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性疾病应用天突穴针刺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4-01 04:09刘利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性疾病咽喉反流

刘利娟

(新郑市人民医院 五官科,河南 新郑451100)

咽喉反流性疾病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进而引发的相关症状与体征[1-2]。 发病后患者多可见程度不同的咽喉疼痛、咽部异物、持续清嗓、声嘶等症状,多数患者还可见声带后连合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喉室消失、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既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医药物保守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中医针灸方式应用于该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应用天突穴针刺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48 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 《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4]的相关诊断标准,并均经纤维喉镜确诊; 均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对研究耐受。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脏器疾病者;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对研究药物及方式不耐受者。 48 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4 例。 对照组中男14 例,女10 例; 患者年龄32~66 岁,平均年龄 (45.9±4.0) 岁。 观察组中男15 例,女9 例; 患者年龄30~68 岁,平均年龄 (46.3±3.8) 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即予以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生产厂家: 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3021416) 治疗,口服用药,20 mg/次,2 次/日,饭前1 h 用药,连续治疗2 个月; 同时指导患者饮食需清淡,禁食辛辣、油腻及过于酸甜的食物,同时需做到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且饭后不可立即躺卧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天突穴针刺治疗,具体方法为: 取患者颈部天突穴,针刺针选用1.5 寸的一次性毫针。 针刺步骤:首先进行直刺,刺入深度为0.2 寸; 然后转针尖方向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向下刺入,深度为1.0 寸; 手法取捻转强刺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并于15 min 时行针一次,每次行针时间控制为1 min。 每周针刺两次,连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5]如下: 显效: 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均基本消失,RSI 评分不超过13 分; 有效: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RSI 评分明显下降,但仍大于13 分; 无效: 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 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②以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RSI)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评估,量表主要包括9 个维度,各维度评分均按照无到重分别评分为0~5 分,以各症状评分之和为总评分,量表总分为0~45 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以评分大于13 分为异常。 ③以咽喉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喉室消失、红斑、充血、弥漫性喉水肿、声带水肿、喉联合增生、喉内黏稠黏液附着等几项,总评分为0~26 分,分值越高表示体征越明显,以评分≥7 分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RFS 评分、RS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FS 评分、RSI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RFS 评分、RSI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RFS 评分、RSI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RF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 9.19±0.32 4.25±0.35 20.94±1.34 14.45±0.94对照组 24 9.21±0.35 5.64±0.39 20.88±1.40 17.33±1.03 t 值 0.207 12.995 0.152 10.118 P 值 0.837 0.000 0.880 0.000 RSI 评分

3 讨论

咽喉反流性疾病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据相关研究[7]统计,约有10%的耳鼻喉门诊就诊患者均可见程度不同的反流症状及体征。 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通常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胃食管交界部位反流屏障损伤、颈段食管异位胃黏膜症、咽喉黏膜抗酸能力损伤、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8]。 既往临床上通常将调整患者生活习惯、常规西医药物等作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将中医针刺天突穴应用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针刺天突穴的方式开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治疗后咽喉反流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提示针刺天突穴疗法在改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病情及症状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将该治疗方式与常规的西医治疗、生活行为指导等联合应用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可发挥协同功效,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究其原因在于: 天突穴为人体重要穴位之一,为任脉与阴维脉在咽喉部的交会穴,其中任脉循行于膈,通过针刺天突穴的方式可达到利咽止呃、理气降逆的功效。 且临床上通常认为食管上括约肌为第一气管软骨环下缘水平,投射至颈前体表的位置大致在锁骨上窝部位,与天突穴位置较为一致[9]。 因此临床上认为通过针刺天突穴可对食管上括约肌功能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可达到抑制咽喉反流的效果。 通过针刺天突穴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食管上括约肌异常的瞬时舒张程度、次数等减少,有利于改善上食管括约肌功能; 同时通过针刺该穴位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迷走神经,致使乙酰胆碱及P 物质等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从而可达到促进下食管括约肌收缩的效果; 此外,针刺天突穴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食管各肌群进行调节,从而可有效预防食管动力阻碍,阻止逆向蠕动,进而可达到减轻患者反流症状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天突穴针刺治疗的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疾病咽喉反流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