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2020-04-07 17:50朱林源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在校大学生

朱林源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补充、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手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成为一种教育制度,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在的学校体育现状引人深思,相比体育成绩,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更重视升学率,久而久之,学生在体育活动和锻炼这方面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如何解决此问题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课余体育锻炼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笔者对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改革性的建议。

关键词:聊城大学  课外体育活动  在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115-03

大学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的课外物质的精神文化活动都可以包括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其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体魄,促进身心发展以及树立良好的学风都有着积极作用。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研究培养网络文化建设和加强青少年的体育工作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本课题对当前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诸多因素,为更好地开展体育工作,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他们的课外体育活动参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包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以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非体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理科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教育学学院、生物酿酒工程学院)。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本次的调查和研究中,通过在聊城大学院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这方面的书籍,比如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体育社会学、还有大量的文献期刊以及和有关学科的老师和自己的导师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并在网上经过大量查询,掌握最新资料和信息,认真研究了关于这方面课题的学术论。

1.2.2 访谈法

对聊城大学体育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领导以及导师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和交流,并对有关大学生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及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研究总共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550份,回收率为92%,有效问卷为520份,有效率为87%。问卷主要调查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及锻炼的项目、体育锻炼的次数以及锻炼的时间,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和其他方面的内容。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咨询、收集的数据在计算机上通过SPSS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归纳总结。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2.1.1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频度

调查研究表明,有88%的聊城在校大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频度上大不相同。19.4%的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为4次以及4次以上,每周参加体育活动 的频度在5次及以上的男生在男生总数中占了39.1%,而在女生总数中只占了15%,从中可以看出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明显高于女生。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有着显著的差别。

通过在计算机上使用SPSS 10统计软件分析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男生和女生每周的体育锻炼频度和年级之间的关系发现,体育活动频度与年级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R=0.293,双侧显著性检验值P<0.01,其之间的差异很明显。男生会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每周的体育锻炼次数会逐渐有所增高,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女生也同样表现出此态势,但是差异性不如男生的高[1]。以上说明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周体育活动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是随着孩子们的不断成长,他们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以及体育价值挂念发生了改变。

2.1.2 每次体育运动持续时间

调查研究显示,52.5%的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每次的活动时间在40~60min之间,有31.8%的大学生每次的体育锻炼时间达到了60min以上,说明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符合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也很好的契合了科学的锻炼标准[2]。但是还有17.5%的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还不够30min,说明聊城大學有一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没有足够的兴趣,从而不能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体育锻炼以及运动技能知识,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1.3 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强度

研究调查发现:在体育运动后,有85.3%的被调查大学生感觉自己的身体累和比较累。有12.2%的被调查大学生觉得自己的身体极为疲劳。这就证明了体育运动的强度还是处在了比较高的水平上。

2.1.4 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集中时间段

研究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之中,有39.3%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在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有38.2%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在傍晚进行体育锻炼,其中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其原因可能是与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有关,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习惯了晚起晚睡,他们在早晨基本上不进行体育锻炼,他们习惯了在下午或者是晚自习下课后进行体育锻炼。但是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又无法满足大学生们这么集中的体育锻炼时间,这就造成了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相当不够用。

2.2 影响聊城大学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影响聊城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的因素包括:迫于学业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体育价值观、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学校的体育设施、学校的体育氛围、体育运动技术情况、体育动机[3]。

2.2.1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心理体验以及感受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育锻炼后的心理体验以及感受,它也是体育需要的重要方面,直接会影响进行体育活动的动机强度和态度,活动后的正面心理感受越多,就会强化动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反馈机制。

2.2.2 学校体育设施

影响聊城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充足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并且活动场地的质量也着实让人堪忧。研究还就聊城大学学生对本校体育设施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34.2%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方面不是很满意,11%的学生对此表示很不满意。说明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课外育活动。因此各高校务必提供资金建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器材,保证在校学生有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并更好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2.2.3 体育兴趣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知识健康与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4]。人们一旦对体育运动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相反,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就不会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也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额爱好,所以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也就是说体育锻炼兴趣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3  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发展策略

3.1 增设体育文化课,加强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知识以及文化理念的学习

学生学习体育,不仅要学习如何提高运动技能以及技战术,还要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文化观念,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因此各级普通高等学校要改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充分了解大学生在体育文化方面的各种需求,积极开展体育方面的学术论坛、学术报告及开展讲座,加强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在体育活动中应注意运动损伤预防、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方式,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的有效补给以及恢复、体育运动负荷的控制、锻炼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运动负荷适量原则等[5])。

3.2 提高体育场地发展规模,创造良好体育锻炼环境

体育场地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3]。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提高经济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有資料显示,体育场地以及设施的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单调枯燥的跑步和技能动作的重复难以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各级领导以及学校应该重视体育场地的建设以及体育设施的增设,并且有关教育局以及政府部门给与资金上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对网球场,体操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的建设上。

3.3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各地区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大众性和普及性。活动内容避免单一,相反要丰富多彩,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体制健康积极发展。可根据地域、气候、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4 提高体育教师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和理论知识获得的引导者,作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将自身定义为教学者,更应该将自身定义为研究者,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理念,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才能够吸取他人的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再就是还要坚持锻炼自己,提升专业技能,做新时代社会与时俱进的研究者

4  结论

聊城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中的大部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以及持续时间上都不能达到锻炼的基本要求。随着年级的增高,体育活动的参加与体育行为呈现正相关关系。聊城大学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代的体育价值观念,大部分人对体育的娱乐价值,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认识的比较充分,但是还不能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经济和政治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5  建议

针对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以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2)体育理论文化知识课程有待进一步增设。

(3)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体育理念、体育兴趣有待进一步培养。

(4)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5)有关政府行政部门,教育局、上升到国家体委应对体育活动的开设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迎春.中、美、日三国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3-115.

[2] 刘德佩.体育评价观念的形成与变迁[J].体育科学,1987(3):67-70.

[3] 何建文.体育人口理论研究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05-107.

[4] 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5):56-57.

[5] 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 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375-376.

[7] 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8] 刘德佩.体育评价观念的形成与变迁[J].体育科学,1987(3):36-39.

[9] 刘一民.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6):88-90.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在校大学生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中学生课外体育学习指导的网络化初探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