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艳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外语系,郑州450007)
2017 年10 月,十九大报告指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翻开“承载着新使命”“担负着新任务”的崭新篇章[1]。2018 年6 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求高校教师“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同年8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首次正式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3]。同年11 月,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强调“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提议“打造五大‘金课’”[4]。自此,全国各个高校掀起了建设“金课”的高潮。
在此时代背景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牵头主办的2019 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根据外语教育改革趋势,将赛题确定为:“成效导向的教学设计:从金课程到金课堂”,要求关注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需求,鼓励以团队形式,完成“金课”设计,真正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体现“金课”的“两性一度”[5]。基于此,笔者将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结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实情和2019 年“外研杯”教学之星大赛的要求,研究如何对艺术类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读写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有效结合,以期将此设计理念应用于艺术类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民航英语”之中,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针对我国高校外语传统教学中“重讲解轻练习”“学用分离”的弊端,在借鉴Swain 的“输出假设”理论和Lantolf 的“社会文化视角”理论的基础上[6],提出了符合中国外语教学实际需求的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包括教学理念(指导思想)、教学假设(理论支撑)和教学流程(实现方式)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1 POA 理论体系
如图1 所示:在该理论体系中,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种教学理念融为一体,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三大教学假设为前提,在教师“引领”“设计”和“脚手架”等中介作用下,依次完成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使“输入性语言学习”和“产出性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实现“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的教学目的[7]。其中,驱动环节至关重要,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步,要求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交际场景,拟定输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成环节是真正的教学阶段,也是主要环节,要求教师适时提供输入材料,引导学生根据选择性学习原则,完成相关任务的输出;评价环节,要求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产出任务做出及时评价,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
本文以外研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新视野综合教程1》(第二版)为教材,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2019 级艺术类空乘专业156 名学生为教学对象,结合“产出导向法”,对进行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读写Ⅰ”进行线上线下“金课”的课程设计。
在基于本校大学英语读写课“采取艺术类、文科类和理工类三层分级”的院校特色上[8],根据艺术类大一新生英语词汇量少、语言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自学能力弱、英语学习方法缺乏,而思想活跃的学生参与意识强等特点,结合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将艺术类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读写Ⅰ”课程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通过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强化训练英语的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最终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所需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人才。
根据“教学之星”大赛中“强调成效导向”“反映国家、院校与学生需求,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5]和本校大学英语课程所推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将该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四级核心词汇、复杂句子结构和常用表达,了解和掌握单元主题相关的专业术语;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素质目标:掌握中西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根据“教学之星”大赛中“教学模式具有先进性”,合理使用微课等教学资源的要求[5],结合本校近年来致力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情,充分建设和发掘各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1.建设和完善校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网站,上传丰富的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录像、听力音频、微课视频、习题库等,教师可在线布置任务和在线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做到课前有效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学生可在线上传作业,教师可在线批改作业,将批改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实现线上师生互动。2.建设艺术类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读写I”的“优学院”在线教学平台和手机APP 配合使用,可通过分享班级二维码,进行快速考勤;可利用讨论区,及时进行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可通过问卷调查功能了解学生对每节课的理解程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利用教学评价功能,帮助教师查漏补缺,寻找改善性措施,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3.建设“信商大英”微信学习平台,及时发布CET4 考试资讯、文化背景知识微课、阅读理解技巧、翻译技巧、写作类型与技巧等信息。4.充分利用学校提供宽敞、便利的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5.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和书籍报刊阅览室,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和信息。
