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上关村白族蚕丝线加工技艺调查

2020-04-07 12:36睿,郑润,凌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收线蚕丝滚子

朱 睿,郑 润,凌 珠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一、上关村蚕丝线的发展概况

(一)蚕丝线加工的定义

蚕丝线是由蚕茧进行熬煮而抽成的丝,蚕丝线的加工又是一种将天然蚕丝经过解线、打线、结线、煮线、染线、理线等进行加工制作的工艺。在解线之前,首先需要从蚕茧中吧蚕丝都抽成丝线,这个步骤对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制作者选择直接购买已经完成缫丝的成品再进行加工。

(二)上关村蚕丝线加工技艺的发展史

大约在70 年代,具体时间不详,这项技艺由弥渡等地区传入本地,上关村开始进行蚕丝加工,这一技艺的传入,主要是由上关本地村民外出到弥渡地区进行学习技艺,增加家庭收入而形成的一门手艺。在机械加工丝线之前,上关村这门技艺的收入还是可观的,但受到机械丝线的冲击后,由于手工生产丝线的成本较高,蚕丝加工的手工行业收到了巨大冲击,不仅成本激增,销量也急剧下滑,在蚕丝加工这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不断降低;然而,大部分使用丝线加工其他物品的工匠经过实践,认为还是手工加工的丝线品质更为突出,因此,纯手工制作丝线的技艺出现复苏迹象。

二、蚕丝线加工的制作工艺

(一)蚕丝线加工的工具

1、解线工具

(1)解线架:解线架的大部分是自己用身边的小物件进行加工后制作成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底座(底座上面有小孔,还有石头压着,它的作用是固定住整根竹竿,防止竹竿倒塌)、“光滑竹竿”(四根竹竿由下到上不断收窄)竹竿的直径大约为2厘米,解线架上方有一个固定好的晾衣架,晾衣架的主要作用是在解线时改变丝线缠绕的方向,更加方便的把蚕丝收集到小棍子上。(图1-1)

(2)滚子:由两个十字星支架和四根光滑木棍组成的方形支架,可以很方便的把光滑的丝线收集固定在上面。(图1-2)

(3)收线机器:这件工具没有详细的名称,属于制作者自己利用磨刀机加工改装而成,使用的是当初买回来的磨刀器,在买回来之后,经过自己的改造,将磨刀石去掉然后在轴上固定住一根笔直的铁棍,让滚子可以用螺栓固定在上面,用来辅助收线。

图1 解线架

图2 滚子

2、打线工具

(1)打线架:打线架是由底座、配重、横杆组成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木头,其底端是一个木制的三脚架,向斜上方伸出一根单独的木棍,在这根木棍的顶端横向固定了一根一米长的横杆,在横杆上钉有四组钉子(每两根钉子为一),用于把固定在锡砣上的丝线挂在空中。而配重是一块废旧的齿轮,重量大概在300-400克左右。

图3 打线架

(2)抬线架:抬线架的整体结构都是由木头制成的,用钉子互相连接;下端是一个方便于单手持握的三脚架,上面有四根用来固定小滚子的钢筋,在使用的时候,就把四个滚好线的小滚按照细粗粗细的顺序套在钢筋上,同时在滚子和横杆链接的地方放上一颗“马秋珠”用以减小滚子旋转时的摩擦力。

图4 打线架

(3)竹竿:竹竿的作用就是在打线架的另一端固定丝线,就是由两根普通的竹竿插在一块木板上,并用配重压住,只要防止其倒塌就可以了。

图5 抬线架

(4)锡砣:锡砣是制作者自制的一种工具,成分全部是用金属锡构成的,下面较大部分制作方法是先把金属锡放在一个模具当中,然后对其进行进行加热至融化。锡溶化后,迅速把小铁棍插进去,一定要保持笔直,不然在使用时,锡砣旋转时无法保持稳定将会导致其正常使用。

(5)收线架:收线架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下方是由一个方形的木结构支架构成,上方是一个方形的金属滚筒,在使用时,在滚筒的两端套上轴承,向前转动手柄即可将丝线收集至滚筒上。

