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玉涛
【摘要】 文章以国泰安数据库2008—2014年披露研发投入数据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股权结构、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股权性质下,企业创新存在较大的差异,较之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更强;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正相关,加速市场化进程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在市场化的作用下,国有企业创新与非国有企业创新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因此,文章认为,我国应当继续推进市场化进程,实现经济体制的完美转轨;同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生存根本的企业应实现企业创新最大化。
【关键词】 股权性质;市场化进程;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04-0042-04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科技兴国的觀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坚持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不仅产生了紧密的合作,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而创新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Schumpeter(1934)认为经济发展源于企业创新,这一观点奠定了企业创新理论的基础,自此之后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企业创新给公司带来产品与流程的改进,而持续性的改进能够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加快发展、增加盈利,从而确保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创新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拥有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Atalay等,2013)。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否生存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根据已公布的相关数据,我国企业仍处于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当中。OECD官方网站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共计约占我国GDP总量的2.108%,同期美国相关支出占GDP总量的2.744%;2015年中国拥有2 889.33件“三边专利”,占OECD总量的6%,而同期美国拥有“三边专利”量占OECD总量的29%。数据对比显示我国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受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激励与影响,早期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市场结构与企业规模:Arrow(1962)通过区分市场结构得出垄断性市场结构比竞争性市场结构具有更低企业创新动力的结论;Villard(1958)发现进行创新的企业比例与企业规模正相关。随后研究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诺斯(1994)指出,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行为,如市场机制、股权结构等。为了能够实现优质的企业创新,企业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还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内部股权结构。鉴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历程以及制度基础理论,股权结构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Jiang等,2013)。而且在当前对外开放形势之下,我国积极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市场化是研究现阶段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重要的外部环境背景。
本文旨在分析股权结构(主要聚焦股权性质)、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的潜在联系。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探究不同股权性质下,企业创新是否存在差异性;二是探究市场化进程的差异对企业创新施加的影响,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指明方向;三是探究市场化进程之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企业创新方面产生的差异,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探求加速企业创新的方式。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
在本文的研究中,股权结构主要在于分析股权性质即企业性质,研究不同企业性质下企业创新存在的差异。
Peng等(2004)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技术能力以及相关资源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二者在企业创新上存在差异。然而,关于股权性质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以及不同股权性质下的企业创新孰强孰弱,目前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一些研究认为,非国有企业创新强于国有企业:唐跃军和左晶晶(2014)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能够高水平地进行持续性的企业创新;蒋卫华(2017)认为,国有企业容易受政治性目标的影响,因而企业创新不足,而非国有企业由于政治性限制较少,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企业创新;吴延兵(2007)以中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研究制造业企业产权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民营化改革解放生产力并且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王春丽、马路(2017)通过分析制造业行业样本数据发现,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显著优于国有企业;Wang等(2015)研究加强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时,发现国有股权性质并不会强化国有企业创新。李春涛、宋敏(2010)通过研究激励机制与企业创新关系发现,薪酬激励更加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民营企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创新发展前景。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国有企业创新强于非国有企业:翟胜宝等(2017)以改革前后企业所申请的专利数据为企业创新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削弱了企业创新能力,表明国有股权性质下的企业创新强于改革后非国有股权性质下的企业创新;李政、陆寅宏(2014)也指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强于民营企业。
客观而言,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拥有更多企业创新的外部资源。一方面,企业创新需要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众多资源。国有企业具备较强地收集以及使用资源的能力。仅就资金一项资源为例,技术创新的高投入性以及资金收回的滞后性决定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国有企业除了每年可以获得高额的政府补助外,还凭借其背后的国家信誉以及破产几率较小等天然优势,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以及其他来源形式的资金,其他重要资源也因为国有企业背后国家的信誉而备受看重(Nee,1989)。另一方面,创新活动的外溢性导致在当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凭借其政治优势拥有较为有效地抑制技术扩散的能力。
但是,外部条件并不能直接决定企业创新能力,即便是拥有优厚的外部资源优势(唐跃军、左晶晶,2014),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很可能存在创新能力稍有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从政治角度来看,由于国有企业归属国家所有。其不仅具备一般非国有企业经营的基本目的,而且还要服从政策性要求,承担社会责任。因而,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可能会为实现一些政治性目标而牺牲企业经营利益,研发创新因此受到延误或缺乏效率。第二,在委托代理成本方面,国有企业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从法理上讲,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为全体国民,但委托国家股东进行管理,而国家股东又进一步委托经理人实际管理企业。因此,较一般非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来说,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较高,约束了国有企业的创新。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拥有更强的企业创新。
(二)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