根据“教学之星”大赛中“深入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要求[5]和大学英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产出导向法”,注重“任务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微课”“微信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和“在线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相融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式、翻转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训练,努力做好学用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养成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之星”大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的要求[5]和大学英语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合理分组,加强组内协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学习、“在线教学平台”互动、“微信学习平台”互动和“微课”观摩和讨论等进行自主学习,并记入平时成绩,同时增加此部分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例,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逐步增强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度的情况下,最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从“产出导向法”的“学用一体”教学理念出发,以教学之星大赛的“成效导向”为指导,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选取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Ⅰ》(第二版)中的第四单元,进行单元设计。
根据大赛“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的要求[5]和艺术类空乘专业学生参加各种面试的实际需求,笔者选取第四单元“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如何塑造好印象)为主题,原因有二:一是艺术类大一新生的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最弱,此话题适合易于选择更多的视听素材,便于激发学生主动去听、尝试去说的欲望;二是该主题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易于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和学习中西方塑造良好印象的要素,从而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双重目标[9]。
根据“产出导向法”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交际目标与语言目标。交际目标,即“能完成何种交际任务”的目标[7],包括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前,能够做到:1.根据中西文化差异,在不同的交际场合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2.能就这一话题,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就这一话题,写出一篇观点鲜明、结构较为合理、语言较为准确的议论文。语言目标,即“需要掌握哪些单词、短语或语法知识”[7],必须为交际目标服务,要求学生掌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 (如:impression,conscious,encounter,depress)、核心短语 (如:make up one's mind,be conscious of,form an impression about sb, be absorbed in)、句子结构(如:Research shows that…,“if”clause),并能运用它们表述观点。
根据“产出导向法”将单元任务设定课内和课外两类。课内任务,即“与输入学习同步进行的产出练习”[7],要求学生课堂上分组模拟找不同兼职工作的面试情景,如:家教、售货员、服务员等,并在服装、语言、手势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课外任务,即“学生课下完成的产出练习”[7],又分为迁移性任务和复习性任务。其中,迁移性任务,即“运用课堂中练习过的能力完成的新任务”[7],要求学生以“How to prepare for a Job Interview?”为题,在30 分钟内完成一篇120-150 字的“问题解决型”议论文,文中要包括引出问题——给出解决途径——阐述个人观点等三部分;复习性任务,即“连贯熟练完成课堂中分步练习的子任务”[7],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相关词汇、翻译、完形填空等习题。
根据“产出导向法”的要求,将本单元理论教学4 课时,按照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教学环节的需求,合理分配课时(见图2)。其中,“促成”环节作为主要环节,所用课时最长。
同时,采用“产出导向法”的“输出- 输入-输出”语言学习模式[6],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流程图(图3)。
图2 教学课时分配图
图3 教学流程图
如图3 所示:在“驱动”环节,(1)课前准备:教师通过在“微信学习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观看面试的微课,呈现真实的交际场景,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问题:①该应试者是否面试成功?②面试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课中参与:①学生针对视频片段赏析后的问题,分组从着装、动作、语言、表情等展示讨论结果;②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面试者,你怎么做到面试成功?③学生感知交际场景,尝试接受挑战,在老师的引导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④教师提出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单元目标,并加深理解;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话题“预热”,让学生初步了解在面试时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从而引入对单元话题“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3)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①学生在“优学院”在线教学平台上预习词汇;②学生借助“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课件、教案等资源,预习课文。
在“促成”环节,(1)课前准备:教师在“优学院”在线教学平台上发布任务,让学生准备分组模拟面试情景,描述产出任务,引导学生明确产出任务的要求和完成步骤。(2)课中参与:①学生从输入材料的观点(ideas)、语言(language)和话语结构(discourse structure)三个方面,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检查;②教师邀请几组学生,现场表演面试场景。(3)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①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将作文上传至“优学院”在线教学平台;②学生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网站上,完成课后相关词汇、翻译、完形填空等练习。
在“评价”环节,根据“产出导向法”的要求,设定两种评价方式:课内(线下)的及时评价和的课外(线上)的延时评价。其中,及时评价,即“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产出任务练习过程中”[7],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的评价,针对学生观点形成、语言和篇章学习等选择性学习、现场面试表演的产出任务,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延时评价,即“学生经过课外练习后,再将练习的成果提交给教师评价”[7],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采用在“优学院”在线教学平台上的个人评价和在课堂上的整体点评相结合。
总而言之,在“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指导下,上述关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互动,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了2019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成效”“教学过程保障成效”“教学评价检验成效”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大班授课、课时锐减和独立学院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相矛盾的现实问题。
因此,要打造“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金课”,就必须转换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评价,挤掉“低阶课堂”“灌输课堂”“封闭课堂”“重知轻行”“重学轻思”等“水课”的水分[10]。相信只要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真正做到有效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完成任务的渴望,在输入材料的促成和良好的师生互动下,独立学院学生必将打破沉默,勇敢从容地表达自我,实现学用的完美结合,顺利完成任务的输出。值得关注的是,可以尝试将艺术类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金课设计理念在其后续课程“民航英语”中进行推广,锻造出更多的完美“金课”,提高独立学院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满足独立学院“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