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0-04-02 07:20:46郑佳雯郑苔菁刘洪宏王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正常者龋率龋齿

郑佳雯,郑苔菁,刘洪宏,王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重庆 400016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进行性破坏性感染疾病。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率约为80%。目前已确定牙釉质发育不全是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牙釉质发育不全可由遗传条件、代谢紊乱等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其中全身性因素包括感染、代谢性疾病、严重营养缺乏、早产和接触化学化合物等。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激素,是类固醇的衍生物,在血液中最主要的循环形式是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在肝脏中生成,在肾脏中进一步羟基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2D]。1,25-(OH)2D是人体从肠道中吸收膳食钙的关键,对骨骼及牙齿的形成和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有10亿人面临着维生素D不足的风险[1-2]。有研究表明,成釉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是1,25-(OH)2D的靶细胞[3],孕妇子宫内维生素D不足可影响胎儿成釉细胞代谢,进而导致幼儿牙釉质发育不全[4],因此儿童更容易受到维生素D不足的影响。

目前已有多项关于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有报道显示儿童自身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可增加龋齿的患病风险[5-10],但也有研究认为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11-14]。因此,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据尚不能明确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的关系。本研究对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期明确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龋齿的病因探索及其一级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收集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此外,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使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龋、龋齿、龋病、牙白斑、蛀牙、牙齿、低龄儿童龋、儿童;英文检索词:Vitamin D、25(OH)D、1,25(OH)2D、Dental Caries、Dental White Spot、Tooth、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Children。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关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关系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等;②研究对象为0~19岁儿童(<6岁为乳牙期,6~12岁为替牙期,>12岁为恒牙期);③研究的暴露因素为儿童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血清25(OH)D<3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30~50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50 nmol/L为维生素D水平正常[15]];④结局指标包括龋(decayed)、失(missing)、补(filled)牙数(DMFT/dmft)或患龋经历;⑤文献提供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或者有足够数据可计算求得;⑥如果包含同一人群的研究被发表1次以上,则选择样本量最大或者最新发表的研究;⑦文种限定为中、英文。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只有标题、摘要,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③分析数据不全或不清晰,结局指标不一致的文献;④质量差、缺乏原始数据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若遇分歧则讨论解决,必要时由第三方裁决,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文献数据提取内容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研究的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等;②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包括样本量、患者的年龄、国家等;③龋齿的诊断标准;④维生素D水平来源;⑤校正因素;⑥RR值及其95%CI。

1.4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纳入的研究类型,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质量评估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NO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最高得分为9分,最低得分为0分,得分为7~9分、4~6分、<4分分别表示方法学质量较高(A级)、一般(B级)、较低(C级)。横断面研究参考Rostom等[16]对横断面研究的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估,6.0~7.0分为方法学质量较高(A级),4.0~5.5分为方法学质量一般(B级),<4.0分为方法学质量较低(C级)。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参考Little等[17]STREGA声明的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估,总分≥3分为方法学质量可靠(A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R作为效应统计量,并计算其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1),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当各研究结果间无明显异质性(P>0.1,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各研究结果间存在明显异质性(P≤0.1,I2>50%)时,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对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进行处理,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Meta分析的检验水准为α=0.05。观察漏斗图是否对称以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2061篇,经剔除重复文献,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初步获得相关文献42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文献32篇,最终纳入文献10篇[5-14]。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10篇文献共包括14项观察性研究,其中1篇文献[13]包括3项研究,2篇文献[5,11]包括2项研究。14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较高,其中6项横断面研究为A级,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为A级,4项病例对照研究为B级,1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为A级。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总的合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 596例研究对象,患龋者5338例,患龋率为42.38%。其中维生素D缺乏者1075例,患龋者512例,患龋率为47.63%;维生素D不足者3676例,患龋者1580例,患龋率为42.98%;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7845例,患龋者3246例,患龋率为41.38%。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异质性(I2=69.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较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升高11%(RR=1.11,95%CI 1.01~1.21,P=0.03,图2)。

2.3.2 亚组分析结果

2.3.2.1 研究类型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观察性研究,其中6项横断面研究[5-7,11],3项队列研究[8,10,14],4项病例对照研究[9,13]。①6项横断面研究纳入5646例研究对象,患龋者2863例,患龋率为50.70%。其中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2435例,患龋者1019例,患龋率为41.84%;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3211例,患龋者1844例,患龋率为57.42%。纳入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I2=66.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CI 0.83~1.59,P=0.39)。②3项队列研究纳入878例研究对象,患龋者258例,患龋率为29.39%。其中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142例,患龋者60例,患龋率为42.25%;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736例,患龋者198例,患龋率为26.90%。纳入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I2=77.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6,95%CI 0.83~2.23,P=0.22)。③4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27例研究对象,患龋者284例,患龋率为53.89%。其中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222例,患龋者142例,患龋率为63.96%;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305例,患龋者142例,患龋率为46.56%。纳入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I2=24.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较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升高61%(RR=1.61,95%CI 1.09~2.39,P=0.01,图3)。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cluded studies

