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路径探寻

2020-04-07 17:43刘爱梅
高教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立德树人教学

刘爱梅

摘  要: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凝聚成的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将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的教学中正是契合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理念。文章从立德树人的角度以“创造、团结、奋斗、梦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实践,探寻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民族精神;立德树人;概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9-0161-04

Abstract: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great spirit of creation, struggle, unity and dream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united in long-term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is exactly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is paper, the national spirit of "creation, unity, struggle and dream" at the cor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practice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to explore a new teaching path.

Keywords: national spirit; to cultivate people by virtue; introduction course; teaching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钢铁架构,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强大动力。这些民族精神为思政课提供了深厚的力量,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正是契合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宗旨。

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解析

(一)伟大创造精神

中国人民至古以来就富有伟大创造精神。从诸子百家到伟大的“红船精神”、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四大发明”到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从蛟龙与天眼,从《本草纲目》到青蒿素,从创办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中国人民不断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人民秉承开放包容、吸收外来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植根在伟大的中华文化中形成自己的精神旗帜。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诞生了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长征的胜利并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今天的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保持本国民族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伟大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能称得上幸福的人生”。[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完成了伟大的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从铁人王进喜到“两弹一星”钱学森、邓稼先和天眼之父南仁东。中国的品牌华为等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以“新四大发明”等引领世界潮流,实现了中国从站立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中国人民在重重封锁与夹缝中勇敢地创出了一条自信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有这样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前行的根本力量。”[2]

(三)伟大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56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1998年抗洪的伟大胜利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的伟大成就,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一次次重大的考验和灾难面前中华民族更加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这种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不竭动力。

(四)伟大梦想精神

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国家也是。一个国家要有远大的梦想,这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从两弹一星、神九飞天、天眼、蛟龙到嫦娥奔月,从三峡大坝到南水北调,从“复兴号”到港珠澳大桥,这都是中国人民在实现自己追逐的梦想。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也是全人类共同繁荣的梦想。

二、伟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其中概论课是思政课程中的核心必修课, 概论课就是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自觉融入课堂中,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起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灵魂。

(一)伟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使思政课更加丰盈有力

概论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和实践,并且成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经历过失败的教训。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始终是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求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伟大的中国人民所凝聚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新时代思政课程所应该渗透的德育理念。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要通过思政课灌输给我们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德育课程立德树人的宗旨所在。因此,思政课教师在给学生上概论课的时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灌输给学生更应该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中,这样不仅能让概论课程有完整的架构,还可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思政课丰富多彩充满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旗帜,是指引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是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指路明灯。

(二)伟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使概论课活泼生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老师,关键在发挥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老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教学过程中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4]作为必修课的概论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深刻的认识以及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这都是理论性很强的体系,难以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因此,思政课老师可以通过鲜活的故事,将其融入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感人的故事讲活、讲透融入抽象的理论体系中。每一个鲜活的故事都产生于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活体现。通过一个个有趣的事迹和感人的精神来阐述中国人民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给学生以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启迪。

(三)伟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是立德树人的需要

概论课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必修课程,上好概论课至关重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通过概论课的教学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走中国道路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的,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新的时代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中国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做支撑。以改革创新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我们更要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以“创造、团结、奋斗、梦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概论课实践,探寻教学新路径

以“创造、团结、奋斗、梦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特质的核心精神。为了让中华民族精神更好地融入概论课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概论课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合,将凝聚民族精神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贯穿在概论课的每一堂课程中,具有独特的教书育人功效。

