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交通土建类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20-04-01 19:02罗旭
西部交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罗旭

摘要:文章基于“交通强国”提出的背景和专业需求,分析了当前交通土建类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并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政策保障四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交通强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交通强国”作为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交通类高职人才培养和改革要放在“交通强国”的大背景下,从“交通强国”的策略中确定改革方向、细化人才培养,积极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1 交通建设新时期的机遇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都已成为现实。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公路里程达484.65万km,铁路营业里程高达13.17万km,内河航道里程达12.71万km,万吨级泊位数2 470个,民用航班飞行机场数233个,国内外航线4 945条,邮政快递网点274 635处[1]。见图1。

各项指标说明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高速发展,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但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下的交通运输事业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先行引领和战略支撑。可以说,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利器、利国之基石、强国之先导。”[2]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9月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 新时期交通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人才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未来交通运输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规模增大、运输方式日益更新、运输设施多样化发展,运输市场不断变化,因此,在此战略背景下,应高度重视交通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创新型高素质的交通人才,更好地应对日益扩大的人才需求。

《纲要》政策内容对比以往交通人才需求,呈现以下几点新的变化:

(1)知识水平提升。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上,行业发展更注重高效率、大推力、大功率发动机装备设备关键技术及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营与服务技术、城市综合交通协同管控技术、基于船岸协同的内河航运安全管控与应急搜救技术,以及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契合度较高产业。

(2)技能要求提升。在基础行业下,增加了装备升级技能要求,涉及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革新,尤其是智能化普及程度日益提升,更多地应用在交通行业。

(3)创新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实现交通运输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3]。在未来无论是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还是运输服务等方面,都将从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不断进行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从而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释放更大动力。

3 新时期交通土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科技兴国的主阵地之一,培养的人才应符合国家发展方向,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在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的新要求下,广西交通类高职院校应该紧跟行业需求、着眼行业关键缺口,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交通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发展重点,不仅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储备基层人才,还要推动交通生产力发展和全区高职院校发展。

3.1 针对交通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设置

随着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产业逐步进入大家视野,传统交通行业需要不断优化升级,突破自身,非传统行业需要适应新型知识内容的发展。同时,交通类的专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程度不高,《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色,进行多元化发展,开设旅游航道、旅游专列等专业。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更侧重传统行业的创新和新兴行业发展,现阶段交通类高职院校传统专业占比很大,学校教育资源倾斜程度大,新兴专业数量较少,即便有些院校开设较多,但是专业质量、师资及场地设备等欠缺,制约专业发展。

3.2 针对交通行业独有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在“第一课堂”的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通过双向锻炼,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一课堂”主要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响应国家号召下独立开设学科,但仅仅是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补充,没有进行专业化发展,学科地位也是处于课程设置的边缘化,教育水平提升较慢。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多是负责就业工作的職能部门老师,虽也在各二级学院(系部)抽调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讲座学习、授课分享,但是大多数为辅导员兼任,专业结合程度不够强,学生课堂代入感不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能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学生乐于将所学交通专业学科与创新实践类能力结合,在实操中提升个人能力,“第二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较多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及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虽有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学生进行“实战”演练,但是专业技术含量不足,与交通类专业机构背景契合度不高,针对性实效性不够显著,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幅度较小。

3.3 针对交通行业全产业链的人才输出方面

交通强国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注重交通强国战略部署,从全产业链角度培养针对材料、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装备及工艺优化等一系列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能够为地方企业输送劳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与战略背景契合度不高、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针对性不强、和行业企业研讨还不够密切等,导致人才输出力度较弱。

4 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策略

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归纳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其中首要任务为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内涵式发展,应围绕“交通强国”和“创新型人才”进行展开,聚焦国家发展新方位,融入企业人才新要求,更好地为交通行业发展提供人才。

4.1 基于行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整合课程资源

(1)结合交通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对接本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企业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结合“1+X”证书制度,对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全面调整。对标本地区产业化结构调整,增加急需的新型专业,丰富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删减边缘化专业,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融入各个专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整合相近专业,在未来交通先行的路上做好专业服务。(2)整合校内校外课程资源,调整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合理设置课程数量,将专业课程与公共素养课程相结合,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多元系统课程。(3)针对学校授课知识落后、企业中新知识和技术添加不及时等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专业课活页式教材探索,以一两门课程为试点进行研发,提高教材质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进行专项化学习,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打造思想牢固、技术过硬的创新型人才。

4.2 立足交通发展,优化教师结构,打造“双师”型队伍

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高低与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队伍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1)引入高层次、新型专业技术、企业高水平等多方面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补足专业发展短板。(2)广泛开展教师培训,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真抓落地,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打造专业化水平高、能力技术强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同时,鼓励教师积极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安排教师假期期间前去企业进行锻炼,有条件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兼职,多途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借助大师工作室平台,培养高水平大师级教师,树立教师榜样。(3)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较弱,进行教学、科研等方面锻炼和培养,能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4.3 标定目标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如何将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理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技能,使实训基地功能更好地发挥十分重要。因此,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侧重实训基地的完善。一方面,围绕新专业、新形势,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新技术和新要求,着眼长远,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对于原有的实训基地进行升级,结合企业最新要求整合完善。通过对实训基地的完善,使实训真正贴近企业岗位需求,着力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4.4 聚焦行业动态,出台政策支持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目前,政府出台了重要文件政策,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如《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14号)等。高校应当通过制定针对本院校的政策与激励措施,促进各方将注意力与培养点落实在交通产业过程中,进行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团体等形式的实践。在实践中解决创新孵化准备不足、创新基地成活率低、行业认可度不足等缺陷,从根本解决交通人才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的融合问题。

4.5 加强已有资源,树立示范典型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辅以“双导师”制度等手段,完善教学过程,从行业企业角度配置资源,深入课程改革,践行人才培养方针。通过与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开展交通类“现代学徒”培养模式,以企业导师结合专业导师的双向教学,利用教学改革新手段进行深度挖掘,以就业数据和企业调研为基准调控人才培养战略,从课程改革入手深化交通强国专业人才培养。如后页图2所示,建立课程设置机制,应用于专业群建设中,将课程设置、创新和企业需求对接,形成总体构架,在不断升级中完善培养策略。实施两年来,共新增行业区域专业学生竞赛奖10项、就业对口率增长7%、用人单位满意度提升为98%,为践行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培养复合型交通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5 结语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今后这个数字还将稳步增长。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建设交通强国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新时期交通土建类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应当从“交通强国”的背景和专业需求出发提出解决对策,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政策保障等关键点,在服务行业企业的同时提升人才素质,将持续输出复合型人才作为院校发展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杨传堂.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J/OL].人民交通,2017(11).

[2]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J].求是,2017(20):42-44.

[3]王 鵬,付 兰,许双喜,等.聚氨酯材料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聚氨酯工业,2017,32(1):5-8.

收稿日期:2020-06-0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