图2 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相关性的森林图Fig.2 Forest plo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level in children and dental caries risk

图3 不同研究类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相关性的森林图Fig.3 Forest plo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level in children and dental caries risk of differently designed research types

2.3.2.2 年龄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观察性研究,其中乳牙期组纳入6项研究[6,10,13-14],替牙期组纳入4项研究[7-9,12],恒牙期组纳入2项研究[5]。①乳牙期组纳入1330例研究对象,患龋者453例,患龋率为34.06%。其中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273例,患龋者136例,患龋率为49.82%;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1057例,患龋者317例,患龋率为29.99%。纳入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I2=10.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较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升高74%(RR=1.74,95%CI 1.37~2.21,P<0.01)。②替牙期组纳入7584例研究对象,患龋者2975例,患龋率为39.23%。其中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3219例,患龋者1560例,患龋率为48.46%;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4365例,患龋者1415例,患龋率为32.42%。纳入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I2=67.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 0.95~1.06,P=0.95)。③恒牙期组纳入2579例研究对象,患龋者1357例,患龋率为52.61%。其中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916例,患龋者296例,患龋率为32.31%;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1663例,患龋者1061例,患龋率为63.80%。纳入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 0.75~1.47,P=0.77,图4)。

图4 不同年龄儿童组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相关性的森林图Fig.4 Forest plo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level and dental caries risk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children

2.4 发表偏倚 儿童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组研究数目>10项,因此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显示漏斗图两侧基本对称(图5),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3 讨 论

图5 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相关性的漏斗图Fig.5 Funnel char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level in children and dental caries risk

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在骨骼及牙齿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提高血液中钙、磷水平,并可在甲状旁腺激素及降钙素等的协同作用下,对骨基质进行钙化,从而增强骨质的坚硬程度[18-19]。维生素D缺乏不仅可导致骨骼相关疾病,还与多种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慢性肾病等[20-21]。目前维生素D与龋齿形成的关系尚不明确,已报道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①维生素D通过其受体发挥作用,LL-37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龋齿形成相关[22];②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能会降低矿化组织中钙及磷酸盐离子浓度,从而导致牙齿局部脱钙[23]。另有研究报道,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控功能,可以诱导防御素和蛋白酶等抗菌蛋白的表达[24],防御素及蛋白酶具有多重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活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牙本质或牙釉质发育不全[25-27],发育不全的牙釉质可以促进龋病致病菌在牙齿表面的附着及定植,增加龋齿易感性,导致早期龋齿患病风险增高[28]。

目前,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的发生风险是否相关尚无定论。有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龋齿的发生风险[29-30]。Kühnisch等[31]发现,血清25-(OH)D水平升高与龋齿发病率降低有关,血清25-(OH)D水平每升高10 nmol/L,牙齿矿化不良的发生率降低11%。然而,Herzog等[11]发现,当血清25-(OH)D<30 nmol/L时,血清25-(OH)D水平与龋齿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较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升高11%;根据研究对象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乳牙期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较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升高74%,这可能是由于乳牙矿化程度较恒牙低,且低龄儿童尚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法自觉维护口腔卫生,故维生素D的免疫调控功能及对致龋菌的抗菌作用更加明显。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对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发育钙化至关重要,其血清水平降低还会导致龋齿的发生风险升高[32]。根据研究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对照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龋齿的发生风险较维生素D正常者升高61%,这可能是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不患该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若对照组中发生该特定疾病,则也将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因此病例组样本例数可能大于对照组,从而增大了病例组的暴露率。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①纳入研究涉及研究对象较多,提高了检验效能;②纳入的大多数研究都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增强了结果的可信度;③亚组分析结果与Meta分析总体结果一致,并且降低了组间异质性。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纳入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其中仅3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无随机对照研究,总体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低。

综上所述,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相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然而,关于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的研究较少,此结论尚需通过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正常者龋率龋齿
可信的部分
辽河(2024年1期)2024-03-04 23:05:16
儿童乳牙龋病的研究进展
科技视界(2022年25期)2023-01-05 02:55:46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河南省中小学生1991年至2010年龋齿患病率分析*
单纯肥胖不增加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