市场化,即指根据市场需求,以竞争为手段,优胜劣汰,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以及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张宇、黄静,2015)。得益于我国特殊的市場化改革经济历程,即基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发展从而得到了高速增长(Wing,1999),市场化在中国经济体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Nee(1989)关于市场转型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兴起(Nee等,2010),即市场化改革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创新。戴奎早、刘友金(2013)研究认为,市场化进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创新能力,但不同产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程度;纪晓丽(2011)发现市场化与企业创新呈正相关关系;张宇、黄静(2015)也指出,我国目前的非市场化制度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效应。
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是为了建立一个正确的激励机制,而这也是激励企业创新的基础(张宇、黄静,2015)。一般而言,政府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则减少了创新资源的行政性垄断,有助于市场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满足不同企业创新需求,减少非生产性寻租收益,提高企业生产率,以激励企业创新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机会(Nee等,2010);非国有经济发展基本取决于市场导向,因此非国有经济发展有助于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而市场优胜劣汰导致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必须做出相应改革,削弱国有企业政治职能,强化企业固有经济目标,优化资源分配(陈钊,2004);要素市场发育成熟能够真实反映产品价值,表明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化程度高有助于优化要素市场配置,减少因要素错配而导致的浪费(钟延勇、安烨,2014);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整体水平(纪晓丽,2011)。
基于上述分析,加速市场化进程能够产生多方面的创新激励因素,有助于企业创新。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三)市场化进程、股权性质与企业创新
市场经济下,资源要素取决于市场配置。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非国有经济得到发展,为国有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国有企业逐渐丧失通过非市场手段获得资源的优势。但随着市场化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责任随之减少(Geng等,2009)。面对相同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市场上存活,国有企业必须拥有经营自主权,从而使得政府还权(吕大忠,2010)。国有企业由于自主权的加强以及经营性以外责任的减少,能够降低企业的冗余成本,减少为实现政治性等目标而牺牲企业创新的损失,从而减小与非国有企业创新之间的差距。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加速市场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企业创新方面的差距。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样本公司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已披露数据,选取年报披露研发投入的上市企业,由于上市公司从2007年才开始披露企业研发投入财务数据,又考虑到2007年所披露的研发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以及稳健性,因而,本文选择从2008年起披露研发投入数据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本文借鉴刘嫦等(2017)、倪德锋(2017)的衡量方法,市场化指数来源于王小鲁等(2017)的《中国分省市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鉴于《中国分省市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只披露截至2014年的市场化指数,因而本文选择的数据区间为2008—2014年。
本文对所获得样本数据进行如下处理:剔除资产净利率为零的样本数据;剔除尚未披露公司股份的样本数据;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或小于0样本数据;剔除研发投入数据为0以及未披露的样本数据;剔除其他变量缺失数据的样本数据。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得到7 208个样本观测值。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为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构建下述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上述模型中,a0、g0、l0为截距,ai、gi、li为相应回归系数,e为残差,∑Controlit为控制变量集合。EI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企业创新能力,本文借鉴滕飞、仇冬芳(2015)以及翟胜宝等(2017)的观点,以企业每年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主要解释变量包括:(1)SOE为股权性质,代表企业性质,设置虚拟变量,对国有企业赋值1,非国有企业赋值0;(2)MI为市场化进程,代表企业所处地区外部环境的市场化程度,选取王小鲁等(2017)的市场化指数。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详见表1。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是回归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企业创新的均值为50.05,最大值为5 712,最小值为0,标准差为204.8,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且偏低。市场化指数的均值和中位数接近,说明样本公司分布较为集中,但是仍存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股权性质变量均值为0.313,表明所筛选的样本公司中非国有企业数量更多一些。其他各控制变量的均值与中位数相差不大,说明样本分布比较均衡。
(二)OLS多变量回归分析
下页表4中,第二、第三和第四列数据分别为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股权性质(SOE)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不同股权性质下企业创新存在差异,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假设1得以验证。市场化指数(MI)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从而证明了假设2。市场化指数和股权性质交互项(MI×SOE)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结合模型1中已验证的股权性质回歸系数显著为负的结果,说明市场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在企业创新上的差距,假设3得以验证。
五、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企业自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延误,本文从此角度对上述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在现有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处理:将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提前一期作为本文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将未披露的样本数据删除。在此样本下重新对上文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新衡量指标下各主要自变量前回归系数的符号与上文研究结论相同,且系数均具有显著性,表明稳健性检验结果与上文回归结果相一致,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六、结论与启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成为企业更新换代以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据。鉴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探索股权结构、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8—2014年披露企业研发数据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性质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较之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具有创新能力;市场化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企业创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有助于缩小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企业创新方面的差距。
本研究具有如下启示:一方面,基于微观企业的视角:(1)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增强对创新资源获取的能力;(2)对于以企业创新为生存根本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管理层应当减少“经营短视”行为,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优势;而非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经济转轨对企业创新的激励,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基于宏观经济的视角:(1)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加速资源的充分配置以及市场化竞争环境的形成,以促进企业创新;(2)基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对以技术创新为生存根本的国有企业可以适当简政放权,从而能够加强企业创新能力,以实现企业自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 1 ] Schumpeter J.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 2 ] 唐跃军,左晶晶. 所有权性质、大股东治理与公司创新[J].金融研究,2014,(06).
[ 3 ] 刘嫦,李丽丹,郭颖颖.市场化进程、企业冗员与费用粘性[J].企业经济,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