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生态安全问题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良性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确保农村生态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有益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1.农村生态建设。农村生态建设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农村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农村生态建设就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而进行的人工设计。其手段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其原则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其目的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2.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农村工业文明弊端,探索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和农村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农村生态建设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农村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农村工业化时期来说,挑战是很大的。
二、农村生态建设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1.农民生态观念淡薄。目前,农民生态观念普遍淡薄。这是因为:环保意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当前农民环保理念缺乏是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通常成正比关系,受教育程度越低,环保意识就越低;地方政府对环保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农民的环保知识缺乏;农村环保法规制度不健全,对农民的环保行为缺乏刚性约束。
2.农村垃圾分类问题。目前,很多农村的垃圾乱扔乱倒问题依然存在,各类垃圾混合堆放,有的还通过简易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极易产生二次污染,影响生态环境。村民垃圾分类意识缺乏,厨余垃圾、废弃农作物、树叶、秸秆、人畜糞便、病死畜禽等生活垃圾不能科学处置。有些农村还把加工垃圾、养殖垃圾随意排入河道污染水源。有些农村垃圾处置基础设施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分类规则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农村垃圾的集中收集和清运。
3.农村土壤污染问题。化肥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引发土壤板结、耕层浅薄、化学成分残留等多种问题,使得土壤本身的保水保肥能力不断下降,对土壤种植的农作物生产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农药使用过程中部分残留的成分对土壤本身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得土壤的载体功能、调节功能等受到严重破坏。农村固体废弃物垃圾在处理过程中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等得不到彻底有效的处理,只能进行土壤填埋,由此对土壤本身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质量造成严重破坏。
4.粮食安全生产问题。一些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既给粮食安全生产带来挑战,又为当地生态平衡增加新的难题。一些地方农业生产中农家肥的零施入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导致粮食、蔬菜、水果等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还导致蜜蜂、家燕、七星瓢虫等生物群数量的减少,进而导致生态失衡。这等等的问题,既影响粮食安全生产,又影响当地生态平衡。
三、农村生态好农村经济才能好
1.生态是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农村生态文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众所周知,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农村经济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森林,木料厂的价值就为零;如果没有自然界中的鱼,渔业的价值就为零。由此可见,没有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农村经济就无法发展。
2.绿色发展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会产生变革性力量。现阶段,农村经济已由原来忽视生态保护甚至损害生态的所谓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为生态保护为先追求绿色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即“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3.良好生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高质量发展要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摆脱“高速度、高消耗、高污染”发展,而要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的协同发展,更要注重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生态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是在农村生态有效保护为前提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农村生态保护为代价去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鑫、辛霁虹、曾祥亮.国内外共享农庄模式对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J].农场经济管理,2019(5):5-9
[2]段敬东.解读种植业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103
作者简介:
程晓亮(1985--)男,汉族,甘肃省庄浪县人,毕业于甘肃省陇东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于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人民政府,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