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
(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299)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并不稳定,课堂上常出现聊天、玩手机、睡觉等现象。为此,笔者对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高职生的注意力进行了调研,其目的是为本系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客观的分析结论以及必要的教育教学建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是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二年级的高职生。本次调查涉及了影响学生注意力的4个因素,即课程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1],其中,课程因素包括课程难度和课程性质;教师因素包括教师教学的有趣程度;学生因素包括情绪状态和上课时段;环境因素包括课堂秩序。此外,本次调查还让学生对自己的听讲程度、接受管理程度、注意力水平和自控能力进行了自我评价。笔者编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注意力调查问卷[2-3],共设计15个问题,其中11个问题涉及注意力的影响因素,4个问题涉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4个班级,发出189份问卷,收回189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无效问卷18份。本次调查采用了IBM SPSS Statistics 2.0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4]。
3.1.1 关于注意力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表1是课程难度对注意产生影响的统计数据。课程易懂时,学生回答“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的人数为69人(40.35%);课程难懂时,相应人数为72(42.11%)。可见,课程难懂时注意集中的人数有增加趋势。
表1 课程因素A:课程难度
表2是课程性质对注意产生影响的统计数据。上专业技能课时,学生回答“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的人数为113人(66.08%);上专业理论时,相应人数为80人(46.78%);上通识课时,相应人数为47人(27.49%)。可见,课程性质对注意力有显著影响。专业技能集中程度最高,其原因是专业技能课相对于其他两类课程,具有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其次是专业理论课,其原因是很多学生认识到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高度与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密切相关;最低的是通识课程,其原因与学生的错误认知有关联,比如,觉得通识课程缺乏实用性、学科基础太差。
表2 课程因素B:课程性质
表3是教师教学的有趣程度对注意产生影响的统计数据。生动有趣时,学生回答“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的人数为146人(85.38%);枯燥乏味时,相应人数为21人(12.28%)。从百分比看,两者的差距异常明显,教师教学的有趣程度对注意集中程度有绝对影响力。
表3 教师因素:教学有趣程度
表4是情绪状态对注意产生影响的统计数据。学生回答“没有太大影响”和“几乎没影响”的人数为32人(18.71%),回答“一般”的为46人(26.90%),而回答“影响比较大”和“影响非常大”的达到93人(54.39%)。可见,情绪状态对注意力影响显著。
表4 学生因素A:情绪状态
表5是上课时段对注意产生影响的统计数据。上午上课时,学生回答“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的人数为87人(50.88%);下午上课时,相应人数为34人(19.88%)。可见,上午注意集中程度明显高于下午。
表5 学生因素B:上课时段
表6是课堂秩序较差时注意水平的统计数据。在课堂秩序较差时,学生回答“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的人数为24人(14.04%),回答“一般”的为90人(52.63%),回答“不是很集中”和“很不集中”的为57人(33.33%)。可见,环境条件较差时,尤其课堂秩序出现问题时,比如,有人迟到、有人说话,注意力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
表6 环境因素:课堂秩序较差
3.1.2 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表7是听讲程度自我评价的统计数据。学生回答“大部分时间听讲”和“绝大部分时间听讲”的人数为137人(80.12%),回答“玩手机或聊天和听讲的时间差不多”和“大部分玩手机或聊天”的仅为34人(19.88%),而无一学生回答“绝大部分时间玩手机或聊天”。从百分比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或希望上课时保持注意集中。
表7 听讲程度的自我评价
表8是接受教师管理课堂的统计数据。学生回答“希望”和“特别希望”的人数为 102人(59.65%),回答“无所谓”的为48人(28.07%),而回答“不希望”和“特别不希望”的为21人(12.28%)。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维持课堂秩序。
表8 接受管理程度
表9是注意水平自我评价的统计数据。学生回答“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的人数为59人(34.50%),回答“一般”的为 92人(53.80%),而回答“不是很集中”和“很不集中”的为20人(11.70%)。可见,注意水平高的学生比例其实并不高,仅占调查人数的34.50%。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并不令人满意。
表9 注意水平的自我评价
