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双娟
【关键词】阅读;教师;儿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4-0050-02
曾经,我幼稚地以为:儿童阅读,那是孩子们的事!曾经,我偏执地认为: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哪还有时间去读闲书!直到2017年的春天,我像踏进了一处从未涉足的世外桃源,在这里领略了阅读世界的多姿多彩……
2017年,新春佳节的余温还未消散,奚一琴校长走进了我们低段语文办公室。在一番寒暄问候之后,她将《花婆婆》的绘本送到我们跟前:“咱们带孩子们来读读这本书吧!寒假里,我已经读过很多遍了,非常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读,也适合在这个春天里读!这学期啊,我带头阅读儿童作品,希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通過我们大家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更希望阅读习惯能够真正在孩子身上深深扎根。”办公室的姐妹们浏览了绘本以后,一致赞同将这本书作为新学期的第一本必读书目。
第二天,奚校长精心制作的“校长有约”第一期海报一大早出现在校园里。花婆婆走在山冈上遍撒种子的情景,奚校长认真阅读《花婆婆》的照片,还有那句极富号召力的“播下绘本阅读的种子,做儿童心中最美的‘花婆婆”汇集在一米见方的海报上,吸引了众多的教师、学生驻足欣赏。我知道,此时,在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正有一颗种子悄然发芽,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明媚绚丽的春天。
果不其然,“校长有约”海报出现在校园里的第一天,低年级语文组热闹非凡:朱老师来报名了,魏老师在QQ上给我们留了言,林老师也特地从分部打电话来:“我也报个名!”看到办公室里的气氛如此热烈,我也忍不住报了名。只一天的时间,就有21位老师组成了《花婆婆》绘本故事阅读团队。这其中,不仅有语文教师,还有数学教师、英语教师、计算机教师、美术教师……全学科教师主动参与阅读,和一年级的孩子们共同开启美丽的读书旅程。
怎么才能点燃孩子的阅读激情,让孩子和《花婆婆》来一场热情的拥抱呢?怎样让孩子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一读而过,而是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让作品中流淌的蜜汁渗入心灵呢?此时,奚校长又来了,她为我们送来了一段《花婆婆》的导读视频。那天,我们在班级里播放。没几日,奇迹出现了,小李的书包里多了一本《花婆婆》,小安的课桌里也有了一本《花婆婆》,平时不爱读书的小凡也捧起了《花婆婆》,他还说:“校长妈妈推荐的这本书一定好看!”一周内,每一个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了一本《花婆婆》。
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曾经说过:“儿童文学的价值,始终要落实在最具体的儿童阅读实践中。”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多,而《花婆婆》又是非注音版的,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我们利用午间阅读时间带着他们读、说、议……孩子们沉浸在《花婆婆》的故事中,一双双小眼睛透着欣喜,闪着光芒。那段时间,很多家长也非常给力,他们在灯光下,在斜阳下,陪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在一遍又一遍的文字浸润中,孩子们的心灵被花婆婆的举动感化了,孩子们的语言在与文字的亲密接触中逐渐丰盈起来……当孩子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凝成一句句话,绘成一幅幅作品,制作成一张张小报展现在“校长有约”的舞台上时,赢得了台下所有观众的赞许。
一切美好的故事如果从“课堂上”“父母的膝上”开始,我们和孩子的生命就会相互交融,相互关照。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一种常态化的阅读活动,而聊书,则是我们追求趣味阅读、深度阅读的美丽姿态。《花婆婆》这本书,我们可以和孩子们聊什么呢?在奚校长的召集下,我们又聚在了一起,从这部绘本的绘画特色到它的思想内涵,从它的语言特质到作家的创作背景,老师们各抒己见,设计了丰富的阅读交流话题,如:“花婆婆答应爷爷的第三件事是什么事?她完成了吗?那是一件怎样的事?”“当别人看到花婆婆在撒种子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花婆婆是怎么做的?”等等。随着交流的深入,有教师提出:问题的设计不能局限于知识层面,这样的交流只是检查了孩子有没有读,对于阅读品质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丝毫没有帮助。又一番激烈的商讨之后,教美术的芦老师说:“绘本,不仅用文字说话,更重要的是通过图画说话,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绘本中图画色彩对于推动情节变化的作用,还有那些隐藏在画面中的阅读元素。”班主任杨老师说:“阅读,要激发孩子的阅读联想,让孩子在文本与自我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我们曾经在蒋军晶老师的专著中了解到的那些高深莫测的阅读策略,此刻在老师们的研讨中化为一个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在花婆婆的一生中,“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就是撒花种吗?她还做了什么?你觉得花婆婆还会做哪些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呢?看看第五页的插图,为什么是红色的,而不是蓝色的、白色的?周五的阅读交流课上,“校长有约”的舞台上,当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围绕这些话题进行深度交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见,孩子们已经循着花婆婆撒下的花径嗅到了阅读的芬芳。
那个春天,因为《花婆婆》,我们的校园中出现了一片沁人心脾的阅读芳草地;今天,在我们的校园里,读书再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成了一群人共同的生活姿态。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也相信:“阅读”的芬芳定会弥漫校园的角角落落……
(作者系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扬中市青年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