(一)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融合

1. 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概论课的教学离不开思政教学的主导作用,2018版的概论课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立来、富起来、强起来三部分把五个理论分成三个部分来讲,以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为主线来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由于概论课本身理论性较强,怎样把严谨的理论性问题更好地让学生能够接受和吸收?这就需要概论课老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用鲜活的案例故事来支撑整个理论体系。例如在讲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这个部分就可以选取长征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讲,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这部分内容应该给学生渗透的精神实质。在邓小平理论这部分主要就应该讲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这些都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的创举,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责任与担当。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部分的讲解中主要选取1998年的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水,在这场抗洪抢险过程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伟大抗洪精神。通过对伟大的抗洪精神的重现和了解,让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讲科学发展观的部分可以选取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的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团结、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患难与共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通过这些典型的历史事件的生动展示,可以把在这些事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渗透到概论课的理论讲述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所凝聚的中国民族精神就可以让学生在概论课的学习中得到切实的体会和领悟,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每节课的课前15分钟学生自主展示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全程参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领悟与宣传。让学生根据每个理论体系的内容特点自主去阅读和寻找体现中国民族精神实质的经典故事和英雄事迹,制作成PPT,在课前进行展示。并把这个展示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让学生课前进行展示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在每一个理论体系教学中寻找典型的案例和事迹进行展示,可以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积极、活泼的氛围,形成情感的共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锻炼学习意识也避免了常规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又能使学生在探讨和寻找内容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以设计问题导向,融合灌输和启发相长

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程的设计中不仅注重老师的灌输作用,还更应该启发学生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每个理论体系的教学中老师要去设计一个紧扣主题思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在概论课第一章毛泽东思想主要就是要突出讲述长征这个案例,以长征案例来撑起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应该设置这样的问题,例如:长征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长征穿过多少个省?长征精神对我们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启示和指引作用?通过一个个问题导向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感受长征精神。为了让讲解更加形象生动可以通过现在的科技手段(例如VR和视频等)重温那段历史,这样情景交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想精髓。1998年的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中国人民在战胜这些灾难过程中所体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重现,让学生去总结中国人民在重大的困难和灾难面前如何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团结、奋斗和梦想的精神。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到深刻的感悟,真正地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三)通过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等平台融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

1. 充分利用主题社会实践教学让概论课穿越历史走近社会成为思政课教育的第二课堂。概论课应该依托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深入当地具有特色的革命文化遗址,去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品味民族精神。在概论课每学期的教学安排中有8个学时是学生的主题社会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到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长汀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墓、漳州东山谷文昌学院、漳州龙江颂纪念馆、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等革命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实现思政课教学向第二课堂的延伸。通过现场教学讲好谷文昌的故事。结合谷文昌先进事迹,讲好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年,种植木麻黄,治服风沙;带领全县人民修公路、造海堤,围海造盐田,发展渔业生产,改变东山贫穷落后的面貌。讲好“龙江精神”,1963年诞生于漳州龙海,其“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生动写照,成为龙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龙海人民对“龙江精神”的传承从未间断,对“龙江精神”的弘扬从未停止,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得以完整保护和传承下去。通过学习“谷文昌精神、龙江颂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探访红军足迹,坚定理想信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且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开展民族精神学习,不仅要积极“走出去”还要大力欢迎“引进来”。通过聘请地方共建时间教学基地(龙江颂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红军进章纪念馆等相关红色基地)领导、专家来学校现场为学生讲红色故事、讲历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伟大民族的所创造的成就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学生们的理想信念。

2.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社团等活动形式的第二课堂进行隐性教育。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地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组织各种各样传播民族精神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大型话剧《谷文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编排谷文昌话剧进行巡回演出。举办关于民族精神的辩论赛、演讲等方式,也应该通过校园广播这个主渠道定时选取一些身边的英雄事迹进行播报。举办摄影大赛和拍摄微视频大赛等方式。让学生去寻找和挖掘身边的体现平凡而伟大的民族精神事迹。这种“实践性”较强的第二课堂以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彩而让学生乐于接受。它的学习空间范围比较灵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也能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

3. 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坚决不能单单依靠思政课老师和思政课本里的条条框框进行教育就可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5]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要教授与他知识更应该注重育人的功能,所有课程的老师在上专业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更过的人文关怀也应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引导和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倡导。积极打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堂”每周定期请专家和知名企业家来进行讲授,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的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时刻感触到强大的民族精神的感召。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大學生是21世纪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概论课的教学就是要在理解掌握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的理论体系中渗透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团结、奋斗、梦想精神,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养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成为新时代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2-14.

[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4-18.

[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20.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立德树人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