表10是自控能力自我评价的统计数据。学生回答“比较强”和“非常强”的人数为52人(30.41%),回答“一般”的为 102人(59.65%),而回答“比较差”和“非常差”的为17人(9.94%)。可见,自控能力强的学生比例同样不高,仅占调查人数的30.41%。其实,注意水平与自控能力在相对应的人数和百分比上非常接近,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 软件计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475,且在置信度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自控能力是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注意水平不高,与其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存在着必然联系。
表10 自控能力的自我评价
表11~14是注意水平和自控能力分别与课程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相关程度的统计数据。在下面4个表格中,*和**分别表示在置信度为 0.05和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注意水平和自控能力与所有影响注意力的因素都存在显著性相关,而且绝大部分在置信度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可见,影响注意力的4个因素都与自控能力密切相关。
表12 注意水平、自控能力与教师因素的相关程度
表13 注意水平、自控能力与学生因素的相关程度
表14 注意水平、自控能力与环境因素的相关程度
依据上述统计数据,笔者对注意力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以及自我评价和注意力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关于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建议。
4.1.1 影响注意力各因素的影响力具有不平衡性
影响学生注意力因素包括课程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不过,从描述性统计结果上来看,这4个因素对注意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具有不平衡性。对注意影响力最大的是教学有趣程度(教师因素),当教师讲课生动有趣时,有85.38%的学生回答注意力“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当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时,相应百分比为12.28%。影响力居次位的是课程性质(课程因素A),上专业技能课时,有66.08%的学生回答注意力“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上专业理论时,相应百分比为46.78%;上通识课程时,为27.49%。影响力处于第3位的是情绪状态(学生因素A),有54.39%的学生回答情绪对注意的“影响比较大”和“影响非常大”。影响力处于第4位的是上课时段(学生因素B),上午上课时,有50.88%的学生回答注意力“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下午上课时,相应百分比为19.88%。
4.1.2 注意力影响因素受自控能力的制约
对于学生来说,其注意活动主要是有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是有指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并受意识的自觉调节与控制[5]。从“相关性统计结果及其分析”中可以看出,注意水平和自控能力与所有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存在显著性相关,且置信度几乎都在0.01水平。这表明,课程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背后存在共同的支配性因素,即学生的自控能力,而学生自控能力的强弱与其意志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
在“听讲程度”方面,超过80%的学生觉得自己上课时“大部分时间听讲”和“绝大部分时间听讲”,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估了自己的“听讲程度”。表1~6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注意的起伏非常明显,尤其教师教学的有趣程度、课程性质和学生的情绪状态,都对听讲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其实,“听讲程度”的高百分比更多的是学生听讲愿望的表达,从实际听讲现状来看,学生总体的“听讲程度”根本达不到问卷调查的水平。
在“接受管理程度”方面,大部分学生(59.65%)“希望”和“特别希望”教师管理课堂秩序,这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还有,“接受管理程度”高的学生可能存在2种情况:一是自控能力较差,但又渴望专心听课;二是在课堂秩序较差的情况下,影响了自己的课堂学习。
在“注意水平”和“自控能力”方面,有34.5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和“非常集中”,有30.41%的学生觉得自控能力“比较强”和“非常强”。可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注意水平”和“自控能力”这两种心理能力并不强。
依据上述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探讨,笔者提出“两提高一加强”的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两提高”指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对于教师来说,应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应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尤其对专业理论课程和通识课程的认知。在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操作而忽视专业理论和通识课程的倾向,对此,教师应在思想意识上对学生加强引导,改变学生对专业理论和通识课程的偏见。“一加强”指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其实,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是培养良好注意力的实质所在,因为意志品质的优劣是注意力是否集中的最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