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权 支文杰 (昆山市林业站,江苏省苏州市 215300)
倪琳琳 (昆山市高新区农业服务中心,江苏省苏州市 215300)
“大秋”甜柿是以“富有”为母本、以“ⅡiG-16”为父本育成的完全甜柿品种(在日本及我国部分地区亦称其为“太秋”甜柿)。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较早引种“大秋”甜柿的地区,通过多年引种观察与栽培技术配套,“大秋”甜柿在昆山地区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强、优质、丰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等特点,且能弥补当地国庆与中秋期间地产时令鲜果较少的短板,故深受市场亲睐。为促进“大秋”甜柿在昆山地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现笔者将“大秋”甜柿在昆山地区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以期为昆山市及周边地区种植“大秋”甜柿提供技术参考。
昆山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15.7 ℃,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0.6 ℃,最低气温-9.8 ℃,日平均气温>0 ℃的活动积温为5 913.8 ℃,年平均降水量1 097.1 mm,最大降雨量1 53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85.9 h,年平均无霜期230 d[1]。
“大秋”甜柿引种后,种植于昆山市果品引繁基地,该基地位于昆山市东侧,占地面积8 hm2,其中甜柿栽培面积3.33 hm2,栽培土壤为粘质土,有机质含量为1.5%。“大秋”甜柿第一批引种于2010年高接在中间砧5年生的牛心柿上,母树株数3株;2012年起陆续于母树上采集“大秋”枝条,嫁接在野生甜柿砧木上,亲和性表现良好。此后在陆家镇果品基地、天福生态园、巴城镇龙潭湖果园等地进行推广种植,目前,“大秋”甜柿在昆山市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达13.33 hm2以上。
2.2.1 物候期
“大秋”甜柿在昆山市种植,萌芽期为3月下旬,展叶期为4月上旬,现蕾期为4月下旬,开花期为5月中旬,谢花期为5月下旬,生理落果期集中为6月,果实着色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果实可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落叶期为11月下旬,从萌芽到落叶的天数为242 d左右。
2.2.2 生长习性
“大秋”甜柿在昆山市种植,树势中等,主干枝条较为直立,树姿半开张,4年生树平均树高2.5 m左右,成熟枝条呈褐色,皮孔较稀疏,萌芽力、成枝力强;叶互生,呈卵圆形、勺状,长12~13 cm、宽8~10 cm,叶尖为钝尖,偏向一侧,叶色深;定植第2年即可少量开花结果,第3年正常结果,以长果枝结果为主,果实多着生于长果枝顶部,自然落果较少,单株产量在6.5 kg左右;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总体表现为生长势旺、适应性强、较耐旱、抗病能力强、病虫害发生较少、结果早、品质优。
2.2.3 花果性状
“大秋”甜柿属雌雄异花同株,为典型的虫媒花;雄花着生在细弱枝条上,开花时间与树势密切相关,通常比雌花早开1~2 d以上;生产上可种植“甘秋”作为授粉树。
“大秋”甜柿在昆山市种植,一般于9月中下旬即可采食;果实扁圆,横断面为方圆形,平均单果重为328 g,单果重最大可达470 g,纵横径分别为7.50 cm和10.15 cm,果形指数为0.74,果顶平而微凹;完全成熟时果色鲜艳,呈橙黄色,有光泽;果蒂部凹陷,萼片大且贴附于果面;果肉为橙黄色至红色,均一,无褐斑;果实成熟度不同时,口感差异明显,成熟早期肉质酥脆、略有纤维感,成熟后期果肉酥脆度下降,汁味更浓,风味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7%,种子数为1~2个,可食率为91%;成熟鲜果硬度大,抗挤压,耐贮运,采后自然存放硬果期达10~15 d,在真空低温情况下可存放40 d。见表1。综上,“大秋”甜柿可自然脱涩、丰产性佳、商品外观好、肉质酥脆、品质卓越、市场反响较好,适合在昆山市进行适度规模发展。
表1 “大秋”甜柿果实性状分析
2.2.4 横纹现象
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秋”甜柿在昆山市种植,部分年份甜柿果面易发生水波状横纹现象,严重时发生率可达25%左右,且该现象在福建等地也有发生。但经测量,横纹下果肉糖度较其他部位高出2°以上。
经调查分析,甜柿横纹的产生与周围环境湿度有一定的关联,在生产上,果实膨大期可通过套袋及覆盖园艺地布来降低环境湿度,以减少横纹的发生,见表2。
表2 不同地面管理方式、套袋对“大秋”甜柿横纹发生情况的影响(2019年)
参照《甜柿生产技术规程》[2],宜选择土层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建立“大秋”甜柿果园,且要求果园周边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同时,鉴于昆山市地下水位较高,建议果园采用起垄栽培或增设暗排系统。要求选择品种纯正、亲和性良好、根系发达的“大秋”甜柿健壮种苗进行种植,一般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均可种植,定植密度以(2.5~3)m×4 m为宜。定植后用竹竿固定防风,浇足定根水,并用黑色地膜覆盖树盘,以防止杂草生长、保温保湿。为确保园区沟系配套(有条件的果园可建立地下暗排与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需配备强排设备,以免树体遭受渍涝。
