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玩转知天下
——运用“图新地球”突破中国疆域线上教学案例

2020-04-07 18:32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疆域教学学生

一、案例背景

根据教育部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一段时间线上教学工作。和线上教学相比,常规的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地理教学有以下教学现状值得关注:

1.平面地图不易学 教材中各种地图能够承载一定的信息,但都难以克服平面化,局部化,抽象化的特点,特别是在进行关于疆域四至、地形地貌、气候分布的教学时,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欠缺,空间想象能力显现出明显差异。

2.数据信息不够全 限于教材篇幅,教学目标指向性的需求,平面地图根据教学需要会尽量突出展示重点信息,如地形图、政区图等,但却难以将以上信息整合,形成一个展示全信息的综合数据图,学生难以将中国地理始终放在全球地理的视角下探究审视。

3.文字表述不好懂 我国疆域四至中,关于最东端“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的描述,学生阅读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因为涉及到四个关键信息:两条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有时需要进行地理绘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够形象,不是特别易懂。

4.常规课堂不生动 地理常识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常规课堂因为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局限,教具展示有限,很难做到既直观又有趣,和线上教学相比效率不高,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习兴趣较难激发。

二、背景分析

在全社会开展线上教学的大背景下,结合常规课堂教学的经验及现状分析,笔者认为线下教学可能存在以下的一些不足:

1.空间概念难形成 形成立体的空间概念既要培养学生形成从太空看地球的纵向空间观,也要形成从平原到高山的横向空间观。而平面化的地图一方面在展示平面空间范围上有局限,另一方面难以以纵向视角看待中国在全球的地理位置及作用,增加学生整体空间观形成的难度。

2.全局视角难把控 中国地理始终是世界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只关注中国忽略世界。南海问题、边界争端等事件都涉及到疆域领土(水)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一带一路”,世界疫情扩散等国际事件更需要学生具有全局视角,全球空间观。如教学更加直观,能大大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深度思维。

3.综合思维难锻炼 学生的地理学习内容是模块化,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难以形成综合的地理思维。从地图材料来看,各种教学地图本身就是孤立的,分散的,专向性的。

4.参与兴趣难激发 现有地理知识的教学从教学手段上来说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感不强,又因为空间感尚未完全形成,在知识的理解方面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而目前教学内容又以知识性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案例描述

在教学前,学生预习观看《航拍中国》《鸟瞰中国》等纪录片,希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地理的空间感知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探究的兴趣。笔者以教学线索为主线,围绕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地球模拟软件,以期达到学生的发展目标。

1.玩转地球看位置 从位置的教学开始,将原始地球模拟放在太空环境中更有利于营造真实的地理感知。教学中不停变换转动的角度,满足学生全方位观察我国海陆位置的需求。之后,添加经纬网功能,显示国家界限,将重要的诸如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用不同颜色标注,我国的纬度位置一览无余。根据具体的经纬网度数,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纬度带、温度带的相关知识。动态的地球及根据需求随时可添加的数据始终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在一转一动中被学生理解。

2.定位四至找疆界 在学生基本了解了我国在世界中的基本位置和周边国家情况后,我顺势提问:“我国疆域广阔,哪位同学能准确说出我国疆域的四至?”学生根据教材很快作答。我进一步追问:“我国疆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南端已经南到什么位置?”随着我不断滑动鼠标,比例尺不断变大,地表事物越来越清晰,利用图片插入功能,把曾母暗沙的航拍照片进行展示,学生观察到原来曾母暗沙大部分礁盘淹没在海下,仅有一个小小的石礁露出海面! 紧接着采用标尺功能,量出曾母暗沙与距离最近的马来西亚的距离,仅有约100 公里,又量出曾母暗沙到海南岛的直线距离,约1600 公里! 学生一片惊呼,原来我国的领土最南端离本土距离这么遥远! 对我国领土最南端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

紧接着目光转向新疆帕米尔高原,当我持续放大比例尺,显示到具体的山脉地形,甚至看清雪山冰川的时候,学生感叹,好荒凉啊!此时,我抓住学生的惊叹询问“为什么我国领土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会感觉一片荒凉,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通过图新地球数据实时显示,该地海拔约5 千米,很容易帮助学生意识到地形、海拔与温度的关系。

