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瑜琪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相比提早了一些,刚好是大寒节气。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准备年货。此时,人们已经可以隐隐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身心狀态也应随节气变化而加以调整。
1.晒晒太阳更健康
大寒节气一般以晴为主,要利用阳光来保养身体。首先,晒太阳能给人以温暖,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其次,晒太阳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效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再者,晒太阳对一些慢性病的恢复也有一定好处。冬季晒太阳最好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的“黄金时段”,每天晒30分钟~60分钟为宜。
2.保暖加湿防感冒
冬季寒冷和干燥的双重影响,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并易造成痰液黏稠或结成干痂不易排出。因此,冬季既要注意保暖,也要关注湿度。早晚要多开窗通气,室内取暖时在地上洒点水,或晾一些湿毛巾等,以增加空气湿度。
3.温热进补忌暴食
冬季饮食强调热量充足,以温热性的食物为主。常用的食补佳品有羊肉、鸡肉、狗肉等,对阳虚的老人尤为适用。补益食品中补气的有莲子、大枣、鸡肉等。补血的有猪肝、龙眼等。补阴的有木耳、芝麻、兔肉、鸭肉。补阳的有羊肉、狗肉、鹿肉等。但是,过年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4.足部保健促健康
冬季养生还需加强足部保健,促进机体健康。1.要适当增加足踝部的运动。2.睡前用温热水洗脚,不仅洗去汗臭和污垢,还可消除疲劳,祛病强体。还可以在足浴时不断搓揉、刺激足部穴位,以滋补元气,壮腰强筋,延缓衰老。若加入舒筋活血的中药,还能起到舒筋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1.锻炼要趁早
“大寒”节气,室内外温差较大,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灵活。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切不可越早越好,并且在运动前要做一些热身准备。
2.冻手用火烤
将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上烤,虽然舒服和温暖来得比较快,但这会对手脚日后发生冻疮埋下隐患。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3.外出戴口罩
寒冬时节,越来越多的人们外出会戴上口罩,以为这样既可防寒又防感冒。其实这样并不科学。人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有许多黏膜,黏膜下有丰富的微血管。如果长期戴口罩,只会使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更脆弱,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4.喝白酒御寒
很多人以为冬天喝点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能抵御严寒。其实,人喝酒后的热乎是由酒后血流加速带来的。真正人体内的热量是在肌肉运动时,由体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经过复杂的代谢产生的。
5.夜晚蒙头睡
寒冷的夜晚,不少人喜欢蒙头大睡。这样既不卫生,也不舒服。除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头昏脑胀等缺氧症状外,嘴里呼出的大量水汽还会增加被窝内的湿度,破坏被窝内舒适良好的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