图6 锡砣

图7 收线架

(6)马秋珠①马秋珠:当地俗称,具体名称不详。:是一个用木头雕刻出来的圆柱体,表面非常的光滑,中间有一个直径一厘米左右的小孔。

(7)剪刀:更加方便的剪断锡砣上的线头和已经接好的蚕丝线。

图8 马秋珠

图9 结线架

3、结线工具

(1)结线架:结线架是结线的主要工具,由底座、支架、滚轮、横梁、和把手组成。底座是一个四边形,类似于横卧的罗马数字“Ⅱ”。底座的两边各有一根支架,两根支架的中间有一根横梁,在两根支架的顶端各有一个大约3 厘米深的凹槽,用来放置滚轮。而滚轮是一个正方形的木条,木条上有两组十字形的木棍和最外层的4 根竹竿相连,中心是一根铁棍做芯,同时铁棍的一端在被折成“Z”字形之后也用作把手之用。

(2)刀片:刀片就是最老式的双面剃须刀的刀片,但是为了方便使用,制作者在刀片的一端用比较厚一点的胶带包裹起来,不仅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双面使用,而且可以增加使用的寿命。

(3)手指保护套:保护套也是自己进行制作的,用了最简单的布料缝起来,可以对手指最容易受伤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护。(通常只用一个套在左手食指上)

4、煮线工具

(1)无底灶:无底灶实际上是很久以前农村很常见的烧柴火的灶台,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锅的底部会产生裂纹,就把他打一个和煮线用的锅直径稍小一些的孔,可以更加方便的对锑锅进行加热。

图10 锑锅

(2)锑锅:银白色,

曾经老一辈的人们做饭时最常用的锅。(由金属铝制成云南方言称锑锅)

(3)细钢筋:一节直径1 厘米左右,长度30 厘米左右的钢筋,主要作用是在锅中对蚕丝进行染色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搅拌,之所以使用钢筋是因为钢筋表面较为光滑,不会把丝线划坏或起毛。

图11 无底灶

5、染线工具

(1)锅:一个直径40 厘米左右深20 厘米左右的器皿。

(2)用废丝搓成的绳:用之前各道工序当中剔除的无法使用的边角废料搓成的绳子;主要用于捆扎准备进行染色的蚕丝,和绳子的作用相同,但是更加耐用。

(3)颜料:常见的各种颜色的化学染色剂,传统中是使用德国进口的染料,现下一般选用大理这边自己生产的颜料。染色时,通常使用红色的染料较多,再根据要染什么颜色的丝线,来加入其他颜色来进行调配。

(4)筷子:直径1 厘米左右长30~40 厘米的细竹竿。用于搅拌染色中的蚕丝,防止染色不均匀。

6、理线工具

竹竿:一根3~4米长,直径5厘米左右、表面光滑的竹竿。用来晾晒染色完成后的丝线。

塑料包:丝线晾晒完后,用塑料包裹起来进行保存。(用塑料袋进行包裹只是一个保护的措施,防止在存放和运输的过程当中损伤丝线。)

(二)蚕丝线加工的工艺流程

胡老师家的丝线加工不包括丝线加工流程中的第一道缫丝工艺①缫丝这道工艺并不是由制作者来完成的,是由专门产蚕丝的商户来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将蚕茧放于热水当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而是买回原料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因此,加工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解线

解丝时,要先把买来的蚕丝解开,开始解蚕丝的时候,要找一根线头来作为开始。据胡老师给笔者介绍,以前的解丝这道程序全部是手工来解丝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解丝是由一些简单的工具代替,工具的代替让解丝这道程序的速度和工作效率都有极大的提高。拉伸后撑到解线架上,有抽丝被压到的印记是里面而另一面就是朝向外面。在把蚕丝固定好之后就要寻找到线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拉住一根在最外侧的线顺着摸试试看是否可以找得到,如果找不到的话,就先捏住最外面的一根线,把它扯断,一头放在地上另一头和棍子上的线头相接。接好后转动解线架,并线就是将一根相对粗一点的和一根相对细一点的线并起来,做成和正常规格差不多的线,将不同粗细的蚕丝线分别滚在四个滚子上,将其分类。

解丝工序完成后丝线的粗细程度被分为四种,第一种和第二种线相对较细是用作并线的,另外两种线分别被称为单股粗和单股细。

2、打线

视天气情况而定,可以适当的增减打线架和主干的距离,如:天气比较好一点,风比较温和的时候,可以把支架稍微放远一点,让线下垂的稍微少一些,而下雨时可以适当缩短一些距离,让线绷的稍微紧一些,一般移动的范围大概在3-5 厘米之间。

(1)绑线:打线这道程序比较麻烦,首先要把之前已经分好类的线准备好,把滚子中间的孔插到抬线架上,找到滚子上的线头,把线头绑在锡砣上(打结时先绕五至六圈,然后左手食指的指尖捏住线,右手逆时针转一圈,在把锡砣顶端的那部分穿过圈)