接着我抛出问题,“我国最北端与最东端都与河流有关,你能够运用图新地球找到这两个点吗,能够解释一下主航道中心线是什么具体模样。”学生很快动手操作自己电脑上的软件,很快有学生找到了最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还观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不完全是在黑龙江的中间?”我给予及时的解答,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我觉得很欣慰。同样的,学生很快也找到了我国疆域的最东端,并提出了关于疆域划分的相关问题,我简单拓展介绍了中俄关于远东边界的划分历史。

3.测量跨度比差异 在学习完疆域四至后,就是运用图新地球突破“我国广阔疆域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学生运用标尺功能,纷纷报出自己的测量疆域跨度的数据。虽然有些许误差,绝大部分同学均测出东西、南北的跨度均超过5000 千米以上。我利用插入图片展示南北跨度广,则南北温差大,北方冰封之时,南方则温暖如春;那么如何讲解东西跨度带来的时差问题呢? 图新地球的“光照”功能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模拟太阳照射,转动地球可以看到地球昼夜交替的过程,将位置定格在东方旭日初升,西部满天星斗的时刻,进而完成对东西跨度内容的突破。

4.关注时事探武汉 在中国的疆域相关知识落实后,结合时事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它为什么那么重要?”很快有同学操作软件发现湖北所处的位置正好在中国的中部,周边省份众多,大量的城市和省级行政中心环绕四周,地理位置极佳。另一个同学则通过交通线路,发现武汉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航空、铁路、航运可以实现联运,是人员物资交流中心。学生根据图新地球的经纬网、道路显示等功能主动探索分析武汉的区位优势,活学活用,关注当下,关心现实,正是学为所用。

四、案例反思

运用图新地球进行地理教学进行线上教学的情况下,越发突出了其优势,通过中国的疆域内容的解读,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足不出户,一球玩转天下 图新地球既有平面地图的功能,又具有互动性强,数据信息丰富,地表形态展示等功能,能够将教材文本与教师语言表达进行具象化的呈现。运用图新地球教学,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知始终是以地球的整体概念进行,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全球空间观,打破了平面地图篇幅、信息有限的局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地理,探究地理的新工具,新视角,新体验。

2.善用功能,教学事半功倍 地理教学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数据和位置关系,我国疆域的教学中,仅有图片和文字描述,具体的位置特别是地貌形态如何是教师无法详细描述,学生无法具体想象的,但图新地球的高比例尺地形显示则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标尺”运用于我国南北、东西跨度知识的讲解,动态数据随标尺位置随时改变,并辅助有具体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以数据说话有理有据。“插入图片”功能则能够对不能直观展示的气候,温度,城市景观等进行补充,丰富对陌生地理事物的介绍。“日照”功能能够生动展示地球的日夜变化,我国东西日升月落过程中的时间差异。“经纬网”功能更是能直观展现我国在全球中的经纬位置、跨度问题。

3.激发思维,十万个为什么 在教会学生运用图新地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加专注,思考和提出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屡屡有拓展延伸。最直观的是学生形容中国为“彩色的雄鸡”,因为地形的不同,中国从海洋到陆地,从平原到山地丘陵呈现不同的颜色,进一步学生会提出这不同颜色下是什么样的植被和地表形态呢。在运用标尺丈量曾母暗沙与海南的距离时,学生会思考提问,距离我国本土那么远,如何进行有效管辖呢;我国海军的大力发展与此有没有关系呢,可以说一个小岛礁引发了关于我国海权维护的讨论与思考。再如综合我国疆域四至,有学生会发现我国国界划分种类多样,既有以河为界,也有以山为界,以海为界,以林为界,以地为界,既是关于原有知识的运用,也是对我国地理认知的加深。更引起学生对当下疫情的极大关注,并能够运用软件进行自主探究,从地理角度探讨出一个可能作为武汉封城的原因。可以说,以图新地球为工具,不仅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还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乐趣,学生空间概念的构建能力大大加强了。

4.寓教于乐,情感升华更简单 图新地球中方便了解自己国家地理状况的同时也可以轻松获得任意地区的地理详情,这就非常有利于进行地理比较,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升华知地理、爱家乡、爱山川、爱国家的情感。在三维地球的转动中,远近距离的拉升中,祖国的名山秀水,近海远陆,名城古镇均尽收眼底,用“上帝视角”来了解自己的祖国家乡,更有一番别样自豪的情怀感触。

猜你喜欢
疆域教学学生
拓展生活的疆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辽朝的疆域观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中国疆域内所见的丝绸之路(Ⅱ)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