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方式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镇街通过企业冠名、实物捐助等形式,每年都举办镇级大型文化赛事,观众人数多、参与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活动规模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祝阳镇、道朗镇等联合学校、企业开展弟子规诵读、广场舞大赛、萤火虫志愿者活动,丰富了服务供给。吸纳志愿者参与文化服务,包括泰山八友、岱岳艺术团、文艺小分队、非遗传承人在内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这些志愿者们广泛参与到文艺演出、送书画下乡、送戏下乡、文化带头人培训等活动中,为农民送去了优质、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
三、做好“农家书屋”“特色菜”
围绕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的阵地作用,岱岳区突出农民群众和学生两大群体,建立和完善了图书无差别配送、精选管理员和错时开放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一)及时更新、点菜配送
精心挑选适合农民阅读、适用农业生产、适应农村发展的三大类图书。坚持政府购书,更新有保障。以政府为主导,每年争取资金40万元用于支持农家书屋图书更新,使农家书屋始终有新鲜血液。坚持农民点书,更新接地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农民,将图书目录分发到各镇街,形成农民图书“点菜单”,进行针对性配送。例如,农业畜牧业特色村侧重于作物栽培、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特种种养等图书;留守老人儿童多的村,侧重于文学故事类、科普博物类等图书;城区社区侧重于养生保健、时政类、文学类等。坚持乡土书入屋,更新有特色。推介优秀乡土作家精品力作入驻农家书屋,设置岱岳作家专柜,让农民读身边的书,认识身边的作家,增强了阅读的感染力以及对岱岳乡土文化的热爱。
(二)灵活管理、机动开放
探索精选管理员模式。采取从村干部中培养一批、从大学生村官中选聘一批、从老百姓中挑选一批的方法,把学历高的村官,水平高的致富带头人,威信高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吸收到管理员队伍中,优化图书管理员队伍。错时设置开放时间。根据部分务农务工村民的闲暇时间,制定方案集中对他们开放;对于学生,在周末、节假日集中对这些人开放。此外,一些农家书屋同“四点半”课堂相结合,为农村青少年免费提供课业辅导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
(三)全民阅读,“阅”动全城
为推进“书香岱岳”建设,把每年的四月设为“全民读书月”。广泛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阅读讲演、辅导培训、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农民阅读兴趣,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开展“读书之星”“书香之家”等评选,培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起“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的思想。村级成立读书协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法律法规援助、医疗保健、文化辅导等,逐步激发农民读书、用书的热情。
结语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的实施,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的不断重视,镇村的文化站、文体广场、文化服务中心、电脑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础性设施日渐完备。但有些设施没能真正发挥农村文化服务的功能,导致“文化送到门上,但没送到群众心坎上”。岱岳区以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为导向,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手,不断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文化服务与文化需求进行“精准”对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整理出差异化文化服务项目名单,搭配出适合农民口味的菜系,进行“菜单式”配餐。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随农民需求的变化端上百姓文化餐桌,显著提升了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农村 “文化味”更浓,文化 “农家味”更香。
[责任编辑:祝莉莉]
[作者简介] 施会刚,泰安市岱岳区文化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