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研究

2020-04-03 07:43陆敏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血常规部位静脉

陆敏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输血科,江苏 苏州 215000)

血常规是临床中的基本血液检测项目,血常规检测主要检测血液中的细胞部分,通过对细胞含量的检测,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分析患者的健康状况,比如是否发生感染,是否有贫血症状,是否患有血液疾病[1]。现对16例血常规检测患者,研究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血常规检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4例,支气管肺炎4例,慢性肾脏病5期5例,体检1例,胃炎1例,肺部感染1例,支气管炎1例,脑积水1例,大叶性肺炎1例,肺炎1例,年龄3-80岁,平均(57.6±6.2)岁,有研究意义,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纳入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未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采血,全自动细胞分析仪采用迈瑞6800,供应商:广州市慧杰贸易有限公司,所有患者的检测与采血方式均由同一位实验室检测人员完成。末梢血采血方式,在手指部位采血,指导患者坐位或者站位,对手指部位进行消毒,皮肤晾干后,在手指部位进行穿刺,穿刺后采集血液40 µL,血样保存采用抗凝管,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贴签,在采样后2 h内进行实验室检测,相关的数据均由迈瑞68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完成,记录和分析数据。静脉血采血方式,在肘静脉采血,患者仍然自主选择坐位或者站位,对周静脉部位及周围组织进行常规消毒,晾干皮肤后进行静脉穿刺,抽取2 mL静脉血,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可少于1 min,采集血液放置在抗凝管中,采集后2 h内完成检测,使用仪器仍然为迈瑞6800,记录和分析检测结果[2]。

表1 两组RBC、HB、MCHC、MCV、PLT和WBC的对比(Mean±S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RBC、HB、MCHC、MVC、PLT和WBC,各项数值均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参考值。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RBC、HB、MCHC、MCV、PLT和WBC的比较,观察组RBC、HB、MCHC、MCV和PLT较高,WBC观察组较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血常规检测中采用肘静脉采血方式结果更加精确稳定,检测结果为:观察组RBC、HB、MCHC、MCV和HB较高,WBC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原因分析为:末梢血采集的血液样本来自毛细血管和动静脉血,受血流速度影响,会导致血小板在穿刺部位快速凝结,影响检验样本获取质量;另外末梢血数量较少在采样过程中往往需要按压才能良好的获取,在按压过程中也会影响血液样本质量,因此检测结果相对不是很精确,易出现偏差,对一些较小的病变不易观察;肘静脉采血时间短,可以良好地避免血小板集聚,且因血量比较充足无需按压,可以较好地保障采血样本的质量,从整体采血过程中可以看出血液样本获取所受限制少,因此血液样本相对稳定性较好,因此在实际临床中的检测结果更加精确稳定[3]。

综合来看:肘静脉采血方式血常规检测中RBC、HB、MCHC、MCV和PLT均较高,WBC较低,相对老说检测结果更加精确与稳定,临床运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常规部位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常规解读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