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汤骅 李刚
摘要:毕业要求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文章围绕影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几个关键因素,即毕业要求的改进和完善、指标点分解和支撑课程体系构建、达成度评价等,就相关经验展开论述,阐述各环节应当注意的要点,指出各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旨在为高校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的完善和专业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335-03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国际间工程学位互认和人才流动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让毕业生走出国门,培养面向世界的工程师,是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2005年,我国启动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旨在加快推进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并与国际接轨。
工程教育认证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七项考核内容,所有项目全部达到相应标准,方可通过认证。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使毕业生素质满足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毕业要求是专业认证中最重要的考核项目之一。该项在认证考核中的关键在于毕业要求的制定、分解和达成度评价等,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毕业要求的制定和改进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制定合理的毕业要求,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评价考核的需要。
2015年版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指出: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1]。毕业要求的制定或改进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毕业要求的通用标准为参考制定本专业毕业要求
首先,本专业毕业要求不能照搬通用标准。毕业要求的12条通用标准是纲领性、概括性的,是各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应当具备的共性,不能简单地以其作为本专业的毕业要求。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具有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和专业特色,只有将自身特点与通用标准相融合,才能制定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毕业要求。
其次,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应当完全覆盖通用标准。12条通用标准是对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全方面要求,其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本专业毕业要求虽然不必拘泥于通用标准形式,但如果与之大相径庭,则难免出现不明确、不具体、无法完全覆盖标准要求等问题。
(二)确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紧密相连。专业根据行业需求和自身特点制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以毕业要求为支撑实现其达成。培养目标属于顶层设计,具有纲领性、综合性,需要细分为具体、可操作的各项要点[2],而毕业要求就是将培养目标具体化、形象化,因此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专业在制定或改进毕业要求的过程中,应能将这一关系明确体现出来。
(三)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内涵
从经济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工程教育所提要求的角度看,深刻理解复杂工程问题,培养具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毕业生,不仅是拟认证工程专业,也是我国所有工程专业当前和今后必须重视与做好的工作[3]。
2015年版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沟通8项要求的具体内容中,均明确各项能力的指向是复杂工程问题,而非一般性工程问题。认证标准相关解读材料对复杂工程问题也给予了说明,并列举了7个特征。专业要依据相关特征,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对本专业面对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并做出明确诠释,使达成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有据可依,具有说服力。
二、毕业要求的分解
毕业要求的分解,就是将每个毕业要求分解为清晰、明确、可衡量的若干指标点。通过对各指标点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再经过结果数据的比较、综合,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将毕业要求分解为不同指标点,有利于使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更加细致、全面。
毕业要求的各指标点内容相对独立,避免相互涵盖。每个毕业要求都由若干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方面组成,应当根据不同方面分解为不同的指标点。例如,毕业要求第2條——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这可以被理解为3个方面:一是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识别和表达;二是通过文献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三是形成有效结论。指标点可以围绕三个要求分别进行具体表述。
指标点的达成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和学生工作等环节实现,实施评价前,需要厘清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即所谓的支撑课程体系构建。构建课程支撑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一个指标点应由哪些课程支撑;各门课程的支撑力度如何分配。其方法可简单概括为:每个指标点确定若干课程进行支撑,各门课程根据支撑强度被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烦琐。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一个指标点可能由多门课程支撑,如果对这些课程全部赋予权重值,无疑会增加权重设定的难度,影响其合理性,而且会使后期评价工作更加烦琐。因此,仅需对其中支撑强度较大的2—4门课程设定权重系数,其余课程虽未被列为权重支撑课程,不直接参与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但对指标点的达成仍起到辅助作用。
2.各门课程所支撑的指标点以及相应的权重值,其合理性应经过相关任课教师的认可,以保证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每位教师要明晰自己应当承担的毕业要求培养任务,并围绕毕业要求展开教学活动,采取合理的考核方式。
三、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由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各种评价方式,评估自己负责的教学环节所对应指标点的达成情况,然后对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出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达成度评价不仅是认证工作的需要,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毕业要求落实到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并为专业持续改进工作指明方向。
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依据多种多样,包括考试、测验、论文、大作业、实验(实习、设计)报告等,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课程考核方式选择确定评价依据。
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前,有专门的评价机构指定专人对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进行确认,审查考核内容是否能够完整体现指标点要求,考核形式和结果判定标准是否合理。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灵活多样,没有统一的办法和规范要求,只要能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并且具有说服力,都是可行的。认证标准相关解读材料中列举了3种评价方法,其原理分别如下。
1.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首先,对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即计算“课程达成度”。其次,根据每门课程达成度评价值所对应的支撑权重,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最后,将该计算结果和合格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支持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
2.评分表分析法:首先,制定各指标点的评分表,评分表包括评价指标点、量化的达成层级以及各指标点达成层级情况的描述。其次,由教师依据评分表,根据学生报告、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学生在该毕业要求指标点上的表现,给出量化分数,计算该门课程的达成度评价值。最后,综合该项毕业要求和各项达成度评价值所对应的支撑权重,计算得出评价结果。
3.问卷调查法:针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应届毕业生,就毕业要求各项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及毕业生在这些能力的表现达成情况进行调查。
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根据评价依据的不同成绩考核方式(如理论课程宜选用课程考试分析法,实践类课程宜选用评分表分析法),或者根据各项毕业要求内容来选择。
四、容易出现的问题
毕业要求的制定、分解和评价,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毕业要求制定不合理。主要表现为:(1)毕业要求标准偏低,不能完全覆盖12条通用标准;(2)毕业要求内容较为笼统,具体要求描述不清晰,或者不能与专业特点较好地契合。
2.毕业要求分解不合理。主要表现为:(1)指标点内容要求偏低,不能覆盖相应的毕业要求;(2)指标点间相互涵盖,相同内容出现于不同指标点中;(3)指标点与毕业要求不对应,存在逻辑错误。
3.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梳理不合理。主要表现为:(1)支撑课程的选定不合理,即有些课程对指标点支撑关系牵强,或有些支撑力度较大的课程被遗漏;(2)课程支撑权重值设定不合理,即课程的支撑权重值偏大或偏小,导致指标点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
4.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不明确,教学目标中不能明确体现与毕业要求的关联,任课教师或管理人员对毕业要求的了解不够深刻,对所承担的责任不够明晰。
上述问题的前三条,通常是态度上不够重视、认识上不到位造成的。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从事教学、管理及学生工作的骨干教师群策群力,对相关环节进行多次研讨和修改,并借鉴同行业资深高校经验,听取业内专家建议[4]。为避免出现第4条的问题,在构建课程支撑体系过程中,指标点支撑课程和相应权重须由任课教师确认,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和成绩考核过程中能够明确与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制定、分解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决定该过程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所能完成的,需要与专业相关的所有教師、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与通力配合。
五、结语
以通用要求和培养目标为指引改进和完善本专业毕业要求,合理分解指标点,构建课程支撑体系,并采用合适方法进行达成度评价,是提高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质量的关键。该过程将有助于本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教师和管理人员责任、毕业要求考核机制等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认清优势和不足,这对推动专业持续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手册(试行)[Z].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2015.
[2]邵辉.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3),114-117.
[3]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5),17-26.
[4]杨燕.提高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计算机教育,2017,(0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