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堂艳,麻国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
就业即在必须努力的法定年龄内工作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能力或愿望的人有合同关系的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对生活的依赖,手工作坊逐渐形成,并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因此,在中国最早的雇佣关系出现了。
最原始的就业即简单的契约关系,人们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认为“能赚钱就是王道”,1977年,高考制恢复,这不仅实现了众人“鲤鱼跃龙门”的命运的巨大转变,更重要的是此时国家实施就业包分配,只要你被大学录取,你的工作就不会成问题,但是,1996年,人事部颁布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自主营业出现,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发展不明显,企事业单位对人才招聘的要求不高,所以一揽子计划向自营职业转移并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大学生对于“就业”没有太大的恐慌。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高校和学生在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连续上涨生,大学生已经变得无处不在,加之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急剧提高,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必谈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网上问卷调查,发出170份,实际收回165份:(见附件Ⅰ)
图一
1.就业信息来源于校园招聘大会的占81.29%;网上搜索招聘信息的占80.61%;自主外出寻找招聘信息的占75.15%;亲朋好友推荐的占56.36%。(图一)
2.毕业后46.47%的人选择直接求职;18.79%的人选择自主创业;14.55%的人选择报考公务员;20%的人选择考研深造。(图一)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校园招聘大会和互联网几乎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就业信息来源,而毕业后大多数学生选择直接求职,但却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更严重的是毕业后选择在山区就业的寥寥无几,甚至没有人愿意在山区就业。
从最开始的雇佣制到国家包分配,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并不明确,对职位,薪酬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及要求,可随着时代潮流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就业观也发生了质的跳跃。对此作出的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为毕业后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占52.73%;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占27.88%;一定要找到高新工作的占11.52%。(图三)
2.毕业后74.55%的大学生愿意自主创业;25.45%的是不愿意自主创业的。
3.择业时注重高薪酬的占45.45%;注重专业对口的占40%。
4.择业时60.61%的考虑薪酬,56.36%的考虑专业;55.15%的考虑环境;48.48%的考虑个人爱好。(图五)
5.毕业后就业目的地视情况而定的占55.15%;选择一线城市的占29.09%;选择在县城的占13.33%;而选择在山区就业的为2.42%。
6.毕业后就业方向选择事业单位的占70.3%;选择国企的占63.64%;选择政府机关的占60.61%;选择自主创业的占47.27%;选择私企的占49.09%。(图二)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大学生选择自己的工作时,他们更关心的是工资,环境的质量水平以及行业是否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喜欢与否。
根据上述对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调查,很大程度的说明了现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而转变的,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的困难使他们更多的选择了自主创业,而薪酬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首要目的,更严重的是他们几乎将山区放在了就业的考虑范围内,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式仅仅局限在了工资,环境等方面。
在高考制改革初期,国家包分配,大学生就业率可谓是100%,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总能听到老人们说:只要你考上大学,当你被公务员录取时,就是“铁饭碗”,你不必担心将来的工作,不用风吹雨淋日晒。可现今,“铁饭碗”早已消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就业率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家开始实行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逐渐取消编制而实施聘任制,那“铁饭碗”还能长久吗?显然是不能的。除此之外,现今大学生数不胜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尤为突出,社会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几乎相对峙。所以,综上所述,导致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转变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逐渐实行公务员,事业单位聘任制,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公务员招录考试;
2.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1.劳动力过剩;
2.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人才需求变化;
3.网络时代的不断创新,AI智能的不断出现;
4.就业岗位与就业资源的不到合理配置;
5.岗位人才要求不断提高。
1.给予大学的实践机会较少;
2.对大学生没有较好较全的就业指导;
3.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性;
4.给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环境及机会。
1.好高骛远;
2.没有姣好的职业规划;
3.个人能力不满足就业需求;
4.专业知识范围受限甚至专业技能不精;
5.不愿意受到自由束缚以及不愿接受低薪,低职,环境差的工作。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给不同领域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国家的长足发展。国家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体,国家是人民的保障,人民是国家的绝对因素。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发展分不开。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发展健康,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安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而一定程度上左右劳动人民工作的是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所以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经济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就业形式严峻。经济增速的下滑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只要遇到危机经营困难就很难在翻身。新的就业问题就此产生。要想在在一时期存活下去就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应该与时俱进,由此看来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可以促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教育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大学生特别受欢迎。教育单一就业方式单一,就业观念保守。在1989年的时候,就业方式开始变的不在单一,就业观念不在保守,大学生纷纷自行找工作。教育的方式也不在是机械的,而是变得灵活充满竞争。1993年的时候,"铁饭碗“现象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择业甚至是自主创业。这一时期的教育也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总之,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教育的转变。
就业是一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就业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途径,就业能使人具有自尊心。就业能让自己认可接纳自己。如何获得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呢?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越来越重视人才素质。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要求高,对思想素质的要求也高。只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就变得尤其重要。我们大学生不能在抱着文凭在社会中具有优势的思想,在大学混日子。而是要借助在大学中的宝贵时间多学技能,多在假期去兼职磨练自己的意志,不能死读书只知道理论不懂实践。这样我们就会与社会脱节,被社会淘汰。对于大学生来说转变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特别重要。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普遍化,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教育水平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显的不对称,社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有限,并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且一部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使用人单位对他们有质疑。
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过于保守,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实际操作起来有困难。
综上所述可知预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会有以下转变:
1.抛弃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竞争就业,竞争择业,艰苦创业,先就业在择业,积极进取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无数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2.淘汰传统的就业方式,选择自主就业,灵活就业。
未来的社会是充满挑战和竞争的。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技能和思想素质,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才能有一席之地。我们大学生要在社会工作中不断磨练,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1.社会层面
大学生的就业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完善就业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2.学校层面
一方面各高校应该了解最新的就业环境,了解社会市场缺少的人才,根据社会现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训课程。让学生不只是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实践。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每年都应该学习,而不只是毕业的时候学习。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提前就了解市场的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3.个人层面
(1)看清社会形势,把握机会就业;
(2)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到基层锻炼自己;
(5)从现实出发,先就业在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