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前列环素钠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4-01 04:10陆寅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糖化尿蛋白视网膜

陆寅

(北京南苑医院 眼科,北京100076)

2 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可涉及到全身多个系统,其中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属于微血管并发症,不仅发病率高,且发展至较严重阶段可造成尿毒症、失明等,虽然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仍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旨在观察贝前列环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我科2016 年1 月至2018 年2 月诊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88 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4 例,年龄 (45.6±8.2) 岁,其中男性29 例,女性15 例;对照组44 例,年龄 (48.4±9.3) 岁,其中男性30 例,女性14 例。 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或出血性疾病者,排除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胃肠溃疡性疾病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n,±s)

表1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n,±s)

吸烟 高血压 冠心病 胰岛素治疗治疗组 44 29/15 45.6±8.2 13 22 21 15对照组 44 30/14 48.4±9.3 13 24 22 12 χ2/t 0.051 1.498 0.000 0.182 0.046 0.481 P 0.821 0.138 1.000 0.669 0.831 0.488组别 n 性别(男/女)年龄(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控糖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贝前列环素钠片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 μg/片) 口服,每日3 次,每次1 片 (40 μg)。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素氮、肌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水平。 同时通过眼底镜检查和视网膜荧光造影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并将眼底病变分为水肿、出血、渗出、微血管瘤及造影渗漏点5 类。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 治疗3 个月后复查眼底镜及视网膜荧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 显效: 眼底视网膜5 类病变中3 项及3 项以上较前明显改善,如微血管瘤萎缩、硬性渗出减少等,血管直径增加大于10%; 有效: 视网膜病变中2 项明显好转,血管直径增加5%~10%; 无效: 视网膜病变较前无明显改善及加重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及肾功能指标 两组治疗前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24 h 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比较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bP <0.05。

指标 治疗组 (n=4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空腹血糖 (mmol/L) 8.8±1.6 7.3±1.7ab 8.5±1.7 7.8±1.4a糖化血红蛋白 (%) 7.2±1.8 6.9±1.2ab 7.4±1.6 6.3±1.3a尿素氮 (mmol/L) 8.8±1.6 6.1±1.3ab 9.1±1.8 8.5±1.5a肌酐 (umol/L) 87.9±16.7 65.7±15.8ab 88.2±24.5 78.9±17.6a对照组 (n=44)24h 尿蛋白定量(g/24h) 1.8±0.8 1.0±0.6ab 2.0±0.9 1.5±0.7a

2.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n (%)]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轻微头痛患者2 例,轻微恶心1 例,未停用贝前列素钠,症状持续4~5 d 逐渐减轻后自行缓解。 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部分理论认为与糖基化产物增多相关,血糖代谢紊乱导致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比例升高,不仅使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且使携带的氧分子不易解离[1]。 同时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脂质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血浆脂蛋白也不同程度糖基化,促进其在微血管壁沉积,加重局部渗出和水肿[2]。 糖尿病肾脏病变同样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着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似的病理基础,糖基化代谢产物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皮细胞损伤后导致微循环功能异常,局部通透性增加,同时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促使肾小球硬化,最终出现血肌酐水平升高及尿蛋白等肾功能损害表现[3]。 目前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较为局限,如全视网膜光凝术是目前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但其在实质上是一种破坏性治疗,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且对视力的提高效果甚微[4]。 药物治疗效果的报道较多,如羟苯磺酸钙、神经保护剂、中成药等,但均未有大型临床试验证实。 ACEI/ARB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保护具有较多的临床依据[5],但受肾功能及基础血压水平的限制,一定比例的患者无法应用或耐受。

前列腺素及前列环素均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可扩张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尿蛋白漏出,且其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拮抗局部炎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6]。 临床上已将前列腺素E1 (如前列地尔) 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7]。 但由于前列腺素E1 只有静脉制剂,长时间应用会对静脉血管造成一定损伤,且后续无法口服治疗。前列环素作用比前列腺素强30~40 倍,却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半衰期短,未能在临床应用。 贝前列素钠是前列环素类似物的口服制剂,其结构相对稳定,半衰期较长,可长期口服,且其作用与前列环素一致,可改善微循环。 已有研究[8]证实,贝前列素钠可改善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 因此,可以考虑将贝前列素钠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

本研究应用贝前列腺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在提高肾功能及降低尿蛋白的同时,可改善视网膜病变,提示贝前列素钠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口服治疗药物。 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以证实。

猜你喜欢
糖化尿蛋白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