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媒体融合情境下如何发挥记者作用

2020-04-01 18:11何好斌
传媒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规章制度媒体融合

何好斌

摘 要:当前,正值奉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一系列体制机制以及人事制度改革陆续出台,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无论是从“新闻立台”出发,还是坚持“内容为王”,全媒体采访部记者都将以其专业的新闻素养、敏锐的价值判断、和娴熟的摄像技巧,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剖析全媒体采访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对未来媒体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媒体采访部;规章制度;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5-00-02

随着县级媒体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正在经历技术整合和机构调整,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新闻专业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融媒体建设发展中。正是基于这个背景,产生了该选题研究。

一、媒体融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全媒体采访部也在不断调整功能定位,其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形式主义、任人唯亲以及考核失衡等突出问题,从而导致整个部门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

一是责任机制不明,形式主义泛滥。责任意识淡薄,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没有明确“部门主任总体把关、值班编辑二级把关、记者三级把关”的责任机制,一旦某条新闻稿件出了问题,立马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记者,而不是去探究错误产生的环节和原因,更不会主动为记者担责;应付心态严重,前段时间由于人员流动,导致节目内容骤然减少,一段时间甚至出现“稿慌”现象,但是纵观整个部门其实影响并不大,人浮于事依然存在,只要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完全可以使栏目正常运转,而不是想方设法缩短整档新闻的时间;工作分配不公,当前全媒体采访部的人员组成包括时政组、民生组、外宣组以及其他人员,在周末任务分配方面,仅仅明确记者轮流值班,主持人只是象征性地写在备注一栏,事实上并不参与值班各项工作,久而久之,造成“会做事情的人,分配的任务也多”,部分记者由于过度劳累甚至出现生病住院的现象。

二是监管主体缺位,任人唯亲严重。目前的出勤主要考核进门闸机打卡,部分主持人由于平时不需要出门采访,早上八点半以前来单位打卡,然后去忙自己的事情,下午需要出图像或者配音才回单位开始上班,当天没有任务甚至不会在办公室出现,以至于某些时候需要根据配音剪辑视频的时候,经常要等待很长时间,更不用说让他们日常出门配合采访了,这种现象在以前都是很难想象的;人为造成部门内部分裂,部门负责人业务不熟悉,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时政记者比民生记者工作轻松,多次在部门会议批评时政记者任务执行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然而事实却是“时政新闻稿件常有富余,民生新闻稿件经常不足”,可见,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激励民生记者的工作效能,反而会让时政记者寒心;就外宣工作来说,所有的外宣稿件都是记者一条一条跑出来的,当然也不否认外宣组负责人的付出,但是将所有的功劳都归结于他,也是难以服众的,因此需要出台严格的制度。

三是考核方式随意,部门人心涣散。随着考核项目的增加,目前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条数、分数、即时报、广播连线、外宣等,记者每个月的考核分数也会水涨船高,于是打分机制开始变得很随意,比如以前一条即时报是3分,忽然间就变成了1分,外宣考核也经常出现“由某个人说了算”,随意赋分、算错分等乌龙事件也层出不穷;考核项目多还造成了原本由一个人统计考核变成了四五个人分工,然后每个人按照以前的标准计算劳动,也就是“总的产能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无形中增加了用人成本”,给单位造成经济压力;功利心太强,不管为部门做了什么事情,都想着在考核分数上有所体现,经常会出现“坐在办公室的人比出门采访的记者考核分数高”的怪现象,势必会让经常早出晚归的记者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被尊重。

二、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全媒体采访部缺少主心骨、缺乏工作激情、存在人浮于事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日常工作很多只是处于“边做边看”应付状态,因此,如何提高记者的积极主动性,做出有角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就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制定严格规章制度,确保公平公正运行。众所周知,媒体融合并不是单纯地取代,而是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更好地发展。传统媒体运行这么多年,必然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能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就对之前的规章制度全盘否定,而是要选择其中的精华予以传承和发扬,比如上班考勤不能只看打卡时间,还要结合记者每个月完成的工作量,对于主持人也可以继续参照原来“需要完成10条或者100分”的模式,促使他们在没有主持任务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出门采访,形成一种“人人干事”的氛围;考核机制也是如此,根据记者每个月的任务完成情况,严格规定新闻条数、即时报、广播连线等各项考核指标,安排专人统计整个部门的考核,按照最后的统计数据确定个人业绩,并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参考指标。