(2)支线:把锡砣放到打线架上,打线架上有四颗钉子,每隔十厘米有一颗钉子,钉子的作用是支撑住丝线。使锡砣沉至地面。

(3)拉线:拿起抬线架(左手拿着抬线架的斜杠,右手扶着抬线架右边的杆子)跑到对面的竹竿,用右手先把之前并好的一架线从下至上拿出,左手拿好抬线架,从左往右绕过竹竿,再往回跑,另一人在收线架这边收线。收线的时候,右脚踩住收线架的底座,再用膝盖顶住收线架的支架,不断地顺时针搅动收线器的把手,收线的速度要和抬架子的人配合好,不然很有可能会把刚才搓好的线扯断或者让抬着抬线架的搭档过于劳累,也有可能导致线的长短不一致,使打结的时候更难以调整每根线的长度,增加浪费的程度。

(4)搓线:拿着抬线架跑的人,在跑回来的时候,要把抬线架上的线从支线架的上端绕到下端,绕好后,用锡砣像之前的方法打结,打结后还要和之前在支线架上的锡砣调整位置,以及松紧程度,再用“皮草鞋”(搓线板)搓动锡砣的伞骨部分,搓动时,右手向前,左手向后。然后在把两根线并在一个锡砣上,打结的方法和上一步是一样的,将多余的一个锡砣扯断,扯断后,拉线的人把多余的锡砣递给另一个人进行打线的第一步,而拉线的人再用“皮草鞋”搓动剩余的锡砣,这里在搓动锡砣时要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搓动三次即可。

(5)剪线:把线并好后,左手拿两根并好的线,右手拿两根并好的线,把它们再支到支线架最右边的四个固定位置上,用手来回拉动,使线之间的松紧程度一样。在此同时,再把它们合在一起,用剪刀剪断。

(6)收线:剪断后,就是之前提过的收线,收线时,要先把之前剪断的线接到收线架的线上,打结时,先穿过收线架的孔,把线头拉回来,左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将线头和另一根线拉在一起,再从上往下绕出一个圈,将线头穿过大拇指上的圈,在向自己站的这侧把线拉紧。这样之后右手拉线,控制线在收线架的滚轮上分布的位置,这样是为了使打好的时候线均匀分布在滚轮上。接着右手就不断转动大滚轮,脚再踩住收线架的底盘,膝盖顶住收线架的支架即可,这样一架线的制作程序就完成了。

(7)在打线完成后,还有一个小小的过度程序,就是在将收线架上的线收集到小滚子上的时候,要滚两次,第一次是把收线架滚桶上的线滚到小滚子上,然后在悬挂一个衣架,让刚才那个滚子上的线穿过衣架再次收集到另一个专门用来泡水的滚子上(每个小滚子上滚20架线),据胡老师的介绍,这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刚打好的线当中存在的引力,让线的扭力更加均匀。但是在滚第二道的时候要注意,要让滚子中间的部分稍微厚一点,两边稍微薄一点,而且最靠两边的线要距离滚子的边大约1厘米左右,这么做主要的目的是避免在泡水之后丝线由于吸水后重量增加而散开。

(8)泡水时,将滚好的线放进一个桶里,用石头把滚子压好,避免滚子泡水时漂起来,在泡水的时候尽量使用热水这样可以缩短浸泡的时间,正常情况下泡水一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取出来结线了。

3、结线

结线技术就是把打好的线收集到结线架上,转两圈可以制成一支线,此时的线被称为生线。具体的操作构成如下:

(1)开始的时候先把泡好的线接在方形的解线架滚轮上,要靠朝最右边贴近把手的地方,把线头系好后顺时针转动滚轮,把100支分成一组(每一架有56支)再把;零头的部分去掉,两架线一共有112支,去掉零头的12支线,剩余的100支线用废丝扎起来,剩下的12 支线凑够100 支以后再合并起来,这样主要是为了避免染色的时候出现过多的零线。

(2)在把线系到滚轮上的时候打的这个结被称作活扣,这种活扣便于绣花人在使用的时候,便于解开。具体的方法是:在左手的拇指上绕一个环,用右手拉住线的一头,然后由内向外的把线头穿过左手拇指上的环,然后把线拉紧整理到最右边方便取下。

