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效果

2020-04-07 03:46周津赵在丽
神州·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渗透

周津 赵在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的教育模式的变革,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也是在代际的更迭中推陈出新。教师对于班级的德育工作管理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合理化的解决,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在新时代中社会对个人的品德需求成为了个人能力的代表。本文探索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并对其进行思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渗透

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被人们遗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出现了断档的现象。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被格外看重,新课改的大刀阔斧中号召主抓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是培养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都赋予重望,德育教育则成为了对学生培养的摇篮。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的进行巩固了学生的三观,提高了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利于营造更健康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模范展现榜样精神间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可鉴德育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1中职德育教育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凡的效果。首先,从民族层面来讲,融合有利于中国民族的文化复兴自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时期开始,中国古老的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代替,确实现代人便于学习和方便交流了,可是几千年来沉淀后的文化宝库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没法去理解,丢失了“文言”的钥匙,用古文记录的知识变得晦涩,即使专家,脱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许多古籍的解读中都有很多凭空猜测的成分,普通学生更是难以理解。由于文字和语言的障碍,使得中国青少年离中国古典文化越来越远。这实际上是中国文明的中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其次,从个人层面上讲,有利于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与能力的提升,提升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家建设与国际竞争之中文化是需要沉淀的,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和民族有像中国这样悠久连续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美,塑造我们每个个体的精神世界更加完美,如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传统美德,使得国家与民族更加团结友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式美,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的渗透的策略

2.1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作为授课素材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更是格外的厚重。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引用传统文化事例与课堂所讲内容进行联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比如在教育的过程中分析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时候可以引用传统文化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2.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比如课前的情境创设,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的透彻。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化教学,采用ppt动画或多媒体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更有代入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2.3貼近学生生活

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教师要善于捕捉到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相应事例的讲解,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日常生活的经验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更好的建设德育课堂。

2.4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应进行一定的教学资源倾斜,利用学校的软硬件相结合以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在学校的教学楼中摆放传统文化的故事主人公铜像,在走廊张贴传统文化的故事内容呼吁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熏陶下,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长。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建设以及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2.5建设优质的师资团队

在德育课堂的授课中,一个良好的老师是影响整个课堂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对于传统文化在德育课堂中的渗透,老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教育过程中,搭建良好的师资团队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效率以及课堂的有效性,也决定了传统文化对于课堂的渗透程度。学校建立一支优质的师资团队,有助于传统文化对德育课堂的渗透以及学生品德的培养。

2.6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

在德育教育进行中,教育内容过于分散,教育的侧重点很容易混淆。很多教师把握不好主次之分,在教育的过程中很难让学生有效的学习与提升,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德育本身的理解。也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追求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最后导致学生成为了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产物。教师作为学生指路的明灯,在德育路上的引路人,要深刻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贴合学生的性格和具体情况在德育的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引导。

2.7拓展德育学习内容

在教材中有很多的德育课外扩展内容,这些内容在满足趣味性的同时,又与课堂本身息息相关,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会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具有趣味性,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得以提速。知识面的提升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之后的阅读之中也会有相应的思考,如此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不断地进步,而不是一味的关注于一板一眼的文章表面。在扩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结束语

时光荏苒,代际更迭。在我国德育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被保留和传承。在中职的德育工作中,优秀的德育与教育融合和渗透成为了势不可挡的趋势,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打破观念的束缚,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将德育教育带入学生的心中。提高学生的个人品德,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潘应熬.德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8 (03):236-237.

[2]鲍龙文.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成才之路,2016 (09):19-20.

[3]王云芳.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实效性的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 (12):34-35.

[4]韩军英.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德育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 (5):56-57.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