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社会迎来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校报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校报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本文对信息化新形势下的高校校报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着意对如何加强高校校报的吸引力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给出相应可操作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校报;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3-0009-03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校校报同社会媒体同步发展,1998年经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批准,转为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公开出版物,成为新闻媒体战线一支独特的重要力量。高校校报作为校园舆论引导的主流媒体,是校党委和行政的传声筒,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同时也是记录校史的载体,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但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校报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校报读者群体萎缩,关注度大幅度降低,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在新时代,必须大力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差异化发展,继续担负起舆论引导、信息传播、文化育人、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一、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影响下高校校报的现状分析
大学师生普遍素质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当今数字新媒介盛行,产生了各类新闻网站和以手机为媒介的微博、微信、APP、抖音等新媒体。新媒体直观、迅捷、交互的传播方式对受众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渐渐成为师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刷微博、聊微信、网上冲浪等成为他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传统媒体越来越不被关注。高校校报渐渐失去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与各类新媒体相比,它的劣势逐渐凸显出来。
(一)作为纸质出版物,受周期限制,新闻时效性差
据统计,全国高校上千家校报中,目前只有少数为周报,旬报、半月报、月报的占比达85%[1]。纸媒有一定的出版程序,刊出的新闻到读者手中已成旧闻,与网上即时更新的信息相比,很难满足师生对校园动态信息的需要,这也违背了新闻传播的要求和原则。
(二)报纸容量有限,版面内容不够丰富
传统高校校报以对开4版居多,虽有一些通过改版,出版4开16版报纸,但容量仍然有限。并且版面内容主要围绕学校工作展开宣传,大部分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学校各种活动的报道,宣传性逐渐湮没了新闻性,使校报的亲和力大大降低,内容对师生的吸引力不够。此外,新时期读者对千篇一律的论调和生硬的语言比较排斥,报纸渐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 平面媒体,编排形式不够生动
作为校园媒体的高校校报由于办报经费有限,彩版印刷期次较少,除非特别出版,印刷主要以黑白为主;版面设计形式固定,色彩不够丰富。由于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即是记者又是编辑,虽擅长文字,但多数缺乏美术功底,以致编排形式比较老套,不够生动,很难从视觉上吸引师生。
(四)校内发行,报纸受众面较窄
高校校報发行量不大,以师生为发行对象,主要为师生提供信息传播。而家长、退休教职工、校友和社会读者想了解学校信息,有关单位和院校想关注学校发展,则受限于纸媒发行费用高、发行量小,难以实现发行全覆盖。这与不受传播范围限制的新媒体相比,劣势明显。
(五)纸媒缺乏互动性,读者反馈的渠道不畅通
大部分传统高校校报开设有《编来读往》等栏目来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如今高校校报开始通过投稿邮箱和建立QQ群来收集反馈信息,力求畅通渠道。还通过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建议和意见,及时了解他们的最新需求。而当下新媒体与读者即时互动的功能得以实现,编读交流更便捷,信息反馈更及时。校报传统的读者反馈方式明显落伍,反馈信息收集不及时,编读互动渠道不畅通,长此以往,关注度降低,读者流失问题愈发凸显。
(六)行政化办公,工作时间无弹性,活力无法激发
从全国高校校报的实际情况看,虽大都是公开出版物,但管理上却与社会媒体不一致,而是趋向行政化,新闻工作实践性强,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进修学习。高校校报实行坐班制,工作时间和环境固定,难以调动积极性,工作人员易产生惰性,导致在工作外少有时间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专业技能也很难提升,因此需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激发出活力。
二、 信息化时代下增强高校校报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一)挖亮点、提深度,促进高校校报内涵建设
校园新闻的容量有限,出报周期比较长,这就为采写具有较高深度的报道,进一步提高校报质量提供了保证。在多媒体传播格局的当下,要增强吸引力,高校校报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采编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校园中挖掘新闻亮点,进行深度报道;同时,可以通过选题、策划、调研、采访,聚焦符合时代特色、典型经验的事件,形成通讯报道,以新闻挖掘和特别策划来提高报道的深度,加强校报的内涵建设;还可以根据出刊周期,设置专版,报道出选材新颖又具有内容深度,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并能从不同侧面来启发师生读者、引导舆论的信息。虽然报纸传播远没有网络速度快,但校报以定期出版的形式,形成一定的特色,就能更好地吸引师生关注,重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以笔者所在的《江汉大学报》办报实践来看,近年来加大了深度报道的力度,聚集学校重点工作和热点事件,在每月末固定推出“深度”专版,由编辑轮流策划选题,聚焦校园,挖掘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亮点。如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初期,开展学分制专题新闻调查,组织学生记者进行大量调查,了解学生对实施学分制的反应,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该报道刊出后,反响良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分制教学,也为开展好教学管理提供了参考。此外,在两个版开设教改专栏,有对教改工作进展追踪性的报道,也有面向师生的教改主题征文,积极营造教改工作氛围,全方位展示学校教改工作成果。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舆论宣传作用,以推动学校教改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的月度深度报道陆续推出了“网络时代的阅读”“一年级工程”“江大‘老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生活”“毕业生就业”等专题内容,增强了高校校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实现了与校园新媒体差异化发展,努力占据主流地位。