二是通盘考虑任务分配,激发采编人员积极性。在具体的分工方面,可以按照时政组、民生组、外宣组进行划分,但是在总的工作安排中必须体现“部门一盘棋”。比如时政组记者每个月至少需要完成23条新闻,民生组完成22条,对于主持人来说,配音或者出图像1天可以算作1条,不足的部分则需要和记者一起出门采访来完成,避免出现“上午打卡,下午来上班”的情况;对于周末值班安排,也应该将主持人纳入进来,可以按照“记者+主持人”的排班模式,从而延长值班周期,让记者在平时忙碌之余得到更好的休息;明确外宣工作“按劳分配”原则,根据每个人付出进行分成,比如单独完成的稿件归记者独有,多人完成则平均分配,在此过程中外宣部负责人参与策划则可以分得其中一份,除此以外不再进行额外的分配。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着力充实后备力量。目前来看,全媒体采访部记者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在工作实践中也能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将专业信息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新闻专业性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要树立崇高的新闻理想,还要懂得“真实、准确、客观”等新闻要素,懂得“5W+H”传播模式,懂得“议程设置” “沉默的螺旋”等传播效果,懂得新闻事件如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媒体部门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经常性邀请高校教师、资深媒体人、网络大V、媒体研究人员等专业人士,为媒体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掌握前沿学术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传播技巧,有意识地在工作中进行实践,提高记者节目融合能力,形成人人能采、能编、能摄、能播的工作格局;还要通过“以老带新” “师徒结对”等模式,发挥老员工传帮带的作用,对有潛力的后备人才进行培养,让年轻人能够挑大梁,从而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发展进步。

三、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媒体融合作为一项新兴事物,集合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承担着“中央厨房”的使命,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取长补短提升竞争力,发挥各种媒介优势。传统媒体中,报纸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电视则以可视化为主要特征,但是他们也具有信息单调、不能及时更新等缺点,而这些恰恰是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因此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传统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力量,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受众”变成“用户”,改变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信息形式,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内容产品吸引读者,增加平台流量,抢占舆论先机,注重用户消费体验。同时,要重新规划媒体内部组织结构,改变传统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硬件系统,通过整合新闻信息、人力资源,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破除部门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融媒体“中央厨房”,统一部署、统一策划、统一采访、统一播发,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全方位传播,以更加多样的传播形态,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覆盖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

二是人财双赢探索新平台,发掘媒体融合潜力。找准媒介内容产品定位,结合每个时段宣传重点,按照“主题+项目”的模式,以主题报道增加栏目创收。一方面可以让记者更好地参与主题报道策划,全身心投入拍摄、写稿、编辑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进行完善;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栏目创收提高记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在平时更好地磨练技能,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营造“知人善用、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通过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办法,着力培养一批有潜力、有担当的年轻记者成为部门的骨干力量,鼓励他们参与大型活动策划,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让更多的人立足岗位、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业务技能,从而更好地稳定人才队伍,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

三是畅通外宣拓展新渠道,塑造知名形象品牌。结合时代发展变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乡村振兴看变化” “创新治理出成效” “党建引领显担当”等主题,积极对接上级媒体资源,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推出相关报道,展示“政策有成效、干部有担当、群众有获得”,全面体现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采取“走出去、請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选派记者赴上级媒体学习交流,了解其日常运行模式以及编辑的选题喜好,在举办大型活动期间,积极邀请上级媒体记者来奉化指导,通过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学习上级媒体的选题策划思路和拍摄取景技巧,为以后的外宣对接奠定基础;要注重外宣品牌的打造,收集整理奉化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民俗风情、生态资源、地域美食等优秀案例素材,打造“浙东美丽大花园” “乡村振兴谋新篇” “海峡两岸一家亲”等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提升上级媒体对奉化的认可度,增加特定节点约稿的可能,进一步传播奉化品牌形象。

从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趋势来看,媒体融合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优化传统媒体的运行,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因此,必须要坚持做好内容生产,加强媒体人才培养,强化传统广电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环境中逐渐完成转型和提升,实现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第1版.

[2]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J].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规章制度媒体融合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墙化”更需“强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运用“热炉法则”做好安全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