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
【摘 要】本文基于史料的教学作用,论述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从丰富学生历史感知、培养学生的历史评判能力、激发学生历史情感三方面阐述具体的做法,旨在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史料 高中历史 应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132-02
与初中历史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相比,高中历史更注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元素的深度挖掘和融会贯通。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學效率的有效路径,历史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图像史料、数据史料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历史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感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和历史评判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探讨教师合理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途径,供历史教学借鉴。
一、运用史料,丰富学生历史感知
感知历史是理解历史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不能丰富地感知历史,那么对历史的认识就难以做到全面、客观,深度学习自然也就不能实现。历史史料是历史教材知识的重要补充。在历史教材的编排过程中,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教材中仅能简要地呈现历史核心内容,对一些历史细节难以面面俱到,学生仅靠阅读教材,难以形成对历史的丰富感知。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史料,丰富学生的历史感知。
(一)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历史史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史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例如,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教师运用史料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货币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新中国第二套人民币(币值分别为 5 元和 10 元),它是在 1950 年设计并在 1955 年发行的,这套货币是新政权的象征,它生动地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第二套人民币是怎样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呢?
生 1:从 5 元券上面的图案可以看到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地紧密团结在一起,体现我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从 10 元券上的图案看到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紧密、坚定地站在一起,体现了工农联盟在新中国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师:对。从第二套人民币图案上不难看出,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那么,新中国是如何成立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又是如何展开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史料(第二套人民币)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得“过去的”历史找到了现实的实物依托,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意愿和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导思,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上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还原历史境况。“既往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性。历史研究对象难以重现,也不能被直接观察,因此建立历史知识需要的证据基本上都间接地来自过去遗留下来的历史史料。史料是人们把握真实历史的基本素材和基础,如果历史教学中不注重使用历史史料,那么学生就难以获得对历史的丰富感知,历史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学到的也只能是空洞的教条而已。高中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是概要式的,仅凭教材,学生还不能够完整、细致地把握历史的全貌。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补充史料,为学生展示一些原始史料,比如当时人的见闻录、报纸、图样等,帮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这种还原历史境况的“再现教学”将历史细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历史变得“有血有肉”,有效还原了历史境况,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例如,在讲解“重庆谈判”时,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境况,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真相,教师引入 1945 年 9 月 9 日蒋介石的一篇日记。日记内容:“抗战虽胜,而革命并未成功;共匪未清,则革命不能曰成也。”然后,教师设计问题:“蒋介石为什么说‘革命并未成功?你从这篇日记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认为,尽管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但是蒋介石始终视中国共产党为心腹大患,因此在他看来“革命并未成功”。通过日记不难看出,抗战刚刚胜利,国民党政府就在酝酿内战,所谓的“和平谈判”只不过是国民党欺骗全国人民的“障眼法”。有的学生还提出,当时内战尚未爆发,重庆谈判尚在进行当中,蒋介石却称共产党的军队为“共匪”,足见其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教师通过蒋介石的日记再现了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基本态度,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使学生能够从微观处把握历史细节,掌握历史的真实境况,由此帮助学生看清楚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内战是国民政府蓄谋已久的阴谋,是难以避免的,由此完整地把握历史原型,获得对历史全面、客观的理解和把握。
二、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评判能力
历史评判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概要式的论述,使学生难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恰当的史料可以佐证历史史实,把史料表述与教材陈述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异同点,促使学生从细微处感知历史,进而结合史料展开思考和辨析,提升学生的历史评判能力,使学生获得对历史更加全面的认知。
例如,为了引导学生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为学生呈现了多元化的史料信息,促使学生理解不同立场的人对这一问题所持的不同观点。
史料一: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史料三: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英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史料四:大家都以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史料五:(清政府)竟然把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
上述史料以鸦片战争爆发原因为主轴,呈现人们对战争爆发原因所持的不同观点。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人们政治立场和阶级立场的差异性,人们对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将其归结于中国的傲慢和封闭,有的将其归结于虎门销烟所带来的影响,有的将其归结于鸦片贸易引发的战争,有的将其归结于纯粹的商业冲突。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出示这些组合史料,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单纯地分析鸦片战争爆發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技能,使学生可以撇开教材进行主观随意的评述;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辨析,全面地把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史料中人物的政治立场及其对战争爆发原因判断的内在依据,进而尝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由此培养学生多角度、正反面看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评判能力。
三、运用史料,实现情感目标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并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历史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历史史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教师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又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认知,进而形成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得以落地生根。
例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时,教师充分挖掘史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20 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有志青年努力探索一条改造旧社会的道路,并为之而奋斗。
教师出示史料:
诸生方盛年,志高而气锐,将欲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耶?抑将浅尝自放以侪于俗耶?是不可不审所处矣。诸生勉乎哉!—— 王道元《京师公立第四中学学校第八级毕业生通讯序录》(1919)
师:这是 1919 年(新文化运动期间)北京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的训诫,现刻于北京四中训诫石。同学们对此有何感想?
生 1:我们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生 2: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生 3:我们要乐于奉献,勇于担当。
……
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使命,都需要有志之士勇敢地担当起这一责任和使命。作为 21 世纪的青年,我们也要担负起这个时代的责任,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出示生动的历史史料,体现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真实的历史史料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情感,使学生从史料中汲取了精神营养,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借助历史史料烘托氛围、升华情感的教学方式,真正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育效果。
总之,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历史史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合理运用历史史料,能够为枯燥的历史教学注入一汪清泉,让历史教学重新焕发出盎然生机,为高中学生全面解读、评价历史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和解读历史史料,能够让学生的历史感知更加真实、历史评判更加客观、历史情感更加丰富,进而使历史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尹 婷.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理工大学,2020.
[2]孙 敏.浅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6).
[3]刘生明.高中历史史料运用再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
[4]刘向阳.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20(15).
[5]杨 帆.原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冷战起源》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7(05).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