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聚宏
农村初中生父母外出务工的较多,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也相对较多,缺少家长的监管教育,导致学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数学运算基础差,又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因而上物理课效果不佳。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把精力投入课堂,作为物理教师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途径,而初中阶段物理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侧重实验教学就是改变这种现状最主要的方法。
转变策略,以实验教学为主
农村初级阶段学生对学好物理知识没有信心和兴趣,物理教师调整授课方式,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尤为重要。课前多花时间充分准备实验,改变枯燥乏味的推理、讲授方式,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感受实验探究过程,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好第一课,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迫切想学好物理知识,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是暂时的,待进入正常的物理课程知识学习后,如果还能坚持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就是初中阶段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点。为了让初中阶段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激发学习物理课程的学习信心,学习物理系统知识前新奇的物理实验现象的演示就显的十分重要。在开学初,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要充分准备一些有趣的实验展示给学生看。如用纸锅烧水纸不燃烧、怎样抓鱼才能抓准、光的色散等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会被新奇实验现象所吸引,这些不同寻常的物理现象出乎学生平时的想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欲望。
制作器材,联系身边实际
初中阶段物理课本中有许多物理探究性实验,物理教师和学生克服懒惰,积极利用身边物品制作实验仪器,为上好实验课准备充分的试验器材,在试验仪器不足的情况下以简易实验代替标准化实验。在制作实验仪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学习理解了要学的物理知识或现象。这样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能力培养应循序渐进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运算基础差,不爱思考问题,根据农村学生实际,在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的探究能力培养上,不贪求全面,应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应侧重基础知识、方法,要求不要太高,太细,太全。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会渐渐提高。
注重实验与身边生活 初中阶段物理实验学习中,教师要有意将物理知识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感受课本中的知识,并形成运用课本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现象的习惯。学习八年级物态变化时恰逢秋季,学生上学路途中会看到雾、霜等现象,这样可以让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在学习惯性知识时,以学生骑自行车为主分析惯性现象,让学生平时生活中亲自感受惯性的存在、危害及利用。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让学生吹硬币、吹纸条,用漏斗吹乒乓球,制作机翼模型等实验及分享汽车从我们身旁开过时的感受等,让学生通过身边事物理解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物理知识。
创设开放的实践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动的特点。初级中学物理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尝试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把课堂延伸教室外面、学校外面,让学生通过亲自感受,体会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去发现大自然的现象。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将学习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运用和学习物理知识的迫切必要性。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适当介绍物理教学与农村经济的联系,重点介绍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科技新成就、新技术,尤其是太阳能、沼气、水电的开发与利用、退耕还林与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建设、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对于农村初级中学,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能够扩展中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量,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仪器欠缺的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运用视频等模拟实验形象地替代理解不了的实验。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视频中声音和动画等以丰富多彩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强大的视觉、听觉刺激下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讲授教学的缺点,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和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会,为解决难点问题创造出条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以传授很多课外拓展和延伸的知识,减少了物理教师的绘画、板书时间等,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当然,在教学中也不能依赖于多媒体,如果整节课全部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就像演电影一样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失去了课堂生成与学生参与的重要环节,会导致学生厌烦,带来负面影响。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在平时也要主动摸索适合农村初级中学实际教学情况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省礼县永兴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