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城市下秦皇岛地区燕赵文化的对外译介

2020-04-01 15:05张艺邵丽君蔡宁
传媒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走出去旅游文化

张艺 邵丽君 蔡宁

摘 要:在河北省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秦皇岛作为知名旅游城市,正在建设一流国际化旅游城市的道路上积极发掘当地特色燕赵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本土文化的海外知名度。本文将从译介学视角分析秦皇島燕赵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燕赵文化;文化“走出去”;旅游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5-00-02

一、引言

近年来,秦皇岛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人文积淀实现了显著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这一定位,为新时期秦皇岛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长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作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秦皇岛旅游业已产生了集群效应,成为该市拉动经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2017-2019年,秦皇岛每年接待境外游客约达30万人次,且稳中有增,创造了过亿元外汇收入[1]。但相比之下,该市的旅游业更多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配套服务、规划管理、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等软实力还略显不足,发展模式比较粗放。地处燕赵大地的秦皇岛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大部分游客对此鲜有了解。文化宣传的不足,将制约秦皇岛旅游的竞争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如何把握燕赵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强势的旅游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燕赵文化与秦皇岛地域文化

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个历史悠久、积淀丰富的地域文化。历史和民俗学者认为:燕赵文化发源于古燕、赵、中山等国疆域内,包含了东临渤海、西至太行、南达黄河、北到燕山的地域,大致与今河北省省界吻合。东部的秦皇岛地处农业与牧业、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千百年来,农耕文明、渔猎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包括山海关的长城文化和求仙文化、卢龙的孤竹文化、昌黎的碣石文化、海港的港口文化、北戴河的康养文化等在内秦皇岛地域文化,带有慷慨豪放、兼收并蓄、崇礼尚义特征,成为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造就了秦皇岛忠厚淳朴、仗义豪爽的民风和精神气质。

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历史机遇,河北省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鼓励以旅游业为载体,深挖历史文脉,弘扬文化特质,做好文化宣传工作[2]。在服务京、津发展的定位下,发掘、传承、传播特色鲜明的秦皇岛燕赵文化,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河北建设文化强省,增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软实力。但要突破京津文化包围圈,秦皇岛外宣工作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三、秦皇岛燕赵文化的对外译介现状及问题

作为成长中的国际化旅游城市,秦皇岛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关注地域特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状况。鼓励燕赵文化“走出去”,对提升秦皇岛的国际知名度,拓展国际旅游市场,进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译介”的概念原属比较文学研究范畴。20世纪90年代,谢天振教授提出“译介学”概念,研究文学(或文化)如何以翻译为桥梁实现跨文化传播。与翻译相比,译介学关心的“不是语言转换问题,而是转换过程中原文信息的失落、增添、变形、扩伸等问题,以及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3]”从本质上讲,文化译介就是一种文化异质传播。借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学的“5W”传播模式,译介学提出了五大要素:即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引入译介学概念,能够把翻译作为一项文化传播活动放置于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进行反思。

本次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收集了包括纸质出版物、媒体宣传视频、双语网站、景区公示语及游客手册等大量的城市外宣资料,在走访调研相关高校和一线译者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论证。本文将结合秦皇岛市的城市定位和特点,从译介学的五个层面总结分析秦皇岛市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

(一)译介主体

译介主体的专业素养、构成、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秦皇岛的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由于译介活动专业性较强,对译者的双语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近年来,在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外事侨务办等政府部门主导下,来自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师生,和“瀚海国际化语言风景研究中心”等组织的研究人员共同构成了该市文化译介的主体力量,当地的外译工作呈现出新面貌:译者队伍的构成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其中不乏一些热心于秦皇岛国际化建设的高校外籍教师。但我们也注意到,译文的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够完备,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译者大多是临时受邀,把审译作为一项业余爱好,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有限;此外,团队中外籍母语专家的比例仍然较低,且对他们缺乏规范的资格审查和聘任机制。这些都会对翻译质量产生影响。

(二)译介内容

秦市燕赵文化真正步入国际化的轨道,必须先得到外国受众的认可和接纳。因此,当下应选择具有普适性、能够引发外国受众共鸣的内容,尽量减少外语受众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误读。为了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彰显本土文化的魅力,秦皇岛正借助旅游平台,在外宣资料中融入了大量本地历史、民俗、饮食等文化要素,可谓面面俱到。但这同时也有贪大求全之意。例如,秦皇岛地区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外文资料逐渐丰富。但从辩证角度来看,仅凭翻译文字资料既无法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也会给外国游客造成理解负担和误解的空间。一方面,本地非遗项目在国内的知名度尚且不足,此时急于走向海外更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它们大多都是有型载体上的无形文化,如“丁记藤艺”等技艺的和“昌黎地秧歌”等表演艺术,其跨国传播更有赖于传承者的思想观念和国际化视野,很难一蹴而就。相比之下,对于现阶段秦皇岛而言,如果能够以山海关长城等典型的文化符号作为切入点进行重点译介,反而有利于秦市占领地域文化外宣的先机,为今后燕赵文化全方位外宣迈出第一步。

