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燕娜 韩庆敏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本校,并结合本校教学活动的日常,在学科的教研、培训、科研的研训一体化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笔者学校在近年来教研组建设中,也曾实施校本教研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呈现了研修问题不够聚焦,目标不够清晰,路径不够明了,以致活动效果不理想。去年本教研组以“单元计划”为载体,落实了“主题式”校本教研,经过一年的努力,教研组成员都感觉到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进行“主题式”校本教研,笔者所在教研组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成熟稳定的教研组是由骨干或名优加年轻教师组成,教研组现状年龄分化差距大,但都有各自特点。如骨干名优教师是教研组发展的关键力量,能够引领年轻教师在成长期中“突围”;发现和挖掘名优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教学潜能,焕发老教师的“第二春”。而年轻教师是教研组发展的后期储备力量,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上手快”。年轻教师需要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独特的问题视角,老教师需要接受年轻教师的激情与冲劲;于是共同校本教研就成为两者的“增效”与“升值”桥梁。笔者所在学校有9位体育教师组成,其中市名师和区骨干教师各1名,7位年轻教师工作时间在7年至实习期不等。在开学初本教研组以“技术、体能、运用”构建单元教学为研讨主题,通过“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分解教材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三维度构建小单元解决练习方法多样性的问题。为此以贯彻省纲要为契机,激活团队成员,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进行明确分工;在本教研组中市名师作为总负责人,负责规划引领“主题”校本研究方向;具备丰富经验的区骨干教师负责组织开展课堂诊断与纠偏;年轻教师实践摸索成长。形成了以“市名师”为核心,“区骨干”为专业指导,“优青”为行动实践;组建了“名师+骨干+优青”的科研团队,也是“决策+专业指导+行动实践”的团队(图1),形成一种同伴互助的研究形式。
图1 团队关系
校本教研应是以校为本,与教研组建设相融合;“主题式”校本教研则是依据本校自身发展需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在教研组建设中,以满足教师专业的发展、满足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本校以科研推进学校改革的步伐,每学期末根据各学科教研组成绩评定等级,校本教研占据很大比重。在学期初各教研组都要进行校本教研申请,结合我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内容,2016春季学期初体育组以“技术、体能、运用”构建单元教学为研讨主题进行了申请。通过“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分解教材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三维度构建小单元解决练习方法多样性的问题。体育组制定了以“技术、体能、运用”构建单元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表1),通过理论学习、构建单元教学、制定课时计划、课堂观察、教研展示几个阶段探究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益。
根据时间节点,按照教研实施路径,我们每阶段分步实施,此过程也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过程。第一阶段:“理论”先行,名师引领。教研组成员以“理论学习”为主题,提高对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认识。由本校市名师向外校市名师发出邀请来本校研讨讲座,确保从根本上认识三个维度,研究三个维度。在名师讲座中我们明晰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等课程基本概念。本教研组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将有利于拓宽教学视野,降低大单元的编排难度;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教教材”现象的发生。第二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的内容。根据“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思维,以体育组为成员分两小组实践,前期3月7-18日各组自我诊断拟定单元教学计划并不断修改完善,最终两组完成两份“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计划: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行进跳跃方法和游戏》和水平二《多种形式的传接球活动方法》。后期3月21-31日根据各组制定的单元计划,各写一份课时计划,并确定上课内容:二年级“多种形式单双脚跳跃游戏”和三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第三阶段: 以计划为依托,进行课堂观察与实践。4月4-28日两组教师以第二阶段制定的课时计划为依托,进入课堂观察实践阶段,4月29日两位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积极针对趣味学、多样练的教学策略探索,进行了组内研讨课。第四阶段:以教研培训为平台,进行诊断与反思的实践。校本教研以校为本,但不是自娱自乐,校本教研更要走出,要经得起同行的检验。2016年5月30日,我区小学体育教师8学时培训即“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全区小学体育教师前来参加和观摩。为此,我校以抽签方式,选取中青两位教师代表在区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研讨后受到区教研员的肯定,同行们也称赞我校教研活动做得扎实。
表1 “技术、体能、运用”构建单元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表
表2 校本教研课程(项目)申请表
表格3 校本教研研究过程记录
表4 校本教研进度表(项目)名称:
校本教研活动应是三段式,即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校本教研中“活动后”是一轮“主题化”教研活动的最后阶段,且此阶段更是“下一轮”的起点,但教研活动往往仅注重前两段,而活动后不太注重。“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活动后”应是校本教研的反思提升阶段,也是经验推广成果体现的深化和升华阶段,一定要把前期的资料收集汇总,纸质书面与电子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档案管理。例如在学期中校本教研中,以“技术、体能、运用”构建单元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推进过程为主线进行资料汇编。1.教研组成员资料表及申请表(表2)。2.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表。3.校本教研研究过程记录(表3),校本教研进度表(表4),积累研修过程性资料(如成员读书笔记、专家讲座PPT、授课单元计划、公开课教案、教研现场评课发言与记录、录像、照片、成员反思案例集等)。4.考评汇总表(教研活动出勤率、参与公开课级别及次数、评课发言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