4、煮线

煮线的具体过程大概这样的:先烧一壶沸水,在锅中加入碱,再把热水冲进去,一边冲一边搅拌,水冲至锅的三分之二,加入碱的数量要根据线的多少来决定,由于碱的主要作用是使线可以软化,但是碱又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碱的用量全凭经验来进行判断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是碱放少了,线就会比较硬,不能使用。而碱如果放多了又会导致在煮线的时候线就被腐蚀断掉。大概2200 支线要放入一两碱,搅拌均匀后左手拿着接好的线,右手拿着竹筷,按顺序的放入装有沸水的锅中,再煮5~6 个小时,煮的过程中要边煮边翻动,前四小时每分钟翻两到三次,四小时之后,每隔十分钟翻动一次,在住的过程中,如果锅里的水变少了,就要继续往锅里加水,(冷水热水皆可)煮完之后要用自来水漂洗5~6次。

5、染线

上色(染线)这个过程也很繁琐,首先是上色,把颜料放进水里调开,而且所有的颜色都要等待水烧开后才可以放颜料进去进行溶解,如果是用冷水进行溶解颜料的话会导致染色时颜色的不均匀。

据胡老师给笔者介绍,常见的颜色一共有二十多种,分别是茄子色、蓝色、黑色、白色、乌铜色(深、浅)、黄色、鸡脚黄、金红色、粉红色、大红色、荔枝红、深粉红、淡红色、玉绿色、黑绿色、小绿色、柳青绿、橘黄色等等。

凭借多年的经验来掌握颜料的用量,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再加一点颜料调整颜色直到满意为止,在把颜色调整好之后,将解线时无法使用的不规则部分搓成绳,用来把丝线按照500 支穿成一挂,每一锅一次染4挂一共2000支,来分批次的进行染色。

其实这么多种不同的颜色配比也是非常复杂的,据笔者了解,染颜色并不是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直接把固定颜色的颜料加进去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自己来进行配色。

据了解,在平时的生活中,村民们最常用到的颜色就是红色,在胡老师家红色染的也是最多的一个颜色。(每次去买颜料时红色的颜料买的最多,要买五至十斤左右,黄色一斤左右)。每一种不同的颜色在进行染色时都有不同的要求。

首先,所有红色系列在染色时都要用沸水来进行染色,而且要一边加热煮沸一边染色。

其次,除红色以外的均用冷水进行染色,这里也不仅仅是冷水就可以,而是要用沸水将颜料溶解完成后,等待其自然降温冷却至常温后才可以开始染色。

再次,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在染黑色的时候工序最为复杂,首先要用沸水先把颜色调好,之后放在火上煮,然后要用清水冲洗一遍,冲洗后在进行一遍染色,并且在染色的过程中也要再煮,第二次煮完后,黑色就染色完成了。(之所以染黑色要煮,是因为它的上色温度较高,只用沸水温度太低,要连续加热才能更黑,如果不加热染出来的黑线颜色就显得比较淡,达不到要求。)而在除了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当中,纯色系列的都只用进行一次染色就可以。

在进行染绿色丝线时,对阳光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染出来没有阳光的照射,它的颜色就会变“花”,所以染绿色丝线一定要选择晴天。

笔者在和胡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常见的这二十多种颜色当中,鸡脚黄色是在金黄色的颜料当中添加入一定比例的红色,大红色染色前要加入黄色。总的来说就是所有纯色的丝线在染色时都是有基本色加入一定量的黄色来进行提色处理的。而像是粉红色、绿色和蓝色系列的颜色深浅则是按照染色是颜料用量的多少来决定的,调整颜色的深浅并不用添加其他的颜料。当然也有极少数颜色是比较特殊的,比如乌铜色和茄子色,茄子色看似有一点用蓝色和红色混合出来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单独的颜料,并不需要调配,直接进行上色就可以了,而乌铜色却是用大红色和绿色按照比例进行调配制作的,而且比例需要控制的极为精准,稍有一点点差错就会影响最终成品的颜色效果。

在常见的这二十多种颜色当中,让笔者最为震惊的当属粉色了,粉色和白色的线相对比,无论是质感还是手感都非常相似,而且淡粉红色很有白色的感觉,不过在询问中发现,白色的丝线虽然不染色,但是需要彻底的进行漂白,而同样是颜色很淡的粉红色却是坚决不能漂白的,而且尽管是由非常淡的一点点红色来进行染色也一定要用沸水来染色不然最后的成品就会显得暗淡无光。

6、理线

首先用竹竿把线挂起来晾晒(之所以选择竹竿是因为竹竿其表面较为光滑,不至于在之后的处理中影响线的质量),然后适当的对其进行搓揉(这样是为了让线的触感更加柔软)。然后进行数线,以10支线为一“兜”,并将其打结。

