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效融合途径的实践研究

2020-04-01 03:29:52张晶晶毛东升崔发周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徒试点校企

张晶晶,陈 樱,毛东升,崔发周⋆

(1.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2.唐山三友集团,河北 唐山 063000;3.唐山市教育局,河北 唐山 063000)

0 前言

2014年8月起至今,继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之后,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后续每年教育部和人社部就学徒制工作持续推进,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相应的学徒培养工作。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推行的阶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产教融合的客观需求使得整合两种学徒制,促进二者融通发展,共同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培养质量成为两种学徒制融合发展的动因。国际动态、经济、教育战略的需求是外因,包括各国学徒制推进与效果、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高等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发展计划有效性不足。应然价值与实然困境之间的矛盾是内因:一方面,学徒制的效果应该相当明显,体现了其应然价值;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却面临着实然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建构两种学徒制融合发展的路径将对具有中国特色学徒制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经验总结、模式提炼和假设验证等环节,也将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

我国“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5)及后续的试点文件中逐步完善了其内涵,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在于校企双元主体育人,交互训教,实施岗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在岗成才。[1]“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并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20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2018)中逐步明确了其内涵,即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2]

1.1 面临的环境

近些年,在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践中,学徒制(apprenticeship)作为一种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组织起来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形式,日渐受到政府及职业教育办学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重视。在世界多个发达国家,这种在现代意义上组织起来的学徒制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项目,在提高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参与率,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有效作用。2017年6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美国扩张学徒制总统令》,在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行业全面推行学徒制,迅速提升学徒规模,推出与注册学徒制并行的高质量“产业认可的学徒制”,预计到2022年扩展100万新学徒。[3]英国学徒的参与和完成数量都在攀升,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学徒培养的利益和价值,英国政府则是进一步将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用于学徒培养和鼓励企业雇主参与其中,提供学徒岗位的行业领域不断增多,计划至2020年学徒数量将达到300万。其他的发达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学徒制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5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试点被列为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工作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4]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质量人才培养的主体,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培育众多‘中国工匠’。”[5]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6]2018年11月,针对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人社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7]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8]

1.2 研究现状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之前,教育部职成司组织了现代学徒制课题研究,教育部职教所、华东师范大学及广东、江苏、唐山等省市职业院校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现代学徒制实践试点和理论研究成果,为后续国家试点启动做了准备工作。国内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高潮在政策导向下从2014年逐步掀起,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之前主要是对于国外学徒制的介绍与思考,对英国的新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学徒制或是以“西方”“欧洲”等为研究范围的学徒制体系与模式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启示,研究成果数量很少。2015年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启动之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展开,研究的范围涉及内涵研究(关晶等)、国际比较研究(刘育锋等)、我国实践的实证研究(赵鹏飞、崔发周等)、理论构建研究、培养模式研究、课程体系研究、标准研究、政策研究等诸多方面。

相比之下,对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研究则是2015年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后才逐步出现。在文献搜索过程中发现对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研究较少,且发布的内容多为资讯和评述类文章,刊登的来源主要是报刊,《中国培训》《职业》等培训类杂志和经济类杂志,杂志的学术性、科学性相对较弱。研究主要是企业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利益相关者分析、管理模式和特定专业的企业新型学徒培养研究。

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尚没有专门就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合发展进行论述的研究。目前学徒制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分别就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研究,对两种学徒制的融合实践尚未给予关注和开展相关的系统性分析。在企校合作的紧密性、主体性、协调性急需进一步强化的现状下,本文着眼于学徒制培养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本质,基于两种学徒制运行环境和利益相关方优势与诉求分析,探索两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促进学徒培养实践主体的合作共赢,提高学徒培养质量。本文将“实践研究”界定为以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提高学徒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实践操作可应用的实现路径为客体的研究。

2 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优势与诉求

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都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开展,但分别按照教育部和人社部的方案运行,由于资源不同和培养学徒对象群体等因素不同,而各具优势,各有诉求。

2.1 两种学徒制的优势与诉求

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于学徒的理论课程资源丰富,理论课程师资教学方法较为系统,学徒学习时间充裕。而诉求在于对保障岗位教学质量的企业需求缺口较大,企业师傅数量和教学能力不足,企业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差距较大,学徒在企业的工资保险等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往返企业与学校时间和费用成本较高,可以接受引企入校。

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高职院校越来越成为试点牵头单位的主力军,但企业、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牵头单位数量在下降(见表1),这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需要更多吸收企业成分的原因,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融合将能有利补齐这一短版。

表1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组成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优势在于企业学习岗位充裕,学徒具有企业员工的天然身份,企业不担心学徒的留任问题,学习的内容直接为一线先进生产技术,师傅数量充足。新型学徒制的诉求在于理论课程部分资源匮乏,师傅的教学能力不足,学徒难以有足够的时间脱离岗位学习,企校往返不便,学徒的学历证书尚未得到解决,希望减少学徒培养的资金投入,渴望学校送课到企业。目前学徒制学历层次和年龄层次参差不齐是企业新型学徒制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小微企业因资金和资源等问题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难度大。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规模正在逐年扩大,推行的范围也从试点省(市)向全国全面推行,计划到2021年每年将培训学徒50万人左右(见表2)。企业新型学徒制2015年试点之初,《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对于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的教育合作机构仅限于“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为人社系统技师学院)[9],但是就这点在2018年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中已经将合作的教育机构规定为:“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11],双师共同培养学徒。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已经可以并且在实践中正在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的开展,这就为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得融合从政策上开辟了突破口。(见表2)