为促进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校校报内容的“含金量”,校报人员要保持及时“充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报道内容有深度,首先,写作者自身要有“深度”,具备一定的学养,对不同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其次,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教育方面的信息,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再次,对新闻事件,能探究其发生背景,以深入的分析思考来总结事件所反映出的新闻价值及现实意义;最后,要提升校报发挥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报道先进典型,发挥校报育人重要阵地的作用
先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是很直接的,通过树立榜样引导舆论,能够很好地发挥办报育人的作用。高校校报时效性低,人物通讯这一报道形式篇幅大、耐读性强、宣传效果好,所以广泛地被高校校报采用,一直以来也是其一大亮点。纸媒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树立了一种正规严谨的印象,相比互联网新媒体,报纸对典型人物及事件的报道在深度和精度上更让人信服,通过记录,也成为校史留存。因此,高校校报在新形势下更应充分发挥这一传统优势,更大力度地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先进典型进行深挖细采,用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真正发挥出育人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江汉大学报》“人物”专版,不定期对师生事迹进行深入报道,通过校报首发以及微信等新媒体扩大传播,收到了良好的反响,起到了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作用,引导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把握时代潮流, 紧跟时代脉博,满足读者需求
网络媒体受青睐,在于契合时代潮流,内容更新快;而纸媒要赢得读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除了对当下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还可采编与师生相关的内容,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例如,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难,考研、就业、创业是大学毕业生的永恒话题,高校校报可以对这类信息进行采编,以专栏的形式提供指导信息;还可以对相关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连续报道,使大学生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經验、获得感悟,增强信心和动力。
作为校园媒体,高校校报也要把目光放到校园外,对其他院校的经验信息和社会热点等内容有选择地进行采编。如《江汉大学报》设立“他山之石”栏目,不定期对教育动态热点问题、其他高校的经验做法等内容进行编发。在社会“国学热”盛行时,向专业教师和广大爱好者约稿,开设古代经典著作解读、古诗词作品展示等专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化大潮的时代背景下,同时贯彻学校“国际化”的育人理念,校报与有海外求学背景的教师约稿,设立专栏,文章以丰富的海外见闻,营造国际化氛围,传递国际化理念,吸引师生关注,受到广泛好评。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校报只要抓住读者的阅读重点、热点需求,不断地为读者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有益又实用的信息,就能保持并增强对师生的吸引力,成为校园里深受喜爱的媒体。
(四)创新版面与文体形式,加大图片运用
作为纸媒,新闻信息发布滞后,要增强吸引力,需要对传统版面的布局作调整,对版面内容进行新规划。除一版要闻、四版文艺副刊内容保持不变外,在二版教科版可以开办专栏,刊登理论研讨或工作、学术交流的文章,三版重点做专题报道,成为新闻的延伸,这样,能进一步使高校校报更具阅读深度和鲜明特色,吸引师生读者。
当今社会产生了不少新的网络化语言和文体形式,而大多数的高校校报文体形式比较单一枯燥,需要进行形式创新,必要时,可以对这些网络新兴事物进行吸收和应用。此外,高校校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闻述评、言论、书法绘画篆刻等文艺作品,从而促进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实现百花齐放的新面貌,不断满足各类读者群体的需求。
版面设计创新是进行形式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校报长期以来因为版面固定,没有专业的美术编辑,导致版面风格一成不变,与形式多变的新媒体相比,显得陈旧落伍。要增强高校校报的吸引力,不但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还要不断推进版面创新,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读图时代下,应当加强图片新闻的运用,调动记者、编辑应用手机摄影,更直观地反映新闻事件,通过提高读者的参与度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而作为校园媒体,校园风景的摄影或绘画作品、展现校园活动的摄影写真等内容要多加采用,它们能够全面展现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读者的审美感受。此外,还可以在文字报道中运用各种图表,形成图文并茂的报道形式,既丰富了报纸版面,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结 语
信息化时代下,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巨大挑战,传统高校校报边缘化的趋势显现,作为传统的学校党委机关报,高校校报仍要坚定发展信心,发挥原有优势,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创新,以贴近学校实际以及师生读者的需求,积极为读者持续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还要充分发挥好高校校报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加强报纸内容编辑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高校校报的新闻品质,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发展的读者需求。只有这样,高校校报才能在当今信息化大潮中不落伍,勇往直前重现活力,重获校园读者的关注,强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新时代中继续担当起舆论引导和宣传主阵地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姜玉霞.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7).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