为了避免影响成品的质量,在存放时,要选择表面光滑的东西将其包裹起来待售。

三、蚕丝线的用途

在大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村民们买线主要是用来绣花,以美化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使得衣着更加绚丽多彩、在建房时买五色线祈求平安吉祥,举行丧礼时使用,让逝者安息。

(一)刺绣

因为当地的民族特色特别显著,所以大部分的绣花都体现在当地白族的服饰上,服饰上五颜六色的花纹会让你赞不绝口。

刺绣包

(二)建筑

房屋建好后,在房屋的中梁上挂上五色线,每支线都是不同的颜色,分别有黄色、玉绿色、水红色、淡红色、荔枝红五种颜色,在当地这样挂这五种颜色在主梁上,代表着平安吉祥,世代安康。

(三)丧礼

村中有老人将要去世时,当地的人把五色线栓在宝器和大枣上,给即将去世的老人含在嘴里,含好后线头要留在嘴角外面,据说这样是为了老人去世后到了阴曹地府也不会吃寒受冷,得到安息。

四、丝线加工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人人生史

蚕丝染线传承人:胡平,男,64岁,1954年生,从事蚕丝染线工艺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他没有具体的师傅,小时候是父母从事这项工艺,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便学会了此项工艺,现在已经是这项工艺的第二代传承人;而他的父母是当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到弥渡进行学艺的。

(二)蚕丝工艺的传承现状

目前为止,在大理市喜洲镇上关村周边,会进行蚕丝加工工艺的仅有胡老师①胡平,男,汉族,1954年4月生,65岁,上关自然村胡平老师家,2018年7月25日。一家。据调查走访,不少村民都说胡老师家丝线的质量是最好的。因此,笔者到胡老师家里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同时利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学习了丝线加工的全过程。

据胡老师介绍,蚕丝加工这项工艺,在机械绣花出现之前的三四年间,手工制作对蚕丝染色加工的产品销量都是很好的,尤其是在农闲的时间,很多的村民都会来到胡老师家购买或订购一定量的蚕丝,回去加工白族的民族服饰等。但在三四年前,不断地出现了机械绣花的加工机器,随之带来的影响使得胡老师等手工匠人们的销量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每年的销售情况都在不断下降,不过随着机械加工的普及,人们慢慢的发现机械加工的刺绣质量和质感并不如手工加工的那么好。尤其是在立体感这方面,手工加工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都比机械加工的好很多。所以,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作用下,手工蚕丝线的使用和销售情况有所好转,慢慢步入了正轨。

农忙时,销售情况不是很好,每个月大概可以有2000 元左右的收入,除去1400 元左右的成本,净利润大约还有600元左右。

农闲时,销售情况较好,每个月大概可以有4000 元左右的收入,除去3000 元左右的成本,净利润大约还有1000元左右。

目前大理市上关村做这项工艺的仅此一家。且子女由于各方面的问题都不大愿意进行学习,所以这项工艺的传承具有很大的挑战。

五、结语

这次来到大理市喜洲镇上关村访谈,虽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但是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种收获虽然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每个人心里都很有感触。在做蚕丝线的访谈时,刚开始就是雾里看花,只是当做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来对待,直到第二天笔者再次与传承人进行访谈的同时,开始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后,真正的用心来感受做蚕丝线工序的不易、其工艺文化传承的深邃、传承人与蚕丝线的情感与交融等方面之后,才想要不管是哪一步流程,笔者都想把它学会,即使有时候因为难度大学不会,笔者也要不断的尝试,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才明白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作业,更多的是教你如何用心来面对每一件事,学会如何去站在当地人的角度去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蚕丝线加工这项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工艺,不仅承载了当地村民的记忆,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由于蚕丝的成本较高、利润低,加上制作的流程很繁琐,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和继承这项工艺,很可能有失传的可能。所以笔者呼吁,在政府给予一些政策帮助的同时,作为文化主体的村民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新性,更需要更多热爱、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青年人深入到基层、社区、农户家中去真切的学习这些文化事项,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的田野调查,需在此特别感谢我们的报道人:胡平、张恒茂等。

猜你喜欢
收线蚕丝滚子
特大型调心滚子硬车削工艺试验探究
圆锥滚子轴承半凸滚子的优化研究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仿真模拟在多联推力滚子轴承研发中的应用
圆柱滚子轴承失效分析
扁丝十头收排线机的改进
爱打黑鱼的爸爸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亨通线缆荣获“优秀自动创新成果”奖
我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