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专题性强、拓展面宽、材料量大,但缺少历史发展的鲜活性和趣味性,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在历史课堂中充分利用“人物”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历史课堂有时代性、趣味性,历史课变得立体、多元、真实可感,还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過程中会受到人物人格的感化,精神会受到熏陶。
关键词:人物教学;人格教育;精选人物
高中历史课本实行专题分类,课本内容知识性强、信息量大,课堂教学也更加注重理性,这是其优点;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历史的鲜活性和历史人物的存在度,历史教学缺乏历史的体验和感性的认知。所以探析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感知历史的温度,与历史人物进行近距离的对话。设计中,我们可以以教学目标为导引,将相应的历史人物和学生能认知理解的材料设计成教学主线,然后利用这条主线,将课堂教学有机地串联起来。
一、紧扣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大胆整合教材,以历史人物发展过程为线索,贯穿事件始终,实现其与书本知识的紧密结合
例如,在教“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以“梦”为线索,分为洪秀全梦起、梦飞、梦落,贯穿洪秀全的一生,结合课本重点,精选史料进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人物的经历当中,寻找他背后的故事。在“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一课中,可以讲述孙中山在现实世界的冲击下,他的民主追求是如何一步步确立,他的民主斗争经历了怎样的残酷,他的民主思想是如何一步步与时俱进的,最终在人物的经历之中,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对自己信仰的执着和坚定。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可以选取高君宇作为代表,设计为五四运动前的高君宇、五四运动中的高君宇、五四运动后的高君宇,以贴近大家身边的高君宇的经历,再现五四运动前后青年学生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对祖国的深深情意。“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清晰,可以设计张謇一生为实业救国理想漫漫探索之路。“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可接结合“80后”“90后”“00后”年代秀的讲述,演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不是每一课都可以找出合适的人物和主题线索,但是我们可以去尝试挖掘,去设计新的视角,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选取的人物在这一时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且比较容易查找到相关资料
每一课、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会涉及很多的历史人物,有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也有阻碍历史发展的,但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他能够代表这一事件、这一时代都是可以选择的,而且选择的人物不能太生僻,否则很难查找到相关史料。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我们可以选择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经历,感受文明发展的波折性;“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我们可以选择罗斯福从政思想或是一个普通美国人生活经历来感受经济危机前后美国的变化,了解决策者在决定过程中的艰难和坚持;“辛亥革命”,选取孙中山、黄兴或袁世凯来串联革命的曲折历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我们选取汉武帝、董仲舒感受思想统一的艰难和重要;“雅典民主政治”,选取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经历,从细节看整体民主政治在雅典的重要性。
三、结合意在弘扬的精神主旨选择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有着丰富的经历,所以在选择人物时,除了要结合课本知识外,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侧重培养,在选择人物史料时尽量选择体现精神主旨的人物事迹,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比如在“鸦片战争”中体现爱国救亡,可以选择林则徐、关天培,讲述他们在面对侵略者时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坚强;在“洋务运动”中体现自强求富,可以选择曾国藩、李鸿章,在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在列强不断侵华的民族危机中,他们开眼看世界,他们突破自身的传统思想,他们谋求民族国家的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体现求实创新,可以选毛泽东、周恩来,告诉学生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品质,从古到今从未改变过;在“新文化运动”中体现民主科学,可以选鲁迅、陈独秀等,抓住人物引人入胜之处,触动学生心灵,影响学生行为。
四、历史人物选取尽量要有时代整体性
每一位历史人物都代表着他所处的时代,如果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匆匆而过,生命短暂,即使他们留有足迹,但也并不能用其经历阐述明白某一事件,某一时代特点,所以在选择人物时尽量选择生命较长的人物,这样他才能见证这一事件的兴衰,参与时代性才会更充分。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杨秀清、萧朝贵。虽然在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只是短短几年,生命就结束了,所以之后的发展他们不曾参与,也就无法影响历史的发展了。
五、人物材料选取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评价具有客观性
现在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很多历史内容会有所修改,增加一些虚假剧情或是人物角色,看得多了,接触多了,会对学生造成主观判断的偏差和误导。所以我们在选取人物时,首先这个人物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其次人物活动是真实可信的,而且选取的材料是从可信的史书中发掘出的或是提取于真实存在的历史遗迹中。同时,在进行人物评判时不能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对其做出绝对性的评价,而应该把每一个历史人物放在客观的历史发展中,要站在时代背景下,考虑历史人物所属的阶级成分,分析人物的所思所为和出发动机,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六、鼓励学生在课后延伸对历史人物的阅读
历史人物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在其成长和成事的道路上,有着你所无法想象的生活阅历和人格品质。在设计人物为主题的教学中,我们所引用的也只是人物的冰山一角,再加上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并不能作深入的学习和探讨,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完主题人物故事教学时,将学生带入这个情境后,还要提出问题,可以是有关人物某一品质的生活经历,可以是有关人物这一事件的心路历程,可以是人物在某一方面卓越的成就,等等,鼓励学生课下去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全面地接触人物,找到更多人物的闪光点与大家分享,通过寻找、探讨,在课下对人物的深入接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其实历史并不冰冷,历史课并不干瘪。
以“历史人物为线索的教学”还需要去不断地探索、去实践,怎样让课堂真正处在“人性”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去追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课才能更加高效。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而且在接触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去收集历史人物的相关信息,整个学习会变得主动而富有形象性,就如学生所言:我们仿佛是在穿越,与古人同行,共同见证古人的光辉事迹!更可贵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了历史人物人格魅力的熏陶,人格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达到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明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7(24).
[2]李晋平.抓好历史人物教学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作者简介:赵志华(1986—),女,山西太原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