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耳石症也可以成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并且多发的一类周围性眩晕疾病,大概有30%左右的眩晕患者属于耳石症,患者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征兆就会发病,短时间之内产生眩晕、呕吐、出汗以及恶心等表现症状,同时能够频繁发作,导致患者的经济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升高,使耳石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1]。本文选取我们医院耳石症患者资料100例加以分析。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们医院耳石症患者资料100例加以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选100例耳石症患者通过随机法施行分组,其中50例耳石症患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耳石症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耳石症患者29例,女性耳石症患者21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6.53±6.29)岁,病程时间最短5 d,最长10年,平均(5.02±1.36)年;研究组中男性耳石症患者30例,女性耳石症患者20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56.60±6.33岁,病程时间最短6 d,最长10年,平均(5.10±1.44)年。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耳石症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每天3次,每次6 mg。研究组耳石症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配合手法复位:依照耳石症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复位措施,针对后半规管管结石症患者,施行Epley手法,患者保持坐位,头部偏转患侧45°左右,之后躺下,在患者的肩膀下方垫枕头,保证头部处于悬空,转到健侧45度,治疗期间需要保持头部不动,身体从仰卧位到健康一侧慢慢转化为卧位,当患者的眩晕症状完全消失之后,改变为坐位,头部保持前倾30°,每个体位需要维持60 s,当眩晕症状完全消失之后在开展下一个动作。针对嵴帽结石症患者,确保头部与背部挺直,朝向患侧保持侧卧位,维持时间为60 s,等待眼震获得改善,头部向上旋转45°,保持1~2 min,之后改变体位到坐位。针对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患者,开展Barbecue手法复位,患者保持坐位,之后帮助其保持平卧位,头部偏向健侧,同时翻转90°,身体翻转到健侧,面部保持朝下,之后再次向健侧翻转,保持患侧侧卧位,辅助患者保持坐位,每个动作在眼震消失之后需要保持60 s,再次开展下一动作[2]。
1.3 评价标准:耳石症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变位性眼震以及眩晕症状全部消失,代表治愈。耳石症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各项表现症状获得改善,代表有效。耳石症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各项表现症状没有任何改变或是出现加重,代表无效[3]。
1.4 统计学计算:将计算所得出的相关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算与处理,其中t值代表检验计量所得资料,卡方值表示检验计数所得资料,两组之间的差异采取P值进行计算,将P值看作判断指标,倘若所得P值小于0.05,表示各项临床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倘若所得P值超出0.05,表示各项临床数据之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耳石症患者接受各自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耳石症患者临床总体有效率比较[n(%)]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作为一类缓解眩晕的常见药物,作用到患者机体之后能够快速改善耳内循环,使患者在短期之内临床症状获得缓解,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无法起到根治的作用,使患者预后效果遭受影响[4]。手法复位具体指的是通过头位与体位转变提高脱落耳石顺着特定方向的移动速度,最终回归到椭圆囊的一类治疗措施,临床中需要依照耳石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最理想的手法复位方式,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