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姊茜 黄宇静
摘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市场对数字媒体创新型技术人才需求非常大。高校开展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时,可基于新工科视域对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实力。本文就新工科视域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工科视域;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现代数字媒体传播环境下,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与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在针对项目开展工作时,从业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出创新创业能力,为项目工作开辟新路径,提高项目完成质量与效率。但目前高校教学方式存在一些不足,无法培养该类型专业人才。为此,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要求,主动对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优化。
一、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则按部就班参加工作,在工作中碌碌无为没有创新意识,导致学生所学专业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人才转化效率。在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鉴于融媒体环境的发展,市场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机遇,学生应当利用专业知识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质量与效果。为此,基于新工科教育视域与市场发展变化,数字媒体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多方面改革教学模式与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课程与内容,培養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出大学生自身潜能,梳理宏大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1]。
二、培养措施
(一)培养体系改革
在传统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教师主要开展理论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缺失,学生毕业时遇到很大困难。为避免该类问题的重复出现,高校应当对数字媒体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针对该专业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围绕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培养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具体课程教学时,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为学生构建对分课程,预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释放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学习质量。
(二)工作室模式构建
数字媒体学生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核心是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在工作室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不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可培养学生岗位专业技能,为学生后续的创业与就业奠定一定基础。数字媒体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备灵敏的市场嗅觉、原创设计能力、团队组织能力、高超动手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而学生工作室教学模式,则为学生营造了创新创业环境,能力强、综合实力高的学生指导工作室成员进行工作创新,引领工作室成员进行创业模拟,培养学生工作创新意识,锻炼激发学生创业能力。
在学生工作室教学引导时,为保障其教学效果与安全,应当由专业科研人员或者教师进行带头,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个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效率。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强化学生的工作意识,教师可引入校企合作相关项目,由校方负责人牵头,组织多个学生工作室进行项目完成,以检验学生工作室教学的真实效果,给予学生一定工作压力,激发学生数字媒体专业潜能[2]。
(三)教学力量提升
数字媒体专业的师资教学力量,直接影响到最终教学效果。随着数字媒体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学生报考该专业,高校该专业招生数不断增加,但专业教师团队实力却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均衡出现倾斜时,则会导致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下降,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为提升数字媒体专业综合教学效果,培养并提高学生专业创新与创业能力,校方需对教学力量进行提升。通过招聘青年教师、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双师团队建设等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实力,保证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四)创业课程建构
在新工科教育视域下,为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应当主动建构创业教学课程,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与创业实力的全面提升。随着数字媒体市场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未来具有巨大市场前景,对应专业学生拥有潜在的创业机遇。
数字媒体技术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学生需掌握三维动画设计技术、互联网传播技术、影视加工处理技术等,才可胜任该工作的岗位要求。新形势下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时,应当具备一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自觉尊重行业规范与国家法律法规,营造良性的行业竞争氛围,推动数字媒体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发挥出数字媒体专业创业课程教学价值,需开展以下措施:教材创新、课程改革、岗位技能重新界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
1. 教材创新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时,教材内容非常重要,为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则需要对教材内容创新,保证教材内容与创业与就业紧密关联,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质量。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时,应当围绕着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基础,综合分析市场环境、教学经验、校企合作模式等因素,着重突出数字媒体专业的创业教学引导性与职业技能培养方向,不断夯实学生数字媒体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实践就业能力,激发出学生创业潜能,确保高校持续不断对外输出高素质数字媒体优秀人才。
2. 课程改革
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时,为保障学生具备复合型工作能力,学生需学习多个课程,以增强自我综合学习实力。但由于学习课程较多,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累赘,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造成一定分散,无法保证学生学术专攻,掌握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创业与就业造成一定影响。为此,高校对该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时,应当明确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价值定位,强化各个教学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核心课程的教学重要性,通过其他附属课程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在专业课程改革后,可保证学生形成全面知识体系,深化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保证专业教学的创业导向性,教师应当将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主动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3]。
3. 岗位技能重新界定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下,对工作岗位技能更加细化,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同时基于数字媒体行业的特殊性,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艺术思维、媒体意识、专业技能,才可胜任相关工作要求。为保证学生具备专业工作技能,教师应当分析市场岗位需求,对数字媒体岗位技能进行重新界定,保障专业教学与实际需求的紧密衔接,提高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质量。如学生尝试对动漫人物进行设计时,应当分析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艺术性、操作性、观赏性、特色性等领域入手,突出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用户提供新的创意与产品。
4.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
为保障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整体教学改革实施效果,应当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优化。基于改革后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对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专业综合学习质量进行客观评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处理,不断提高该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如依据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构建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不断修正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力。
三、结束语
在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为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师需对该专业教学进行主动改革创新,如教材内容优化、学生工作室教学引导、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等措施,不断提高该专业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燕,马韦伟.高职新媒体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以河职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传媒论坛,2019,2(24):18-19.
[2]赖晶亮,叶廷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以创新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1-3.
[3]任燕.“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