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烨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舌诊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属望诊,具有悠久历史。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依赖气血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是重要的诊疗手段。
1.1 对象
随机调查中学生100例。
1.2 方法
年龄分布在13-18岁,通过匿名填写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采用望舌象的方法,观察舌质色,及舌苔的色、质,结合调查对象饮食习惯及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判断。舌象特征参考《中医诊断学》[1]“望舌”内容以及标准舌诊图谱[2],采取现场调查,在自然光下细致观察调查对象舌色、舌形、苔色和苔质。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相关问题,舌象由观察员当场填写。填写完毕,由调查员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正常舌象的简称是 “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要求为舌色淡红润泽,舌体柔软灵活,舌苔薄白,苔质干湿适中,提示人体气血调和,津液充盈,胃气旺盛[3]。此次调查100例舌象中男生 66人,女生34人,符合正常舌象的共24例,占总数的24%;不符合此舌象的共76例,占总数的76%。这表明,从舌象上看,超过半数以上中学生的健康状态并不属于正常的脏腑生理功能。
舌质分布:舌质淡红47例,占总数47%,男27例,女20例;舌质红19例,占总数19%,男13例,女6例;舌质暗红12例,占总数的12%,其中男生10例,女生2例;舌质淡白11例,占总数的10%,男6例,女5例;舌质淡紫5例,占总数5%,男生5例,女生0例;舌质紫暗6例,占总数6%,男5例,女1例。
表1 舌质与性别分布
舌形分布:正常舌形79例,齿痕舌10例,裂纹舌8例,胖大舌2例,瘦舌1例。
苔质分布:薄苔52例,占总数比例最大,腻苔36例,厚苔8例、剥苔1例,水滑苔3例。
苔色分布:白苔84例、黄苔10例,无苔6例。
表2 舌质与舌形分布
表3 苔质与苔色分布
表4 舌质与饮食、生活行为分布
表5 舌形与饮食、生活行为分布
表6 舌苔与饮食、生活行为分布
3.1 舌质
淡红舌反应心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为气血调和的征象。红舌主实热,阴虚。淡白舌多因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多数阳虚水湿内停,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绛舌红色颜色更深,或偏暗红,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舌青紫主血气瘀滞。
3.2 舌形
胖大舌水湿内停,寒湿上泛。裂纹舌多由邪热炽盛、阴液亏虚,血虚不润所致,以虚证为主。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盛,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痕者,可为先天性齿痕舌,病中示病重较轻,多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
3.3 舌苔
薄苔胃有生发之气,厚苔由胃气夹湿、痰、食浊邪,热邪等熏蒸,主痰湿、食积、里热等。滑苔是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痰饮、水湿。腻苔多由湿邪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所致。
3.4 调查对象中淡红舌、正常舌形比例接近半数。白苔在苔色中具有87%的高占比,其中薄白苔比例超过半数,其次为白腻苔。舌质反映正气,舌苔反映病邪。个体舌象均不是单一而存在的,可包括多个要素。舌苔白厚,多有痰湿,而多食甜食、肥腻可助湿生痰;苔厚腻,可伴有食欲不佳;苔黄而厚腻,则多为湿热阻滞;舌苔干燥黄厚,或伴有大便秘结 , 是胃肠积热,伤及津液所致;舌面光滑如镜无舌苔 ,表明阴虚伤津等等。从表4-表6 中,异常舌象多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偏嗜甜食、冷饮,三餐中多食肥甘厚腻;生活习惯夏季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这些在舌象上均有较明显的体现。
饮食习惯上,甜食、冷饮是超过半数人的选择。具有明显的饮食偏好性,喜甜食、冷饮、炎热季节多在空调环境下,但多于半数调查对象仍有坚持锻炼的习惯。对于影响青少年饮食行为,家庭原因应为主要因素[4]。中学生受家庭饮食习惯及住宿影响,饮食方面自主性差。对于肉类、甜食、冷饮具有偏好性。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有控制意识的减少甜食、冷饮等零食的摄入,增加青少年体内营养物质储存,进行适量运动,这些均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舌诊具有直观性,作为诊疗手段被后临床医家重视,发挥其重要作用。杜杰[5]在临床诊疗中总结了不同证型脾胃病患者的舌苔表现,认为根据舌苔的色泽、厚薄以及润燥程度变化,可以对疾病病势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为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李鹏飞[6]认为舌象对肺癌的中医辨证中反应邪正盛衰、病邪进退、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曾令旨[7]等人同样总结肿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象的特征。张才圣[8]等人认为COPD稳定期患者的舌象多为舌淡苔薄白或白腻滑。近期多项研究揭示舌象与疾病间的存在规律,多项成果表明两者存在必然联系。秦逸辉[9]等人糖尿病早中、晚期存在不同舌象,与证候一一对应。夏小军[10]等人提出贫血性疾病舌象与血象、骨髓象中的部分指标存在相关性。已有学者通过舌苔菌群的研究来预见疾病的发生、甚至可以干预疾病的发展。徐天成[11]等人认为舌苔菌群与肠道菌群在人体生态平衡中与疾病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机体外在局部表现的变化,探寻身体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于临床诊疗,甚至预防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开拓新思路。且目前很多研究已经将目光放于舌象对疾病的预见及预防作用。亚健康状态是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伴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多数人注重调养体质以达到预防疾病,稳定生活质量的目的。不仅在医学领域,舌诊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领域对于舌象提取的深度学习也为舌诊概念的普及化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12]。我们希望在舌诊普及不仅仅限于临床工作者,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普及,提高社会重视度,舌诊在疾病的诊疗及预防上具有广泛前景。