2.2 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对比分析

职业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考虑较为长远,着眼于学生终生成长与发展,而企业新型学徒制中企业是以效益为出发点,是着眼于岗位对员工的具体技能需求。现代学徒制学徒是职业院校学生,面临就业,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岗位技能。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学徒是新入职员工或转岗职工,面临新的工作岗位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需求。

表2 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推进进度及要素说明

现代学徒制先学生后学徒,企业新型学徒制则是先学徒后学生;现代学徒制为学生入校即入企,企业新型学徒制员工为入企即入校,看似相同却有身份先后不同。现代学徒制是把学生培养成学徒,是在学校中先完成基本的教育,进行通用知识的学习,后续进行岗位学习,引入企业工艺、规范和技术课程。对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先学徒后学生,学生到了企业后第一个身份是工人、员工,然后以学习的形式完成个人素质的提升,他们的后一个身份是学生的身份,企业更多侧重学徒的职业技能的提升,而非通用知识的提升。

表3 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相关事项对照表

3 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合途径框架设计

对比发现,2类试点的核心任务都是推进产教融合、实行双主体育人,在试点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配备、教学管理与运行等方面存在共同点,但在试点流程、试点主体、利益主体、政策关注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基于两种学徒制参与主体的诉求互补要素以及资源共享,促进共赢的逻辑起点,两种学徒制具有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并且在课程、师资等一些层面上已经出现融合的现象和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过程中对两种学徒制进行了多维度、分层次、系统化的融合途径框架设计。

3.1 框架设计的基础

两种学徒制融合途径的框架设计主要基于对两种学徒制的本体和运行环境的系统化梳理分析:就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与国内外的学徒制体量与趋势对比,认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学徒制具有在我国进一步扩展的必然性;通过对两种学徒制的实施方案和参与主体进行共时和历时比对,发现了两种学徒制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突破口和实践操作层面的运行迹象。

3.2 融合途径框架结构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如果仅从教育部方案或者人社部方案实施都在保障校企双主体育人这一关键点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现代学徒制在学徒岗位学习阶段的运行和质量保障环节甚为薄弱,而企业新型学徒制在理论课程和系统化教学方面又缺乏资源和难以调剂员工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两种学徒制融合发展首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学徒制补齐彼此发展短板,进而对学徒培养的专业结构构成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企业用工难问题,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在实践中可以在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沟通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在保障两种学徒制模式运行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和促进院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学徒合作培养。与发改委的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及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相对接,将公共实训中心充分利用起来,为现代学徒制项目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的岗位学习提供设备和场地支持与服务。在政策互惠,校企政三方磋商达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契约的前提下,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学徒岗位学习、企业新型学徒制理论课程和时间成本削减、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落实,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开展。借鉴国际经验,加快资格证书融通和1+X证书制度建设,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向流通,建立地方学徒培训中心、“学分银行”,在标准研发、培养方案、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库开发与应用、实训中心、学分互认、学历证书和技能鉴定等重点工作(见图1框架)上设计和发布一套官方流程。

图1 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合途径框架

在管理过程方面可通过类似部级联席会议的地方性政府召集的联席会议开展两种学徒制融合的协调组织工作(比如唐山市已经在工作机制上成立了唐山市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联席会议,由副市长担任会议主席),由教育、人社、院校、行业、企业、学徒、教师、师傅等代表参加,共同就两种学徒制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与融合事宜定期沟通磋商,以两种学徒制中校、企、师资3个主要主体的实践融合为突破口,重点攻关,先行开展融合实践。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国各省分布广泛,集团办学成效较为显著,在招生、就业和人才共育方面有利促进了校企合作。两种学徒制试点可以依据实际学徒培养需求与相关方利益诉求,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框架内充分利用校、企、行、政等主体的合作基础上进行两种学徒制培养的有机融合,探索院校送课到企业和企业入校办工厂,满足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关键诉求,为融合路径规划相应的制度与政策保障,规范、推动、协调和保障融合发展进程。在现有政策法规框架内,各方共同研讨,在有条件的情形下,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地方性或者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条例或制度。

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支持行业组织的发展,发挥行业组织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评价、标准制定等关键作用,具体可以从目前基础较好的有色金属、钢铁、机械等行业协会试点,行业组织的主导作用也正是各国学徒制培养的主要特点。在服务小微企业,以及其他个性化、小众化需求方面,行业组织已经通过利用教学资源库以及网络平台等方式,联系现代学徒制工作中经验丰富的工匠和大师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学徒理论课程,在融入企业学徒教学方面开展了实践,今后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将相关的工作系统化,形成行业组织服务两种学徒制推进和融合的系统性工作路径与方法。

4 结语

“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劳动力的行为和素质,也取决于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配置结构合理与否。这是因为:经济增长必然要引起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而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则推动经济的增长。[9]合理的学徒制资源,岗位和学徒配置应该是数量、质量和机构等方面的合理分布。当下对于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研究主要呈现各自为战局面,但实践层面的融合却已悄然产生。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虽然融合的道路虽然障碍重重,但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本质必然会助推两种学徒制的融合与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学徒试点校企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6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