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设境入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体验文章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散文鉴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散文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由于现当代散文具有形式和精神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觉得散文不易学,更难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文章的内容,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进行情感体验模式,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理解[1]。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工具,教师要想让学生理解散文,必须首先了解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许多作家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所以创作出来的散文都有血有肉,让读者在鉴赏时充满感情。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相对较浅,加之当今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往往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所以无法感受到作者语言中包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借助情境,揭示作者话语中蕴含的情感,这不仅符合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而且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总是对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印象最深。经过研究显示,对于学生亲身经历过事情,学生能记住其中的80%;对于亲眼所见的事情,学生能够记住50%;对于学生通过文字了解的事情,学生往往只能记住20%[2]。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事物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就应该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虽然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但由于散文相对含蓄,学生多次朗读后仍然觉得只能感受到作者情感,不太清楚文字背后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设境入情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初中语文散文鉴赏阅读教学的关键一步是课堂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和反思,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3]。教师可以通过导语情境,让学生了解散文内容,为阅读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鉴赏阅读《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参观过的景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增加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简单进行园林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鉴赏阅读情境,教师应注意作者情感变化的表达,为学生营造不同的情感基调。
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文章的画面感,运用声音和视频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魅力。此外,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提高阅读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参与散文学习的过程[4]。
例如,在讲解《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腰鼓表演的影音资料,利用雄伟的场面和鼓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使学生的思绪与画面一起舞动,深入感受文章中的描述,并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情境前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中对安塞腰鼓的描述,找出影音资料与文章描写相似的部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经历,掌握散文理解的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当代散文鉴赏和阅读的能力。再如,在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帮助学生融入课文的语境,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创设散文鉴赏阅读情境,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紧密联系生活设境入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理解散文内容[5]。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内容和生活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有效地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虽然很多学生不知道济南冬天的景象,但每个学生都知道冬天的特点,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文章不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更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冬天的情景,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阅读能力。再如,在阅读《社戏》一文时,文章生动地对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描述,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水乡的韵味。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水乡风光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笔下的风土人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分享自己有趣的故事。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散文审美能力,促进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现当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通过设境入情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散文鉴赏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