3.2.1 幼树期施肥(密植园定植后1~2年)
幼树期施肥以施用氮肥为主,要求薄施勤施,具体为:一年生小树发芽后每月追肥1~2次,第1次施尿素5~10 g/株,以后适当增加用肥量,并配施磷肥,于7月底停止追肥,9月中旬穴施基肥;二年生幼树发芽后隔月施肥1次,以施用速效氮、磷肥为主,9月下旬施基肥,以施用有机肥为主。3.2.2 成年果园施肥(密植园第3年以后)
成年果园宜适时施肥,以维系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一般全年施肥3次:第1次为催芽肥,于3月中上旬施用,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以确保萌芽整齐、促进新稍生长;第2次为壮果肥,于6月中下旬施用,一般每667 m2施尿素35~40 kg、硫酸钾30 kg、过磷酸钙20 kg,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第3次施基肥(又称“月子”肥),于10月底施用,以施用有机肥和磷肥为主,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不低于4 000 kg、过磷酸钙50 kg,主要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3.2.3 叶面施肥
除根部施肥外,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施肥,以满足不同时期树体与果实的营养需求,一般在花蕾露白时(4月下旬)喷施硼肥,在幼果期喷施微量元素肥,在果实采收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2%~0.3%尿素混合液等。
3.2.4 生草栽培
“大秋”甜柿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以土壤含水量为30%~40%时枝梢生长最好。因此,建议果园进行生草栽培,可种植红花草、黑麦草等,并注意及时刈割,同时结合秋季深耕,增施有机肥,为根系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外表光洁的大果可获得更高的市场售价,故在“大秋”甜柿生产上需进行疏果套袋。疏果一般分2次进行,分别在5月中旬和6月下旬,主要疏除畸形果和病虫小果;若按叶定果,一般结果枝在5张叶片以下的不留果,结果枝具6~10张叶片的留1个果,结果枝在11张叶片以上的留2个果;若根据枝条位置定果,一般选留结果枝中下部枝条两侧的果实。套袋适期为第2次落果结束后,套袋前要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待药液晾干后再进行套袋;套袋一般选用单层白色[3-4]或黄色防水蜡纸袋(套用单层白色果袋的果实比套用单层黄色果袋的果实可提早4~7 d成熟);部分果园可套双层纸袋,以减轻鸟害发生。
3.4.1 立木式栽培
采用立木式栽培的“大秋”甜柿果园,树体多选择开心形,一般要求树干分支点在0.5~0.8 m高处,具3~4个主枝,树高在3 m以下。要求在幼树期即开始进行树形培养,必要时可增设竹竿来调控树形;结果树主要通过修剪控上促下,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结果部位快速外移。
3.4.2 棚架栽培
采用棚架栽培的“大秋”甜柿果园,可借助棚体设施,通过拉枝和修剪来调控树势及控制负载量,以有效抵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提高果实品质。修剪一般分为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两种。其中,生长期修剪一般在4月—8月进行,采用抹芽、摘心、引绑等手段,选留合适的主侧枝和结果枝,以调整树势,节约养分,促使树体丰产、稳产;休眠期修剪主要是培养树体结构,保持树形完整,控制冠幅与体量,通过疏除病枯老弱小枝来确保通风透光。同时,要进行适时双枝轮换更新,对3年以上伸向株间和行间的老枝要及时回缩,以避免结果外移及枝条过多交叉,从而保持柿树的旺盛结果能力。
“大秋”甜柿在昆山市种植,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5],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角斑病、咖啡木蠹蛾、皮暗斑螟、刺蛾、金龟子等。其中,炭疽病对果实的影响较大,咖啡木蠹蛾和皮暗斑螟主要为害枝干。病害主要防治措施是抓好萌芽期、新稍生长期、果实膨大期等关键时期进行预防,特别是可通过果树修剪调整树势、加强果园清洁等措施,来降低病害发生基数。虫害防治则是一经发现,及时防治,可采用悬挂蓝黄板、增设太阳能杀虫灯、放置糖醋液诱杀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大秋”甜柿果实香甜,进入转色期后易发生鸟害,需采用套袋或架设防鸟网等手段加以预防。
“大秋”甜柿在昆山市种植,于9月中下旬即进入转色期,此时果实较为酥脆,可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分批采收出售。采收宜选在晴天上午8点前进行,采收时用专用采果剪刀贴果柄将甜柿剪下,然后轻放入筐内,搬运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摩擦及碰撞。采收后根据果面清洁度和果形大小进行分级包装,单果套泡沫网袋,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碰撞,也可放置在保鲜库进行短期贮藏。
“大秋”甜柿果实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施基肥,以恢复树势,并喷施药剂保护叶片,促进花芽分化。同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果园土壤干旱时要及时灌溉,以保持树体养分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