(三)译介途径

秦皇岛燕赵文化的对外译介的方式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首先,文化宣传的载体形式多样。当地特色旅游景点,尤其是历史人文类景点的标识牌和游客手册,成为来秦游客认知当地文化的另一个主要途径。除了城市宣传册、宣传片等传统手段外,还新增设了“秦皇岛外语频道”网络平台,极大拓展了文化的辐射范围,提高了外宣的效率和影响力。此外,近年来在秦皇島举办的多项国际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也为燕赵文化的外宣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反观上述外宣产品,大都是由中国人制作,通过国内媒介在我国境内流通传播。对绝大多数从未到访秦皇岛的国外普通民众而言,这种传播体系的海外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从长远看,也难以满足旅游国际化的日益发展对本土文化宣传的需求。

(四)译介受众

选择合适的受众,是实现精准传播前提。在国际化旅游城市这个定位下,秦皇岛市文化宣传时抓准了来秦游客和旅居秦皇岛的外国友人这个群体。一方面,这些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无疑会成为秦皇岛人与外国交流交往的重要使者;另一方面,只有亲身体会当地的文化的氛围,才能领略燕赵文化的独特魅力,游客们的口碑,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吸引各国人对燕赵文化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受众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审美和道德习惯也应在外宣活动中得到尊重和关照。例如,秦皇岛外语频道上线后,曾邀请在华外籍专家进行座谈,并根据他们提出的建议,增设了关于秦皇岛美食、风俗、交通等实用板块,满足了外国游客这一群体对于秦皇岛信息需求。但要让秦皇岛文化真正实现“走出去”,则需要针对目标文化中不同受众特点进行客制化的译介,这将是今后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五)译介效果

作为一个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译介的效果主要看译文是否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是否考虑到受众的审美、知识结构、道德标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传播中,一些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表达,带给译者不小的挑战。例如,在介绍孤竹文化的资料中出现的“耻食周粟”这一典故,译者没有选择直译,而是在充分理解了精神内核后将其译为“refused to serve for the king”,简洁明了,完成了交际的目的。同时,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译文中存在着疏漏之处。如将“闯关东”译为 Chuang Guandong(Intruding into the Northeast China),译者采取音译+注释的模式,既保留了中文的表达,也能让读者明白该术语的含义。原文中的“闯”字,意在突出这一人口迁移中人们的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但译者将“闯”字直译为“intrude”,有“闯入,入侵”之意,很可能引起外国受众的误解。另外,对于燕赵文化特色词汇,如年号、地名没有统一的表达范式,有时音译,有时意译,容易给读者造成混乱。

四、对策及建议

新时期,秦皇岛市相关部门应把燕赵文化的译介和国际传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文脉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为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注入动力。为此,可以从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一)以创新性思维推动秦皇岛燕赵文化“走出去”

一方面,我们要以旅游、康养等秦皇岛拳头产业为窗口,不断拓展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发挥燕赵文化优势,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同时,也要勇于迈出国门,与境外媒体和出版机构开展合作,为秦皇岛文化外宣创造机遇。

(二)建立健全由市宣传部门主导文化外译编审机制

国际化的秦皇岛亟需一支服务于燕赵文化外译的专业译审团队,并保证其中专业译者、母语专家、城市民俗文化专家的比例;同时,也可加大对城市文化外译项目的经费投入,采取招标的方式,合理运用市场化机制承包给专业的语言服务商完成,保证质量和效率。

(三)建设和完善服务于文化外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多语种政府外宣门户网站;同时,要筹建燕赵文化多语种专业术语库,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特色文化术语的外译,为今后燕赵文化的多语种传播奠定基础。

五、结语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对外开放城市,秦皇岛不仅景色旖旎,更有着绚烂多彩的地域文化。从这个角度上看,秦皇岛建设成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潜力巨大。为此,政府应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库资源、坚实旅游业的基础、市民对城市建设的热情做好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早日实现燕赵文化在海外的成功传播。

参考文献:

[1]秦皇岛市统计局.2017、2018、2019旅游业数据.via:http://tjj.qhd.gov.cn/.

[2]睢泽昆.产业融合拓展河北旅游发展新空间[N].河北日报特刊, 2019-10-14.

[3]鲍晓英.译介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外译观——谢天振教授中国文化外译观研究[J].外语研究,2015(05):78-83.

猜你喜欢
走出去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