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强调学生全面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要求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改变教学模式。高中阶段的数学难度增加,虽然我们的教材一再进行调整,试图将数学教学尽可能的生活化,但是数学教学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借助音乐学科的力量,在两者的融合下展开数学教学。
我们观察钢琴的键盘不难发现,从C键到下一个C键是音乐中的八度音程,这其中包含了十三个按键,其中五个黑键和八个白键。五个黑键分成了两组,一组有两个,一组有三个。其中的2/3/5/8/13涉及了我们数学中的数列问题。而在我们的键盘上1/2/3/4/5/6/7等音阶充分利用了数学中的等比数列的知识和规律。作者通过钢琴创造音乐是为了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时候作者创作的内容也就此得到了升华,而这种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内容恰好和我们数学中函数图形的平移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法国一位数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得出了所有的声乐都能借助数学中的正弦函数来进行表达。通过音乐相关的图示,我们也不难发现,音乐中的音高和曲线频率存在着关系,其中的音质和音量与周期函数的振幅有关。
我们通过观察蟋蟀的鸣叫,发现它们鸣叫的频率和气温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一次函数进行解释,通过公式我们认识到蟋蟀每分钟所鸣叫的次数能够准确反映出天气的温度。我们借助一段三角函数图像,然后对这个图像进行适当的分段。我们会发现,其实它所展示的就是一段段小的音节。另外,在国外还创建出了利用数学知识的音乐作曲系统。因此,数学学科对于音乐的发展同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学科的研究我们发现,数学中其实也蕴含了很多的艺术元素,而它与音乐的不同就是数学的艺术气息更加理性,更侧重于逻辑思维方面的艺术。但是值得强调的是,数学和音乐都是代表了一种思想。在我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感悟。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音乐中变化的音符和规律来开启学生相对凌乱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音乐离不开创造。那么在进行音乐创作中自然离不开情感因素。但是音乐在真正的创作中,我们除了看到美丽的音符外,还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音符的排列组合,如果其中出现了很微小的改变,都可能会影响音乐的效果。所以,音乐并不仅仅是感性的。它的情感和感性同样需要伴随着一些规则。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借助音乐的这种特点来开展数学教学,往往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知识网络,有效地调动自己的思维,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发散性和感悟性,激发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联想,借助音乐的力量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必修一《集合》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清这一章节中各个概念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灵感触发来让学生对交集、全集和补集的关系形成自我的构建。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课堂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来缓和他们的心情,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音乐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压力暂时得到释放,更好地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认识》时,我们在练习课中就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的心境得到滋润,舒缓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思考的状态。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不断增加,使得很多学生甚至产生了恐惧。这些不良的情绪都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下降,不利于他们学习的效率。为此,最根本的还是要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数学和音乐进行结合式的教学,能够通过音乐弥补数学中的很多不足,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力。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通过灵感的激发让学生理解数学中很多抽象的知识,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性。比如在课堂中学习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借助动画和音乐来渲染一种神秘的几何图形世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学习动力自然也会提升。
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数学实验还是进行数学练习,学生总是会遇到一些失败和错误,这时候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意志力也会被消磨,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通过音乐的加入,我们能够合理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给学生播放一些斗志昂扬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音乐和数学看似两个毫无关联的学科,它们之间却能够建立起一种奇妙的结合,音乐的艺术性和数学的理性之间的交织能够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同时鉴赏能力和数学素养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要积极地采用这种融合模式,更好地推动高中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