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良 谢丹萍
一篇文本的教学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看课堂的教学设计是否通过语文的方式合理组织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其次要理解编者的意图。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提示为:“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再次,要明确课前预习要求:“课文(《散步》)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最后,還要参照课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进行合理选择,设计能达到思维训练、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目的的语文学习活动。
《散步》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情节并不复杂。作者选取祖孙三代人一次春天郊外散步,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顺从孙子走小路的家庭故事,自然引出作者关于生命的思考和中年人责任意识的感悟。
请看一位老师的《散步》教学设计:1.读课文,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诵读;3.寻找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谈谈自己的体会;4.感受景美;5.品析词语。应该说,这个教学设计还是比较能体现编者意图和单元教学要求的。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诵读,要读出语气、节奏和情感,注意诵读的停连、快慢和音调的高低,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丰富的人情世态。具体到《散步》这篇课文,必须教会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通过语言品读三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家庭亲情的温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进而思考生命价值和中年人责任担当的教学主题。
由此,我们可以把上述教学设计进一步做如下调整:第一个环节,重点解决朗读问题。指导学生读出情感,在朗读中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语感,这一朗读训练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一维。比如,指导学生朗读描写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前后言行的语段时,应抓住几个关键句和重点字词。“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的动词“摸摸”,朗读节奏应放缓一点,读出对孙儿的疼爱之情。“还是走小路吧”,这是母亲的决定,是母亲对孙儿的顺从,也是体现祖孙情感的语句,朗读语气得坚决些。“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几句既是春天田野的怡人美景,使母亲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生命活力,更是母亲和家人散步幸福心理的流露,应该读出轻快、高兴、舒畅的心情。诵读、理解性的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传达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第二个环节,重点梳理内容或概括要点,叙说家庭散步故事,感受春天田野的景美以及家庭亲情的温馨,以学生朗读、叙说故事、评说事件为主。学生需要找出文本中的美点,感悟一家人春天出游其乐融融的温情,这里就应该引导学生读出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命活力的向上情感。第三个环节,重点解决文本细读及体会人物情感的问题。比如,可以创设思维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有一位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说一说,《散步》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为什么。请用“我欣赏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的句式来回答。这个训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进行必要的思维提升。如果要上升到人物的精神世界去考量,就必须学会审美鉴赏,从文化层面去理解文本,还涉及文化的传承。如,一位学生欣赏母亲,认为母亲体谅儿子的难处,十分善解人意,先考虑孙儿的要求,体现疼爱孙儿之情,也是爱幼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也有学生欣赏妻子,抓住关键词“在外面”“总是”细读品味,一个贤惠、懂事、尊重人、体谅人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也有学生欣赏儿子,“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见儿子的活泼、天真、聪明、机灵、可爱,这里既有儿童的天真视角,充满生活情趣,更多的是写出了一家人相处和谐、互相关爱的生活场面。还有一部分学生欣赏“我”:“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个“蹲”,一个“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份孝心、一种责任。“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慢慢”“稳稳”“走得仔细”,值得细细品味,这既是一次背着亲人走小路的真实经历,更是对踏踏实实走好家庭生活每一步、肩负家庭责任要小心稳重的深切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谈谈对亲情的深切体会,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活动,更是培养学生亲情意识、家庭责任感的文化浸润过程,契合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怎样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怎样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慢慢地、稳稳地在语言文字的世界中“散步”,在“散步”中慢慢欣赏,走得仔细些,让每一位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花园中都能感受到奇异美妙的文字和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周金良,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谢丹萍,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