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立
摘 要:培养“小老师”对于社团式学习群的构建是必要且迫切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培養,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先发展起来。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小老师”自身的学习内驱力,提升了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对同一群组其他学生的影响力,帮助整个群组共同提高学业水平,最终还能带动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关键词:社团式学习;学习群;小老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49-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大,而现在这些压力已经慢慢延伸到学生和老师的身上。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要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老师们都绞尽脑汁地出谋划策。但随着课业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再加上外界诱惑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降低,学习的内驱力也在不断减弱,老师们则是束手无策、疲倦不堪。这无疑是在向我们的教育发出信号,提示我们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以上问题,沙溪实验中学经过充分调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并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学生社团式学习群组织与指导实践研究》,意图通过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契机,帮助学生培养能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
所谓的“小老师”,是指在课外代替教师承担对学困生课业辅导任务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生社团式学习群组织与指导中,“小老师”就是“领头羊”,对社团式学习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笔者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对“小老师”进行培养。
一、创设学习群组,为“小老师”搭建平台
老师不仅要授课,还要管理班级,任务重,班务繁杂。于是,我们考虑在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挑选“小老师”,让他们代行老师的职责来管理班务,帮助学困生。但若将班级一下子全部托付给“小老师”,班主任是不放心的。因此,我们决定为“小老师”们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创设好社团式学习群组,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
社团式学习群组的创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学习成绩班主任结合以往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分类,再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的文、理科要做到均衡发展。
2.脾气秉性班主任根据以往与学生相处的经历和经验,判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同组内学生的性格脾气要互为补充。
3.家庭情况查看学生档案,做出相关调查,判断学生家庭情况。若是有离异、单亲等特殊家庭的孩子分组时都需考虑周全。
4.爱好特长班主任事先课下发调查问卷,对学生的爱好特长进行了解和研究。若特长相同的同学尽量不安排在同一组,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一组都能“全面开花”。
5.男女生比例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话在小组内也同样适用。因此,男女生人数比例要相互协调。
班主任根据以上几个参考因素,结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且每组尽量做到水平能力相当。这为日后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更能彰显“小老师”的能力。相信“小老师”今天能管好一个组,明天就能管好一个班。
二、开展多样培训,提升“小老师”的能力
小老师的培养,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先天的素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后期对其潜能的开发。因此,我们对挑选出来的“小老师”们进行了系统化的理论培训和模拟实践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在日后站稳讲台,独当一面。
1.固定时间,集中培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师的定义。而此刻我们所要培养的“小老师”亦是如此。小老师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其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固定时间点,对小老师进行专业、规范的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展示能力、辅导他人能力、作业批改能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观摩、实践等不同形式的培训,让小老师们切实感受到自身的提升空间,并明确自己作为小老师的职责,不断为之努力。
2.把握课堂,时时操练
课堂,是锻炼“小老师”们的主要阵地。要想培养“小老师”在社团式学习群组学习过程中的领导能力,就必须培养“小老师”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因此,任课教师们要指导“小老师”如何引领组员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指导他们运用恰当的方法将问题深入浅出地向同学阐明,以帮助“小老师”们迅速成长。
3.抓住契机,课后指导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很大。同样地,“小老师”的言行也会影响一个群组甚至一个班级的风气。而初中阶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有时对自己的要求会有所松懈,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平时学习生活中看到的细节,抓住契机,对小老师们进行指导,让小老师们时刻关注自身,对自己树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进行评价激励,提升积极性
“小老师”是我们选拔出来的较为优秀的孩子,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味地对其施加压力难免会使他们产生厌倦,且积极性也会随着种种原因而逐渐消退。这时,就需要完善的奖励机制来提升其积极性,确保其工作的持续性。
1.物质奖励
学生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是来自老师的奖励,他们都会分外激动。任课教师们可以结合“小老师”们每节课的表现,给“小老师”进行打分。他们的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班主任可在进行“小老师”能力竞赛活动时设置奖项,如获胜者可以获得免费社会实践或夏令营、冬令营的机会等。
2.精神奖励
在期末时,班主任可给“小老师”们颁发荣誉证书;竞赛获胜时,让获胜群组的组旗在校园上空飘扬一周;升旗仪式时,优秀“小老师”代表班级升国旗等等。
三、“小老师”活动带来的效果
1.激发了自身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内驱力
要带领组员学习,帮助组员解决疑难问题,“小老师”必须会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而初中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加强,为了争得荣誉,他们必然竭尽所能。为了能在课堂上出色展示,為了课后能给同学讲清题目,他们势必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驱使他们去学习、去研究。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越发浓厚,形成探究精神。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会不断提高,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2.提升了自我核心素养,加强了组织领导力
在管理组内常规、组织课堂学习、辅导帮助组员、打造群组文化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小老师”的组织、沟通、协调、管理、领导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日后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调动了课堂气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以往,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也造成了他们对知识点没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然而,改由“小老师”来主导的课堂,往往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学生间相互竞争,会促使他们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从而带动课堂氛围。其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思考交流往往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的气氛。第三,“小老师”在课堂上思考发言,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员,影响了班级的每一个成员。
4.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课堂还给学生
由“小老师”主导的课堂,得益的是学生,解放的是老师。任课老师们、班主任们课上不再口干舌燥,更无需手舞足蹈。老师们只要认真倾听,在学生疑惑时给出指导,在学生发言精彩时给出鼓励,在学生管理遇阻时给出帮助就可以了。这样,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收获的将是惊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培养学习优秀、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学生,我们就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模式。当年,邓小平曾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或许,这句话,在今天的初中教学领域也同样适用。因此,我们应该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先发展起来,让他们作为“小老师”带动同学一起发展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从培养“小老师”开始,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赢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江苏 太仓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